地产|新周期不是重走老路,止下跌预计干字当头

财富   财经   2024-09-30 08:06   北京  

陈聪 张全国 刘河维 王天瑜 朱翀佚 李俊波

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及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我们认为,政策鼓励释放改善性需求,但政策并没有走历史的老路,房地产市场新模式构建和房地产市场需求复苏将并存。


造成2022年之后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地产开发融资轻项目重主体和预售监管资金把关不严。


2015年到2024年的房地产周期区别于以往,上行周期时房价上涨的周期长,房价上涨幅度大,甚至到了土地价格不能盈利时企业还在争抢土地,下行周期时又出现了一系列以前很少出现的交付违约问题和信用违约问题,房价下跌时间长,房价下跌幅度也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我们认为,2015年之后房地产融资脱离项目层面,走向依托企业所谓“大而不倒”的信用,以及预售体系之下,在预售监管账户尚不足以覆盖项目建设开支情况下资金却突破管制大量被抽调,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深层次原因。



释放改善性需求,从来不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恶性循环的原因。


限购政策有其历史合理性,但限制改善性需求只是因为当时供给严重不足,且需求中存在较改善需求更为迫切的首套刚需。改善性需求本身是真实的居住需求,居民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本身是值得鼓励的。在房地产供给偏大的当前时间点,改善性需求更值得鼓励。居民加杠杆也并不是造成交付和信用出险的原因,我国的居民买房首付下限要求并不低,按揭贷款不良率始终不高,居民部门的融资纪律始终良好。



止跌回稳的新政策目标,完全兼容改革房地产融资模式和预售模式的现实。


我们认为,当前是改革预售制的好时机。一方面,改革预售制在短期可能造成供给明显下降,匹配当前政策严控增量的取向。另一方面,企业的开发产品占存货比例已经不低,许多房屋在预售环境下销售不畅,抬高预售条件对企业的边际影响也比较小。轻项目、重主体的融资模式并不适合房地产行业,传统预售制度已经不匹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房地产融资模式和预售模式的改革并不是周期性的改革,是趋势性的改革。房地产行业可以在止跌回稳的态势下迎接新发展模式。



真实的改善需求规模庞大,但释放的确定性不高。


能否释放改善性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关键。我国的住房自有率高,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首套刚需仍将是房地产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模上不及过去二十年。然而我国房屋的套均面积普遍偏低,建筑水平参差不齐,养护运维状态显得较差,这使得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需求十分普遍。但和首套刚需不同,在房价下降背景下,这类需求释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认为,释放改善性需求将是止跌企稳目标达成的关键。目前来看,调整住房限购,调低按揭利率,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个税抵扣额度等都是释放改善性需求的潜力政策。



风险因素:


政策不及预期,房价持续下跌的风险;房地产融资环境不能迅速恢复,部分房企面临债务偿付的风险;部分房企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利润长期大幅同比下滑乃至亏损的风险;投资性房地产租金下行的风险。



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要把止跌回稳的政策目标和重走老路区分开来。政策预计会继续加快改革房地产融资模式和预售模式,加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三高模式。政策预计也会积极释放改善性需求,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9月29日发布的《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新周期不是重走老路,止下跌预计干字当头》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