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如何看待房地产政策后续的变化路径?

财富   2024-12-22 14:43   北京  

杨帆  陈聪  玛西高娃  张全国  李想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实现止跌回稳,但企稳仍不牢固,有待政策进一步加力支持。本文结合政策表态与宏观数据,详细梳理了未来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加力的方向和空间。需求侧角度,未来房地产市场增量政策或将主要体现在按揭贷款利率进一步调降、公积金贷款定价进一步下行、个税贷款利息抵扣额度进一步提升等方向。供给侧角度,增量政策或将体现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进一步加力提速等方向。宏观经济运行方面,11月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数据延续强劲,需求端数据有所回落,2024年全年5%的实际GDP增速目标有望顺利完成。本周市场关注中国经济数据、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各部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解读,下周将公布美国11月耐用品订单数据、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数据、日本央行12月货币政策会议摘要等。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实现止跌回稳,但企稳仍不牢固,有待政策进一步加力支持。


2024年10月以来,在一系列房地产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表现,交易量有所好转,核心城市房价也出现初步企稳。具体体现为:1)房地产交易量显著好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0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一线城市带动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增长。2)房价持续下跌的局面有所改观。根据Realdata数据,2024年11月50个样本城市房价指数环比增长0.3%,其中一、二线城市分别环比增长0.7%、0.3%,房价连续两个月实现止跌企稳。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一方面,近期数据显示二手市场成交环比有所回落,并且二手房挂牌量仍在相对高位;另一方面,同有刚需支撑的“房地产的量”相比,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然处于偏高水平,且收入预期偏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房地产的价”止跌回稳亟需政策进一步加力呵护。



房地产市场需求端的增量政策将主要体现在:按揭贷款利率进一步调降、公积金贷款定价进一步下行、个税贷款利息抵扣额度进一步提升等方向。


1)按揭贷款利率调降。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适度宽松”,彰显出政策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或仍具有较大空间,并且我们认为LPR调降的幅度可能比逆回购利率更大。从居民端面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平减指数)的视角来看,进一步降息也具有较强必要性。若以CPI作为价格代理变量,我们测算2024年11月我国居民端面临的实际利率水平为3.4%,位于2019年9月至今53.1%的分位数;若以房价变动为价格代理变量,实际利率的高企问题相对更为严峻,2024年11月实际利率水平为9.7%,位于2019年9月至今95.3%的分位数。市场普遍担心的降息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的问题或在2025年有所“钝化”,担心降息会导致的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存、贷款利率同时调降”予以缓释。2)公积金贷款定价有望进一步下行。2023年公积金贷款偿还的规模较之历史显著增加,公积金贷款的平均久期下降,说明未来公积金贷款利率明确有下行空间。3)住房贷款的个税抵扣政策是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购房优惠政策,我们认为我国后续在该项政策上或还有较大的加码空间,例如提高当前每月1000元的抵扣额度等。



房地产供给端的增量政策将主要体现在:专项债收储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力提速等方向。


“减少增量”和“优化存量”是房地产供给端政策的核心着力点。减少增量方面,主要依托于“收储”的推进。收储共有三种形式,一是收购闲置土地,二是收购存量商品房,三是储备待出让土地。其中前两种方式属于“减少增量”,第三种方式属于“优化存量”。我们认为,收购闲置土地的方式后续有望伴随“专项债用于收回闲置土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资金逐步到位”实现加力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或受制于“定价和运营难”等问题,规模相对偏小。“优化存量”方面,主要依托于“城中村改造的货币化安置”和“储备待出让土地(收储的方式三)”。我们预计,后续央行PSL有望放开用作城中村改造的货币化安置,2025年100万套货币化安置有望全部完成。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11月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数据延续强劲,需求端数据有所回落,2024年全年5%的实际GDP增速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1%,生产端加权平均增速为5.85%,延续强劲表现。从需求端看,11月消费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出口(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5.8%,需求侧加权平均增速为3.1%,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由于我国GDP增速核算使用生产法,因此10-11月较高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对应四季度GDP增速或录得较高水平,2024年5.0%的实际GDP增速目标大概率将实现。本周市场关注中国经济数据、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各部委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解读,下周将公布美国11月耐用品订单数据、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数据、日本央行12月货币政策会议摘要。



风险因素:


房地产市场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衰退及风险事件超预期,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2月22日发布的《一周宏观专题述评(第一百三十二期)—如何看待房地产政策后续的变化路径?》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