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癖的博物世界

文化   文化   2024-06-25 17:31   北京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幼时很喜欢“双妹牌”爽身粉包装盒,圆形盒盖上画一对穿袄裤的民国女子,依稀记得一人梳双圆髻,一人梳单髻。曾将圆盖单独切下,圆形边缘剪出细密均匀的小三角缺口,以丝线等间隔缠绕两处缺口,丝线交叠环绕成一个小圆形,恰好环绕住那对美人。这贫乏的手工小玩具被我拿来作书签,很是爱惜了一阵。长大后仍喜欢这类有字有画的小纸片。门票、景区宣传册之类,总喜欢贴在本子里。平时购物回来,遇到纹样精美的包装纸,比如一保堂以和纸印刷的和刻本《茶经》朱印累累的卷首页,又如鸠居堂的墨绿连绵花纹纸,都不忍丢弃,便留着当包书纸用。至于那些用纸坚密、印刷讲究的包装袋、广告纸等,也不舍得扔掉,以致堆积壁橱深处,被家人谴责有囤积癖、不知断舍离。

 

“双妹牌”(图|维基百科)


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田中芳男文库藏有一组非常有意思的资料,题曰《捃拾帖》《外国捃拾帖》,是田中青年时代至晚年积攒的各种剪贴,包罗万象,共99大册


田中芳男(1838-1916)出身信浓国伊那郡饭田城下医师之家,上面有两位兄长,很早去世,因此轮到他继承家业。他从小学习汉学、兰学知识,少年时就成为父亲为人种痘时的助手。18岁求学名古屋,来到著名的本草学家、博物学家伊藤圭介(1803-1901)门下。1862年,伊藤圭介被幕府藩书调所(幕府翻译西洋文献的官方机构,后改称洋书调所、开成所)聘用,特地叫上芳男当助手,负责物产学和本草学的研究开发。明治以后,芳男仍任政府官员,负责设计博物馆、植物园等设施,曾主持各项博览会。后担任农商务省博物局长,关心农学与农林水产业。


在《捃拾帖》第一册《后自序》中,他这样介绍做剪贴本的缘起:


余寓于博采塾数年,先生曰:“业医者不可以不学本草。而余身经营甚多,教汝之日少。宜就余友雀巢庵先生学之矣。”于此课业之余,每采草木、金石、虫鱼等,问之雀巢庵先生。先生曾示一册曰:“是余平生所集之游方杂俎者也。余自少壮,岁岁集之,今既为九卷。”吾受而阅之,自天下有名食饵之名、宝器宝石之图,至天下所梓行之记事等,糊而载之。吾不知何久集之意,以问先生。先生曰:“研究本草者,须正产地;欲正产地者,非博闻多识不能。且虽古今人工之物,必以草木金石作之,故虽非天造物,可不检查乎。欲检之者,不此举不能也。子之师锦窠先生亦既有此举,名其册称烂纸笼。其他同志之所集,皆以已见。各名其册,或称板行帖,或称咫尺千里,或称尘塚等,不暇枚举。子欲学本草,宜效此集,捃拾天下。”自是吾虽益一事本草之,余力所及,集之不休。顷者有数日之闲,即糊为一册,名捃拾帖,为以吾此举之嚆矢。希者积岁月之久,欲为数册。若有目吾集者,取一纸益此举,吾喜岂有限乎。虽然,此集不能无画虎类猫之误,看官请恕之。于时安政己未之晚春,科野伊奈东阳斋主人。


雀巢庵即尾张藩士、本草学家吉田平九郎(1805-1859),与伊藤圭介、大窪昌章等同为尝百社成员,曾往木曾、驹之岳、白山等地采集动植物标本,擅长写生,著有《虫谱》《鱼谱》《介谱》等作品多种。吉田平九郎建议芳男广搜世间万物,认为这是本草学者的基本功。伊藤圭介也有搜集各种杂纸碎墨的习惯,叫做“烂纸笼”,颇有“故纸堆”“锦灰堆”之趣,可惜和《板行帖》《咫尺千里》《尘塚》等一样,今日实物不存。“科野”即信浓古地名,藤原宫出土木简中,有“科野国伊奈评”的字样。今长野县有伊那市、伊那郡等地名,日文奈、那同音,所指即古代伊奈。


田中芳男藏有吉田平九郎的好几种资料,其中题为“雀巢庵植物印叶图”的五册尤其吸引我,也很可说明尝百社同人“捃拾”的志向。所谓印叶,即将植物叶片直接拓印于纸上,据今桥理子的一系列研究可知,这种保存植物叶片信息的方式从江户后期起流行于尾张地区,最初很可能受到德国医师、植物学家约翰·希罗尼穆斯·奈弗夫(Johann Hieronymus Kniphof)(1704-1763)著《植物印叶图谱》(Botanica in originali seu herbarium vivum)的启发。此书初版1733年刊行,应与兰学书籍一起传入日本,宇田川榕庵(1798-1846)曾摹写此书,题为“キニホーフ氏植物図譜”,今藏大阪杏雨书屋。


榕庵曾这样介绍印叶技法:


其法先以生叶或全苗夹入蜡叶帖(译注:即植物标本夹),压制一日或半日许。取来后,于单面刷以黑墨,置于木板上,其上盖以净纸,手掌擦印纸张,叶片即形状鲜明地转印纸上。且仔细再现人工很难表现的细微脉网、褶皱等,无异铜版画。此术西洋亦有。(《腊葉の外草木の真形を遠久に伝ふべき術ある事》)


伊藤圭介、大窪昌章等人制作收藏的印叶图均有传世,吉田平九郎的四大册收录的植物叶片均有编号与和汉名,制作精美,体例统一,确实比叶片标本更易收藏。

 

《雀巢庵植物印叶图》之银杏叶


《捃拾帖》收入各种广告纸、宣传单、时刻表、门票、商标、菜单、印章、名片、短笺、贺年片……并多附简短笔记。这样庞大持久的工作并非他一人完成,据说女儿美穗子也帮忙不少。这庞大的收藏如今已全公开高清电子图像,其中也有一些中国纸墨,偶然翻到一张六必居的广告纸,梅红纸,木版印刷,黑色双阑圆框内写:“酱坊发卖各色/晒醅顶高甜酱,诸样/精细甜酱小菜五香/冬菜佛手疙疸,一/㮣发行。”

 

六必居广告纸


又一张长条“清国杂货商”,木版印,朱字:“唐笔墨朱砚文房具陶瓷器类/其他支那杂货各种廉价贩卖/东京神田区小川町通东明馆内 广义生记。”


另有若干中国广告纸,皆为木版印刷,用红纸或蓝纸,可惜字迹漫漶,依稀可见“贵客光顾,请认招牌为记”、“四方君子……请认招牌”、“任何赐顾者,须认本号……三星为记”等字样。据巫仁恕研究可知,清代广告纸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包装纸,通称“包纸”“仿单”或“裹贴”;一类是贴在墙上的“招纸”或“招贴”。大部分现存所见的清代包装纸以文字说明为主,商标图记并不多见。以上诸例正是如此。随着文昌帝君信仰的出现,劝惜字纸以求自己或子孙高中科举的观念逐渐流行起来,清代之后出现各种惜字会组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广告纸多含文字,又易遭抛弃,故而成为当时惜字会的重点改革对象。到清末,传统以文字为主的广告形式之外,出现了各种重视图像效果的新型广告,这些在《申报》等报刊杂志上尤为常见。


还有一张“清国蓪纸画”,画玉米、茄子、胡萝卜、山茶花等花果,颜色柔润细腻,十分美丽。蓪纸画是清代后期广东生产的外销画,以水彩绘于蓪草片上,多以民俗、日常生活场景等为题材,欧美较多收藏,日本博物馆很少见。曾任博物局长的田中芳男想必是趁工作之便见到了这种迥异于传统中国画的外销画。

 

蓪纸画


《捃拾帖》里最多的当然是日本广告纸,不少是中国传统样式,以点心、药材、茶叶、文房具等最为常见。比如长方纹样的框内道:“袋中千品果,妙彩似花开。满口多甘味,诸滨任望来。守道制。”又一幅歌咏点心的五言绝句印刷纸,朱红单阑圆框内作隶书绝句,“五采成花样,轻松入口消”云云。有一张“本家御香煎”,云“大唐米山椒、薏以仁、陈皮、茴香,右加减,京都祇园津田龙源制”。所谓御香煎,即以中药材数种煎炒,磨成粉末,以盐调味,热水冲服。从前在祇园一带多有出售,似与辣椒粉、七味粉等调味料一起售卖。今祇园附近尚有三百余年历史的香煎老店“原了郭”,有一品“御香煎”,长方形纸袋上贴着木版印刷风格的广告纸,与田中芳男收藏的那张风格极似,应是过去御香煎常用的包装,印绝句云:“自古传吾家,闲服觉爽快。四季适饮料,(京都)祇园原了郭。”此外还有青紫苏香煎、樱花香煎等。

 

日本点心广告纸

 

御香煎广告纸


有“东京大传马街梅花亭森田清翁”发兑的点心,贩卖“清国传制”的云片糕和桂花糖,还有“清国传习”的牛皮糖(笔记标注1876年)。梅花亭是东京的点心老店,早年主人是森田清兵卫,明治年间生意做得最大,据说街头挂满广告。战后森田家的梅花亭宣告关张,曾在梅花亭工作的中村市太郎开了分店“梅花亭中村”,后来又分出去几家,“梅花亭”的招牌至今仍健在。


有几种不同时期的鸠居堂广告纸。最早是1850年代后期的一张,木版印刷,首先是“诸名家玩毫数品,并皆货真价廉”,广告称:


夫笔者,文房中之最也。诸家大率贵尚汉制,偶用此间所制者,盖不得已也,仆尝憾之。乃谓夫笔之为物也,以毫为主。仆虽非笔铺,且撰佳毫以制之,何不就之有。遂索兔鹿鼠狼诸品,募良工试制。制成,试呈诸家,皆厚赐褒称,敢公四方云。


其下第一种是“董法草书”,曰“穆如葊浩然尊者清赏制笔”,其二是“天朗”,曰“知足院无幻尊者清赏制笔”。随后是“画笔类”,称用于画刷、梵书。又有砚类、印材、杂品、诸名家篆刻等类。最后一栏是“舶来杂货”,即中国进口的文房类。最后署“京师姊小路寺町西 鸠居堂主人熊钓璜拜白”。鸠居堂是京都的香铺老店,兼营文房具,世代在寺町通营业,店内高悬赖山阳墨书匾额“笔研纸墨皆极精良”。我常去买防虫香和线香,很喜欢看店员行云流水地包好物品,最后贴上“鸠居堂”的金色封口贴纸。

 

江户末期鸠居堂广告纸


熊钓璜应为鸠居堂第四代主人熊谷莲心(1783-1859),名直恭,与赖山阳等学者俱有交流。法学家细川润次郎(1834-1923)《吾园随笔余编》(1917年)卷四“三副笔”转引鸠居堂招帖文,梳理历代毛笔长短强柔之变迁,后有文化十一年(1814)夏五月钓璜按语,据说是赖山阳代笔:


古昔制笔,有心有副。心用劲毫,副用柔毛。缠纸于心,而渐次副之,非全无心也。自宋中叶而降,遂失其传,品类虽夥,要之不出散卓一派而已。独此方,古传唐制,有有心之笔。方今俗间所造,皆缠纸为心,犹存古法。特惜其制非精,莫能充大雅之用耳。钓璜家世开肆,文房诸器,自先人以来,以模仿舶来水笔,蒙诸先生赏鉴久矣。近者尤潜心于古制,一二有所见。又就正诸博雅,遂不自揣,私奋复古之志。简毫撰工,数造数改,竟似差得髣髴矣。盖据诸葛氏副毛者三,因以为名。


细川润次郎随后云,少年时犹用有心笔,当时和样书风盛行。后唐样书风流行,和样殆废,于是坊间不复见有心笔。近日又有和样书家,书写女子书法与和歌,“亦可藉以作古唐样之书也”。今正仓院藏18枝古笔,其中17枝为圣武天皇所遗缠纸有心笔。所谓有心笔,前人多有辨析,其制法不同于今日我们常见的毛笔(“无心笔”,即钓璜所云“水笔”),以纸裹笔柱,再加披毛,纸制笔心占笔头五分之三,再卷纸、添毛、卷纸、添毛,最后在外层披毛,又称“缠纸笔”“雀头笔”等,即鸠居堂广告所谓“缠纸于心,而渐次副之”。有心笔书写可高度还原晋唐墨迹抑扬劲健的风格,今滋贺县高岛市四百余年老店攀桂堂仍保存缠纸笔工艺,有称“雀头笔”的,还有据正仓院古笔复原的“天平笔”,皆精巧可爱。

 

《笔之图》(八代国治等编《国史大辞典》增订本,吉川弘文馆,1927年)其中“宁乐大佛开眼笔”即所谓缠纸笔,正仓院藏古笔之一


到明治年间之后,鸠居堂的广告纸多以石版印刷,新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广告纸的样式。文字之外,图像越来越多见,如朝鲜仁川港丰洲堂生产的“朝鲜饴”,就画一对传统装束的朝鲜男女。茶问屋山城园中村甚兵卫销往海外的白毫茶叶包装纸为彩色石印,设色鲜明,当中绘有茶花。山城国宇治町金芽园茶铺的茶羊羹广告纸上不仅绘有茶罐、茶花,还有采茶女在宇治茶园中采茶的图景,一目了然的日本风情。据说明治以后,外销美国的日本绿茶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宣传包装想必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明治以降设色鲜明的茶叶广告,多以彩色石版印刷


读到《捃拾帖》后,多次起意,想好好整理平时所见的零墨碎纸。但这样的兴趣需要持之以恒,也很考验收纳技巧,若不及时整理,堆积过多的结果通常是干脆一次性扔掉。近来家中就堆了许多来不及做剪报的报纸,看着颇影响心情。由此也更佩服田中芳男“捃拾天下”的恒心。


苏枕书专栏丨北白川畔

苏枕书

客居京都

爱好养花种菜

著有《有鹿来》等作品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题《捃拾天下:收集癖的博物世界》,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一览扶桑立场。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




·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

官方公众号

本微信号中原创作品已开启快捷转载,欢迎转发。




一览扶桑
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国的推广公号,基金从1989年开始,运营了医生培训、媒体人访日以及中日学者交流等项目,在日中两国均获得了重要的影响力。本公号致力于展现项目成果,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