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染色质粗糙的ALL,它来了

文摘   2024-10-06 22:21   江西  


在上两篇文章《儿童腹痛难查因,血片形态定乾坤!》提到核染色质粗糙的原幼淋巴细胞,只放了一张图片,基层老师看的可能有点不过瘾。


昨天把这些年保存的玻片盒拿出来找寻了一遍,真就找到了原片,当时推了大概有8张左右留底。



(题外话:玻片盒,某宝有卖,100片一盒。细细数来,自2020年便开始保存片子了。由于基层少见血液病如AML或ALL,以及有意义的体液形态如胸腹水肿瘤细胞或者染色后的人芽囊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滴虫等,基本会多推几张留底。)


回到正题。



【案例经过】


患儿,男,10岁,以腹痛入院。


2022年6月7日血常规结果,WBC 6.19×10⁹/L,RBC 3.35×10¹²/L,HGB 89g/L,PLT 103×10⁹/L。


血球仪界面报警有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



放大WDF散点图,可见淋巴细胞散点和单核细胞散点有融合现象。


Q-Flags栏目,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报警阈值250,满格是300。


镜检,上图。


红色:原幼淋

黑色:极为少量的蓝色胞浆

这个细胞的胞核仔细看,发现它的核染色质有粗颗粒感觉。

而原粒的核染色质,平坦如薄沙。

怎么理解两者区别呢?

简单点,就是经过分拣后的很细小的细沙平铺摊在一个界面上,就像原粒。

而没有分拣之前的沙子,有大有小,大的比较多,这些粗沙子堆积在一起,就像粗颗粒感,凹凸不平一样,就是本案例核染色质粗糙的原幼淋。


红色:原幼淋

什么?这不是淋巴细胞或者涂抹细胞吗?你这是在忽悠我吗?

额,确实,这个是原幼淋。有对比,才有伤害。

请看下图↓↓

红色:原幼淋

黑色:淋巴细胞

绿色:血小板

继续黄老师经典语录:幼稚不幼稚,看颜色便知。

(黑色箭头)淋巴细胞的胞核更为深染,有点发黑感觉。

而原幼淋的胞核颜色为紫色,并没有深染。

虽然(黑色箭头)未见淋巴细胞的胞浆,但是不妨碍划分它是成熟的细胞。

淋巴细胞,可以胞体大,也可以胞体小;可以胞浆量多,也可以没有胞浆;可以胞体较为规整,也可以胞体奇奇怪怪。

继续来一张淋巴细胞图。

红色:原幼淋

黑色:淋巴细胞

这下明显多了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网友老师发给我图片,问是不是原幼淋,我通常都会先看一遍,再找找正常淋巴细胞来做对比。


红色:原幼淋

黑色:淋巴细胞

黄色:涂抹细胞

这张图比较好展示了各自的区别。这种小小个的原幼淋,真的容易跟成熟的淋巴细胞混淆。

所以,染色一定是很关键的一步。


红色:原幼淋,这个有点意思了,左边胞核有点粗糙块状感觉,右边的胞核更为细致一些


红色:原幼淋

黑色:成熟淋巴细胞


红色:原幼淋,下面这个细胞有色差,显得暗沉了些,偏黑了点,但胞核7点和11点钟方向有可见的核仁


红色:原幼淋,下面这个细胞的核染色质就能感觉出那种粗颗粒感觉,而且胞核还有一个切迹(像不像吃西瓜切了一刀感觉)

如果以上个头中等偏小的原幼淋不好辨认,那就去两侧或者体尾处找找大细胞。

通常这两处容易遇到一些异常细胞。


红色:原幼淋


红色:原幼淋,胞浆量极少极少


红色:原幼淋

这时候又有老师犯难了😩

这不是很像那个啥,那个什么什么的……

是的,我是不是又拿裸核巨核细胞来忽悠大家了?

还真没有。真正的裸核巨核细胞,从颜色上看,是能看出来的。


红色:裸核型巨核细胞

颜色深的发黑了,镜下看,能看到中间是有一个缝的,只是拍不出来,裸巨就像板栗模样,两个板栗粘在一起了。

另外外周血看到裸巨的概率很低,一般都是偶见或不见。

如果外周血裸巨多了,考虑:

①骨髓增殖性疾病导致巨核增多
②炎症或肿瘤因子等导致髓血屏障被破坏,简单理解,骨髓与外周血之间的那道墙/防线,被击溃了,骨髓里的裸巨就会“漏”到血液中
③髓外造血
④脾脏清除功能受损
⑤机体凋亡机制或凋亡因子受影响

(参考迈瑞,瑞形血细胞分析临床案例第三期,第20页。该书册,找本地迈瑞技术或应用或销售人员即可获取到。)


红色:裸核型巨核细胞

裸巨在外周血一般见不到胞浆,但极少情况能看到一些。

如果觉得裸巨胞核太黑了,不好看,那就看下图↓↓


红色:裸核型巨核细胞

这个就是真正的板栗状了,中间的缝隙很明显。

没吃过板栗?没见过板栗树的板栗果实?额,这不能怪我了😁

它大概长这样~


红色:裸核型巨核细胞


红色:原幼淋,若不是ALL血片,以及那极少的蓝色胞浆量,我都差点误认这是裸巨了呢


红色:原幼淋

黑色:成熟的淋巴细胞

绿色:切迹


红色:原幼淋


红色:原幼淋

说起原幼淋,自己刚去进修学习第4天,就遇到了ALL病例。

那时还觉得比较稀奇,记录了下,毕竟进修前,自己就压根没怎么从工作中看到过。


一挑四的感觉。


红色:原幼淋


绿色:切迹



【案例分析】


1、如何做好血常规报告的审核?


不能单纯看血常规数值,需要结合散点图、直方图、年龄、症状等综合考虑。


对于白细胞或血小板的升高、降低,大家比较关注,因为这两个参数真真假假比较多见。


而对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大家就比较忽略,因为是不是贫血标本,基本看下血凝管或生化管血清高度就知道了,而且血球仪计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方法比较稳定。


但其实不然,工作也通过单纯贫血挖出浆细胞和原始细胞的案例。


本案例患儿贫血,很多想法就是缺铁性贫血吧。所以应跳出贫血的一些认知误区。


2、工作中遇到这些核染色质粗糙的原幼淋,怎么办?


找到正常的成熟淋巴细胞做对比。对于原始细胞,数量多的,就找到形态典型的原始细胞来,体尾靠近尾部,或片子两侧。数量少的原始细胞,就找正常细胞做参照。


不敢辨认的,那就做好这两步:染色好、拍图清晰,方便网上咨询各位大神。


3、儿童ALL病例,骨痛症状多见,但也有不典型症状(上呼吸道感染、腹痛等),需谨慎,检验方面可以从散点图、血片逐一排查。


遇到低值白细胞的血常规,可借用血球仪的低白模式,希森美康是LW模式,迈瑞是3X(3倍粒子计数,具体它叫什么模式,不清楚,没用过迈瑞高端机型)。


4、最后,本案例这类细胞如何描述呢?


血片可见淋巴细胞居多,其中原幼淋占比38%,该类细胞胞体中等或偏小、类圆形,胞浆蓝色、无颗粒且胞浆量极少,胞核圆形,核染色质呈粗糙颗粒感,偶可见1-2个核仁。


不过我们现在都是挑重点说了,直接写检见原始细胞或可见38%原幼细胞。

检验笔记
一名主管技师,五家公众号原创作者,记录检验科工作中点滴案例,共同学习与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