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血涂片看到怀疑的细胞,很多人都会再次推片寻求找到更多异常细胞,以便于确认怀疑的细胞到底是什么。
这次不一样,自己直接集白了,却意外发现其它收获。
【案例经过】
10月20日晚班,某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皮疹。
血常规结果,WBC 2.51×10⁹/L,RBC 1.68×10¹²/L,HGB 63g/L,PLT 112×10⁹/L。
老年人,低白,贫血?
似乎隐约在提示着有原始细胞?查看血球仪界面,确实有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报警。
结合单核细胞比例3.2%,以及稀少的单核细胞散点,说明单核细胞确实少。但问题在于,单核细胞散点似乎有点与淋巴细胞散点静静跟随一样。说它是裸巨,因为远远看去,它就是一个没有胞浆的裸核,加上颜色深紫红色,第一印象裸巨!但油镜下仔细看,完了,我似乎看到了那细胞边缘散在的条纹状小体,是奥氏小体吗?如果是,那这个就是异常早幼粒细胞,那这个细胞就是胞浆与胞核不分的“脏单核”。因为胞浆颜色极其深红,导致胞浆与胞核不容易区别,我们进修时候,老师称它为“脏单核”。由于患者是第一次初诊入院,万一是异常早幼粒细胞呢,我可不想漏检了。这个细胞比较好辨认,胞核整体紫红色,局部有深黑色,无胞浆,未见颗粒,胞核核染色质有一种颗粒感。为什么裸巨会染色成这样?跟以往自己看的有点不太一样啊。答案在背景红细胞。上次说到科室剩余半瓶黄氏染液A液,B液用完,自己往B液瓶灌注了自来水。行吧,患者低白,有一个怀疑的细胞,红细胞着色又不佳,那就一次性解决问题。集白方法三步曲,之前分享过,这里拿出来再说一遍,给新关注的老师做个示范。(可直接保存到自己相册,以便工作中能找到)
集白后,镜检,看看那个怀疑的细胞到底是不是异常早幼粒细胞。左上的裸巨依旧残留少量胞浆,右下的裸巨胞核表面比较富有光泽。经过正宗的黄氏染色,这涂片的细胞形态总算是回归正轨了,想到之前的染色不好看,只能说,这该死的节约耗材心理…一般经过集白(浓缩收集白细胞)后,血片少见的原始细胞或者异常细胞,可以在集白血片中找到更多。经过搜寻集白片的视野,发现裸核型巨核细胞比较多见,说明最开始怀疑的血片细胞,并不是异常早幼粒细胞。这也说明,一个好的染色,对于细胞判别真的很重要。染色若不好,神仙也难倒。对于胞浆发红的异常早幼粒细胞(“脏单核”)你肯定好奇长什么样。
既然确定了患者不是异常早幼粒细胞,那就好办多了,因为目前M3是作为危急值报告的哦。
当然,形态学还有个危急值,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综合血片形态,可见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加上年龄70岁,嗯,又是一个巨幼细胞性贫血,已建议临床加做贫血三项了。
虽然此次有点历经波折,被一个怀疑的细胞吓了一跳,不过经过排除,并不是异常早幼粒细胞。
低白的标本,虽然可以通过血球仪低白模式发现更多异常的粒子数散点,但是最终确定仍然是依赖形态镜检。
至于本案例患者的单核细胞散点会与淋巴细胞散点接合,并报警原始细胞,个人猜测莫非是没有胞浆的裸核型巨核细胞被当做了原始细胞?
为何外周血会出现裸核型巨核细胞,可参考迈瑞的形态手册。(可保存到自己手机相册,方便查询)
对的,我就是这么懒,懒得打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