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WDF散点图,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散点呈灰区,因为这两群散点灰了,血片多数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细胞形态,如异型淋巴细胞(反应性淋巴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幼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原幼单核细胞等等。但是工作中自己也曾遇到过单独中性粒细胞灰区的散点,它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你是否也曾困惑过?2024年1月17日,女,17岁,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集末梢血标本。血常规结果,WBC 29.01×10⁹/L,RBC 5.43×10¹²/L,HGB 107g/L,PLT 395×10⁹/L。五分类并未给出数据,同事点开研究参数界面,中性粒细胞比例 86.7%,淋巴细胞比例7.1%。同时发现WDF散点图中,中性粒细胞散点呈现灰区。问了下,是实习同学采血,于是心里大概知道什么情况了。高倍镜下,未见中性粒细胞形态有明显异常。也未见有红色片状或聚集状的凝胶之类物质。红色:中性粒细胞,胞核染色质略深,考虑自己染色时间问题或者A液加多了。黑色:血小板,有部分血小板被推入到红细胞内,千万别当做豪焦小体。当时,自己的考虑是实习同学采血操作不规范,酒精未全部挥发干透或者擦拭干净,导致末梢血混入酒精,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散点灰区。因为很明显,自己值中晚班,就没遇到过单独中性粒细胞灰区的患者。同事反馈说,也遇到过,但坚持采血是规范化的。由于没有做什么验证试验,自己也不好说什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1月19日末梢血散点图,该患者中性粒细胞散点正常。
2024年9月13日,男,33岁,就诊于皮肤科,诊断:健康查体。采集静脉血标本。血常规结果,WBC 11.83×10⁹/L,RBC 5.76×10¹²/L,HGB 172g/L,PLT 319×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 91.2%,淋巴细胞比例5.5%。由于中性粒比例>90,想着看下散点图,发现中性粒细胞呈灰区了。黄色:幼稚粒细胞散点,也是灰色。它的位置位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散点上方。询问窗口同事和同学,发现是实习同学采血。于是,让其演示采血过程。发现一个端倪,在酒精湿棉签消毒后,用干净棉签擦拭后,进行了快速进针采血。采血过程和步骤,是没错的。就是发现干净棉签擦拭后,快速进针了。自己又一次把怀疑对象放在了75%的酒精。这一次,我准备验证一下,总得挖出原因来。既然是考虑酒精干扰WDF散点图,WDF散点图又是进行白细胞分类的图形。那就简单粗暴一点,抗凝全血涂于玻片,滴加5微升左右的75%酒精到玻片上,看看细胞形态会发生什么改变。黄色:影红细胞,需要放大看才能看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流失,只剩红细胞胞膜影子在那。这个试验的意义在于,酒精加入血液中后,会引起红细胞溶解(溶血),白细胞不受影响。那是否会影响白细胞内的颗粒或者核酸相关的散射光和荧光呢?毕竟仪器区分WBC五分类,可是依赖于FSC、SSC、SFL呢。这,有待验证。在案例二中,由于自己考虑是酒精干扰所致的中性粒细胞散点灰区,于是,找到当天体检科健康人静脉血标本,血分析数据以及散点图、直方图均是正常的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竟然差别不大。
后来仔细想想,也不对啊。静脉血标本是2mL抗凝全血,加入10微升的75%酒精,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啊。
而末梢血能受影响是因为采集末梢血的微量吸管也才40微升,所以有少量干扰物就能影响结果。
所以验证试验2,思路是错误的。
【案例分析】
今天晚班值班,特地用门诊成年人静脉血标本分装到5个子弹头抗凝管中,且每个子弹头抗凝管均是30微升正常成人的抗凝血。
另外,再依次分别加入0、2、4、6、8微升的75%酒精。
结果显示,当子弹头30微升抗凝全血+4微升75%酒精时候,散点图就呈灰色,但是这个散点图不是单独的中性粒细胞灰区,而是带有淋巴细胞散点也灰区。
案例一是末梢血标本,采血量少。案例二是静脉血,采血量多。它们两个都能出现单独中性粒细胞散点灰区。但是推片镜检,却又看不到粒细胞有什么异常,或者血片存在什么异常成分(如沉渣、凝胶之类)。个人认为,除了75%酒精没有擦拭干净混入血液外,应该还有组织液、或其他成分的干扰,但至于为何只影响中性粒细胞散点,至今未能整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重新采血,基本这个中性粒细胞单独灰区的事,就会消失。另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跟年龄、疾病也没有关系。因为回想这些案例规律,小孩、成人、老人都可以有,通常末梢血最多见,且以有同学实习期间多见。有人会问,单独的这种中性粒细胞散点灰色,那血球仪做出来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可信吗?个人经验,可信。因为自己看过这些血片,形态未见异常,比例也符合仪器所测。今晚所做全血+酒精试验,均有推片,到时候再看细胞形态有何异常改变。对于中性粒细胞散点单独灰区,有知道原因或不同见解的老师,可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