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说在希森美康XN系列血球仪中,有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有些病例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会突然增加,而这些病例都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中性粒细胞的中毒颗粒增多增粗。
但是过段时间,这个嗜酸就会消失。
这两天我们科室就遇到了一例,上午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还有18.2%,到了晚上就降到0.1%。
【案例经过】
10月16日上午09:36,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急性肾衰竭。
血常规结果,WBC 36.2×10⁹/L,RBC 2.8×10¹²/L,HGB 105g/L,PLT 136×10⁹/L。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达18.2%,尤为显眼。查看血球仪界面散点图,发现端倪。
放大WDF散点图,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散点”居中性粒细胞散点下方,且两群散点紧密贴合。
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散点是在中性粒细胞散点右下方位置,那这群“嗜酸性粒细胞散点”为什么会出现偏移呢?
真嗜酸?还是另有原因?镜检看看。
红色: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这颜色真的不好辨认中毒颗粒答案是,黄氏染液A液剩余一半多,而B液已用完,于是,自己在B液瓶里灌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含有漂白粉(次氯酸钠,高中化学知识),那么自来水就会偏酸性一些,也正适合自己看的颜色,自己喜欢看的红细胞是淡粉红色。此前做过染液+自来水的试验,所以才敢往B液瓶里灌注自来水的。请看下图来自某患儿血片,自己染色的,红细胞就是淡粉红色。但很疑惑,同事或者同学就是达不到这染色效果,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莫非同事是A液加多了?导致染色偏碱偏蓝一些?由于自己刚休息回来,查询患者标本已室温放置一天了,再推片也没必要了。其实没忍住,推了两张,中性粒细胞基本已退化细胞,不好看了。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把这灰蓝色背景的红细胞血片看下去。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这样图片的中性粒细胞突然好看了?是我换片子了吗?本人使用苹果8手机(单摄像头)拍细胞,发现没对焦好细胞,于是将手机镜头移开显微镜目镜,重新再回来对焦目镜,神奇发现,再对焦目镜的有那么一瞬间,背景红细胞不再是偏灰蓝色,类似于灯光有点偏暗红色,红细胞就呈浅灰色到淡粉色之间的。是不是发现这样的中性粒细胞 胞浆的中毒颗粒更加清晰?对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上面的中性粒细胞,胞核有点发育不良,类似于Pelger-Huёt畸形(简称P-H畸形)。结合白细胞升高明显,胞浆中毒颗粒,加上胞核发育不良,猜测这就是一个严重感染患者。(当然仅看一个P-H畸形肯定是不足以100%下定论,只是当看到时,能首先有个初步印象和怀疑的方向)很多老师疑惑,为什么同样是看血片,自己能左一个猜测,右一个推理?没有捷径,就是多分析,多综合思考,结合当前仅有的信息去推测。当信息量还不够时候,就问临床,就看检验其它报告,就看影像彩超结果。日积月累,自然就能慢慢熟悉这里面的套路。Oh my god,这图立马又被打回原形。红细胞回到灰蓝色。其实那个一瞬间的技巧,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偶尔能做到。对于灰蓝色,自己就会犯起色差辨认错误感觉。感觉这种血片,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不好区别啊。以前染色好看时候,自己是直接从胞浆颜色秒杀细胞类型。两个单核细胞的胞核核染色质比较疏松纤细感觉,胞浆颜色灰蓝色、有较多细小灰尘样的红色颗粒弥漫于胞浆。而中性粒细胞胞核核染色质比较粗糙紧致一些,可见副染色质,胞浆颜色灰白一些,有一颗颗的颗粒分布于胞浆。这中毒颗粒多明显,如果是真正染色好,颗粒感能加分明。红色:含空泡变性和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这颜色,突然手抖,又行了(1)看完血片形态,并未见到18.2%的嗜酸性粒细胞,与血球仪计数不符。结合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改变,熟悉的老师自然就能想到答案:血球仪错误的把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当做是嗜酸性粒细胞了。其原理也比较简单,当中毒颗粒增多增粗时,中性粒细胞内部的结构就会变得复杂化,这就使得中性粒细胞的侧向散射光(SSC)间接的被增强了,导致部分中性粒细胞的SSC阈值跟嗜酸性粒细胞的SSC阈值很接近了,从而被错误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找到问题根源,那就好办了,直接手工分类计数,把分类结果填到报告系统即可。查询病历,患者因纳差1周,神志障碍、尿少3天入院。
该患者后续检查结果:CRP 134.7mg/L,PCT >100ng/mL(大于上限)。
尿常规干化学:隐血+3,尿蛋白+3,胆红素+1,尿胆原±,酮体+1,白细胞3+,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4+,白细胞2+
所以,此次患者血常规散点图变化符合临床严重感染症状(中毒颗粒改变,类P-H畸形)。
(2)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收入院后立即转入ICU,等到晚上18:29时,ICU需要检测生命体征或病情变化。此时检验科收到该患者血样,血常规结果WBC 35.19×10⁹/L,RBC 2.33×10¹²/L,HGB 88g/L,PLT 109×10⁹/L。
晚上患者的CRP 137.5mg/L,看来依旧是维持在高水平。
感染依旧持续……
(3)细心的你,也一定发现了MCV大于110fL吧,是的,虽然血片有杆状核粒细胞、类P-H畸形、中毒颗粒,但还是有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影子,只是我没拍。
是的,建议临床加做个叶酸和维生素B12。
对了,这里再回复此前网友的提问。源于自己在检验医学一篇巨幼贫的文章,文章里提及到建议临床加做叶酸和维生素B12,又建议加做抗内因子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胃肠镜检查,补充甲钴胺片。
有老师留言,你说加做就加做?你说补充就补充?是不是过度检查了?医保罚款怎么办?
额,这个……似乎怨气很大,看来大家都被医保罚款罚得心惊胆战了……医保的事情,本人不做评价,也无权干涉。
本人所做之事的核心在于,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为什么会这样出现?该如何去解决?
其次,临床医生并不傻,内外妇儿书籍不是白学的,也并非本人说什么,临床就一定会采纳,因为其中患者的经济条件、知情同意、临床症状是否符合,临床也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临床医生的采纳建议,我也是由衷的感谢,因为临床觉得我说的对,亦或者,运气好?我刚好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