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富交界处的又一位党旅长

文摘   2024-10-09 17:00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老庙镇虽属富平,但与蒲城地缘相近,东面和南面都和蒲城桥陵镇接壤,民国多位将领也出在这两个交界之地,比较出名的如党海楼、党又青、杨衮、杨仲璜、王珏、田玉洁、田生春、蒋占朝等。而蒲城将领井岳秀、岳西峰、郭坚、杨虎城等也与这些将领有很深的渊源或交集。老庙一带百姓由于离蒲城县城比富平要近几十里,所以历来有事都会首先考虑去蒲城,至今依然。而老庙镇是万斛山前第一大镇,天气晴朗,朝东可以看到蒲城县城,尤其晚上灯火灿烂,尤其美丽。而朝南十到二十里就是兴镇,周边人们以前上老庙会,也上兴镇会。兴镇旧名精纸坊,纸张土产为大宗,远销西北各省,老庙南的十多个村子旧时农闲都以造纸为业,为了销纸,人们都要到兴镇纸行售卖烧纸土产,所以后来养成了去兴镇上会的习惯,至今很多老人提起兴镇都还非常的熟悉。

万斛山塔

        之前一直听说富平老庙的磨子村有一位党又青旅长,和蒲城的郭坚和杨虎城将军都有交集,而且关系不一般。郭坚视其为眼中钉,曾发动大军,兵围磨子村,欲除之而后快。而杨虎城将军早年在党又青手下当班长,参与了抵御郭坚围城的战斗。后面才投入靖国军,才有了后面的功绩,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党又青
       党又青,名廷佐,字佑卿,辛亥革命后因羡慕汉代名将卫青的功绩,遂改名又青,后世均以党又青呼之。党又青出生的磨子党姓据说来源于古羌族,是由党项羌改名而来,以示不忘祖源之意。根据磨子村保留的家谱记载,其先祖党彭近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甘肃敦煌率领族人迁入陕西同官(今铜川),后代有一人名党户成的当上了同官县令,执印六年多,在红土坡北神沟置下了良田百倾,以供族人耕种。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家族壮大,开始四散分支,明嘉靖年间迁往富平、蒲城等地,形成现在的蒲富交界的十多个党姓村落,磨子村党堡便是其中的一个。 党又青自幼聪明好学,天资英挺,读书超人。十九岁邑庠后入三原宏道学堂,与于右任、李元鼎等革命党人同窗,课余之时,经常感叹清王朝的腐朽,对外丧权辱国,历年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贪官污吏横行,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深思不革命就不能图生存,不唤起民众革命就不易成功。毕业后因而放弃了为官的机会,到了同州师范担任了教师,鼓吹革命并唤起民众,后又改任同州农业学校校长,辛亥革命前供职于陕西省督学公所。

党海楼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革命党人随即响应,党又青在西安参加了张凤翙、钱鼎领导的西安起义。西安光复后,在陕军陆军第二师张钫部参赞军事,随军驻防汉南。民国元年(1912),又青因军功升任陕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驻防商洛。西安光复后,原有的制衡被打破,各地兵匪成灾,社会秩序非常混乱,百姓依旧生活极苦。他的父亲在地方上任团练,在剿匪中遇害。又青辞去公职赴富平奔丧。不久受命在渭北办民团,在蒲城白堤剿匪时遭伏击,其弟廷铨战死,又青与弟廷璧突围出,聚众拚死一战,终于歼灭残匪。其在渭北剿匪安民,经常是带着不满百人的行团与数倍之敌进行周旋,渭北一带祸害乡里的流寇土匪之流有所收敛。不过他的这些行为也触犯了一些刀客出身人的利益,蒲城郭坚就视他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郭坚

        郭坚,字方刚,蒲城平路庙人。少有反满之志。曾与人密谋反满起义。1911年武昌首义后,与耿直光复同州,号“冯翊军”。1915年,袁谋帝制,坚与曹世英、高峻诸人首先响应云南起义,建立护国军,攻克陕北十余县。郭坚部下以刀客游侠居多,江湖习气严重,常有拉人帮票,为害乡里的。1916年,郭坚率部从陕北下来,率2000余人包围了磨子村。而党又青率领的行团在磨子村驻守不到百人,而这时杨虎城将军在其手下任班长,驻守在城东的无量宫。守城三日,在敌众我寡,弹药缺乏的情况下,打死郭部九十余人,后突围而去。而郭坚为了泄愤,城破之后,纵兵放火,烧毁了十多家房屋。虽然郭坚号称“关中怪杰”,有奇智,有奇才,不过军纪不整,常危害地方,也为后面让冯玉祥以土匪之名杀害埋下了伏笔。

 

田玉洁

        党又青突围后又去了汉南镇守使管金聚部任营长,靖国军兴起,又青在汉中遥相呼应。胡景翼派参谋马康侯(蒲城宣化人)前往劝说,后归附靖国军,在田玉洁部任支队长。后田部改编为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陆军第三师,他升任该师第六旅少将旅长,1925年移防洛阳。胡景翼去世后,岳西峰(蒲城伏龙村人)继任二军军长和军务督办,缺乏战略眼光,四处出击。派兵讨伐山东,因田维勤等临阵倒戈,全线崩溃,党又青随第三师至兖州增援,也没有改变败局,尤其后来驻马店一战,第三师损失殆尽。党又青随即解甲离军,在北京寓居。1926年受任河南省主席的张钫邀请去了河南,居住了两年。1928年回到西安。1930年,杨虎城将军率军入关,主政陕西。邀请其任高级参议,其以年老推辞不就。杨虎城将军尊老敬贤,因为老长官的关系,又是革命前辈,经常去拜访求教,每月发放数百元生活补贴,以济不时之困。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洋,后为了避日军空袭,于1938年携眷返回磨子村故里。

杨虎城

        返回故里后,每天依然坚持军人的习惯,每天微明到村外长跑或者锻炼。几个早晨,都被路过的驮队惊动。经过询问得知,这些驮队都是大水峪里面的乡民,人们着木材山货到南边蒲城的兴镇街去赶会售卖。党又青半生以救国安民为己任,不由得想到来回去兴镇的路程,百姓出售山货的艰难。他就想着在山前设一个农贸市场,方便山里和周边百姓交易生活。另外附近离富平县城较远,附近学子读书上学也不方便,如能办一个完全小学不是更好。

许屏藩

         后来将在老庙兴建集镇和学校的想法与老友许屏藩(老庙上河村人,名天彪,字屏藩)商议,许屏藩大为赞同,于是两人决定着手实施,分头工作。两人奔波于各村堡,解说于民间,历尽艰辛,民众都很佩服。经过两三个月的奔波,大见成效,也得到了周边乡绅和百姓的支持。后在大家的建议下,组成了筹建委员会,党又青为主任,许平藩为副主任。二公与委员们集思广益,指挥于现场,划分街基,安排建房,招徕商贾,开张营业,经过数月,数十家店铺、作坊相继开业。原礼让乡政府也迁来镇上办公,并立农历三、九为集会,后又增加农历六为集会。老庙镇开始初具规模。

今日老庙街

        1940年春,学校也开始招生,党又青任校长,许屏藩任董事长,在职期间,不领薪俸,就连吸的烟也不用学校买(教师抽烟当时由学校提供),不仅处理学校事务,还要处理街道的事情。1941年秋正当街道商贸和学校教育蒸蒸日上之际,党又青突遇家庭变故,而突然离世。去世三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附近学校单位都送来了挽联挽诗近百余幅。极大的肯定了党又青晚年对于桑梓的教育和商贸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当时蒲城维新学社正在兴镇演戏,听闻党又青去世和身前的事迹,非常感动,专程到老庙演了一天一夜的戏,并未收一文钱。而如今老庙镇得以发展成为万斛山前第一大镇,也是富平县东北一大商贸文化中心,也算是告慰了党又青先生当年的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除了对于桑梓的贡献外,这位辛亥革命和靖国时期做出贡献的革命党人的历史功绩后人也应该予以铭记!
说明:
1、图片来自网络
2、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老庙史话》、《蒲城县志》及网络等

更多精彩:

蒲富交界处的两位党师长

蒲城名人之高双成

蒲富交界处的父子将军

二军风云之王珏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亲情蒲城”往期文章回顾

蒲城乡村之三里村

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