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三姨父

文摘   2024-08-20 16:29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前几日,听到三姨父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的突然。虽然久病在床的三姨父最近几年都已无法自理,不过有三姨的精心照料,精神尚好。回顾三姨父平凡的一生,生于尘土,终于尘土,也算是得到了解脱。

东刘村

      三姨父所在的富平老庙东刘村也是当地一个古村落,村中人自古以来以榨油、操纸、务农、经商为业,也有很多家境富裕的好过人家,至九十年代末,还保存有数座修建于清初到清末的大厅房,直到现在,还保留有一院完整的清代民居,这在我们周围来说都是比较罕见的。东刘村人除了主业之外,尤其以擅长武术而广为人知,随着八十年代初《少林寺》的播出,当地的习武之风更为盛行,周边青年多有来拜师学艺的,也有的有亲戚在,经常找由头过来走亲戚,学个一招半式,回去人前卖弄。除了武术之外,东刘村的老鼓也在周边非常出名,也属于老庙老鼓的一部分,九十年代村中还有几位受邀去西安、北京、东北等地演出的。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庙还搞过锣鼓比赛,东刘村也有不少人上台拿奖,每年老庙美原富平县的社火,都少不了东刘村锣鼓才俊的身影。村里的小孩不管男女,从小老人都会手把手地教敲鼓,老鼓就这样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代代地传了下来。小时候最经常听表哥讲的他们敲的鼓点有“摘豆角”、“缠穗子”等,“摘豆角”的鼓点大意为“尖尖脚,上埝坡,上不上去拿针戳,戳上去,摘豆角,摘下豆角看外婆,外婆在后院洗臭臭脚,呸呸,奴(脏)死了,提下笼子回去了!”虽然老鼓还是不会敲,不过这个鼓点至今还仍记忆犹新。

三姨父

       据三姨父讲他的曾祖父名为刘举贤,是清末著名的乡绅,有些传说和故事至今仍被人提起。清道光年间他联络临近几个村堡的乡绅,其中有上河村的河西许、河东党、金城(台台)、河绕的西刘、俭王、新庄王、东刘村东城、西城、苏家,组成“小十社″,所对应的是大十社(山南48)。小十社各村合作协力,凑钱、出人、出力,同修“河滩庙",经过三年时间,修建成功。后来河滩庙被拆,还给他们家后人留了部分木料,以示不忘当年刘举贤首创之功。而最神奇的就是人们传说这位刘举贤会“鬼抬轿”,传说当年大孔北的武当山修建无量殿,由他管账,有一次到了无量殿帐本忘了带上来,就听他念念有词,不大一会功夫又从家里拿来了帐本。而到了他祖父一代,是当地有名的阴阳先生,当时赶上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闹瘟疫,当时称为“虎列拉”,也就是霍乱病。村里有人去世,按照惯例都要找阴阳先生“查殃"、看日子、看穴位、处理后事,他祖父刚开始也不知道是瘟疫,去了几家后回来自己也就染上了,最终也在瘟疫中去世了。

       三姨父父亲这一辈,只有弟兄两人,在家以务农和榨油为生,闲暇之余,练武强身。记得外祖父曾讲,他丈人和三姨父的外祖父是弟兄,他们同一年结的婚,丈人家同一年请的女婿,当时还在一个桌上吃饭,从此认识,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情。他父亲与外祖父以及斜里一位解放前为了谋生曾一起参加旧军队,起初在宜川看守药库,后来移防富平窦村堡,趁机回家,为了躲避部队的寻找,一起在姨父的老外家甘里村躲藏一月有余。有了父亲一代这样的过命的交情,才有了后来我三姨嫁给三姨父的这段姻缘。

三姨父(左二)与其母亲 (右一)

       三姨父的父亲与兄长早年在家榨油务农,解放前分家与其母亲艰难度日。虽然成家较早,不过子息艰难,据他母亲讲,自己坐过十个月子,寒冬腊月也坐过,六月伏天也坐过,不受的罪都受了,最后只成了我姨父一个,所以给孩子起名“百成”,寓意“百里成一”。据说当时孩子生下来他母亲因为缺乏营养而缺奶,当时也没有奶粉、奶羊这些补充,所以指望一点面糊糊饭根本是养不活孩子的,最后到了三姨父的时候,才不得不将其寄养到东刘村西城里奶妈家,才得以成活,所以三姨父长大了还是爱他的西城里奶妈家。

       三姨父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是他肚子里的传说和故事是我见过最多的。以前到他家的时候,看到她家的箱子柜子全部油漆彩绘了毛主席诗词,毛体草书对我们小孩来说就如看天书一般,不过三姨夫都可以一一朗诵。他说当年他们念书就是背诵毛主席诗词,这些诗词都是当年背诵过的。后来关于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这些评书中的人物也大多也都是这个时候从他的口中听说,里面的驴头太子白虎星下凡“、“牛王爷救三原这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也都是第一次听说,也从此开启了我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他的这些知识除了听人闲聊大多也都是从收音机的评书联播里听说的。70-80年代,农村电视没有普及,书籍也很少,老百姓的娱乐和了解外面的世界最多就是听广播。

2011年春节合影

       三姨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长大,虽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拳师,也是当地敲鼓名家。不过他既没有去学武术,也没有去学敲鼓,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过从后面的经历中也不难看出。成长的岁月正赶上了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一切都作为四旧封建加以打倒,所以也没有机会去学习,再加上自己也不爱好这些,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位本本分分的庄稼人。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家盖房子,三姨父来帮忙,当时干活也是非常的卖力,村里人现在闲聊都还会说起。当时盖房子,都是靠亲戚朋友来干活,你帮几天,我帮几天,满满的都是亲情和回忆。

老庙北万斛山塔 
       三姨父除了在家务农外,农闲之时,都是在镇上的水泥厂、楼板厂和建筑工地打工补贴家用,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六十多岁生病干不了了为止。这几年医院里也是几进几出,在家也是时好时坏。不过现在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们也都长大成人,国家政策也越来越好,在三姨和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三姨父也没有受什么委屈,也算是逝而无憾了。前一段时候回家去看望,看着精神也还好,就是感觉说活有点不太清楚了,听三姨讲是加了其他病了,也只能说活一天算一天了。
      三姨父去世的很平静,听三姨讲前一刻还在和孩子们视频,后一刻就去世了,人也没有受太大委屈,也算是修来的福报。虽然我身在异地无法亲自为他老人家送葬,但是怀念之情仍是难以复加的,愿他老人家安息,一路走好!
说明:
1、文中图片来自自己原创或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
蒲城乡村之三里村
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