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乡村之六井村

文摘   2024-08-28 23:48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蒲城桥陵镇六井村位县西北蒲富交界处,也是县西北第一大村。传统意义的六井村由张家、蒋家、梁家、曹家、南城、北城六个自然村落组成,据《蒲城县地名志》记载,因为这六个自然村各打一口井,因名六井,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南城、北城和坊里、窑里共同组成了坊里村,张家、蒋家、梁家、曹家四个村包括田渠、梁坡等共同组成了现在行政意义的六井村。六井村起源于何时,建制不可考,不过明末清初已有六井里存在,清末记载仍存在有六井镇。而附近老人仍习惯将其称为“六井街子”,和县北的“高阳街子”齐名。老人们也将张、蒋、梁、曹四个堡子这一片俗称“上六井”,南城、北城这一块俗称“下六井”。而六井村尤其近代出了个田葫芦而远近闻名,因其为六井北城村人,所以人们俗称“六井葫芦”。

六井村位置

  六井村的历史由来已久,不过没有找到明确的相关记载。在蒋家村北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名为寿圣院,据说最早为唐代具缘寺,宋熙宁二年(1069)赐额,附近人俗称六井庙,后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六井小学,在修建过程中,出土发现了很多石雕神像像残件,也不知损毁于何时。门口硕果仅存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不过围绕这对石狮子,却展开了一场“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石狮
   这对狮子在学校门口,正对着的是六井蒋家村。在九十年代初的有一段时间,蒋家村中接二连三的出现年轻人遭遇不幸,有出意外的,有得了不治之症的。村里人就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一个不幸会降临到谁家。而村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风水先生,名为王满盈,经过与多位风水先生一道勘查推算,最后得出结论,是这对石狮子日久成精,在吞噬年轻人的生命。刚开始人们都觉得说的有点玄乎,就有很多人不相信,再后来不久村中又有一位年轻人遭遇了不幸,他的家里人甚至带上炸药要去炸毁这对石狮。人们又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了风水先生身上,在风水先生的组织下,采取了祈禳,下镇等方法,在石狮子对面不远的路边立下了书有“天赦”两个大字的石碑,并举行了唱戏放电影等一系列隆重的仪式,在大师的带领下经过了这么一番操作,也不知道是大师的功劳,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最终村中恢复了平静,老百姓的生活又步入了正轨。而这一对石狮子据说后来为了更好的保护,也从学校门口挪到了学校里面,也不知道现在下落如何了。
万历皇帝
  六井村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名人莫过于刚直不阿张士其父子,明代六井张家人,后寄籍宜君。张士其 字汝伟,号秦麓。明隆庆元年(1567)贡生。历任河北永清县令、通州(在今北京市通县)知府、开封郡丞。为官清正刚直,拒绝为过境藩王送礼,并行文撤回给藩王运输营建宫室木料之车辆,每年节省民费银数万两。治理运河,扩展民田,防治河患。朝廷赐给玺书金爵。张应辰字奎所,号聚垣。张士其三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中举,初任河北肃宁知县。肃宁为权阉魏忠贤家乡。魏忠贤被抄没时,株连甚多,张应辰多给平反。后任宛平(今北京市西南)知县,奏请朝廷,免税银数千两,并严惩土豪劣绅,境内秩序井然。
曹家村北碑刻
   而清代乾隆年间举办八十岁千叟宴,蒲城去了三位,其中一位就是六井曹家村的曹维邦,根据蒲城县志记载:“1796年,蒲城曹维邦等赴京应千叟宴,获赠银牌、荷包、黄绢、红绫、鸠杖等物”。而参加千叟宴的选拔标准除了年长外,还有就是有学问,有德行,这也算是当年曹家先祖的一个荣耀。曹家村根据村北的碑刻记载明末清初由山西迁入,至今也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六井曹家除了清代参加千叟宴的曹维邦之外,还有一位曹志忠(子登),早年参加十七路军,抗战时期属于赵寿山部下,参加了中条山抗战等,据说还参加了百团大战,是当时的一位团长(没有找到明确记载)。据当地人回忆,其在任胡宗南部还是赵寿山部军需处长时,当时的师长好多都是他的学生,将附近被拉壮丁的近200个乡亲释放而广为流传。解放前夕与田生春,韩望尘,杨子俊等当地财阀等合资开办了洞子沟煤矿,不过因为条件有限,仅有蒸汽锅炉一台,井下水抽不退,50年被迫关闭,后来政府通电,直接出煤,也是蒲城近代工业的先驱人物。
岳西峰
   六井村近代尤其出了个二军将领田生春而远近驰名,因为田生春小名葫芦,所以人称“六井葫芦"。而田生春是北城村人,当初别人就在讲,为什么六井葫芦会那么快发迹,就有人说了,人家是六个井浇一个葫芦,他不旺谁旺啊,应该也算是巧合,我们也都当个传说来听了。其幼时随父亲开设饭馆为生。早年因在富平老庙曹家村讨账的时候与曹怀成发生口角,被曹怀成痛打一顿,怀恨在心,一气之下抢借舅父五百银元,购买枪支,拉起队伍,打家劫舍,开始浪迹江湖。后从众日多,自任排长。后来自任为营长,率部投入胡景翼部。北京政变后,被任命为国民军二军混成旅第三旅旅长。二军失败后,回乡驻军美原,大收烟税,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苦难。尤其在美原驻兵期间杀害了共产党员史可轩,为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田生春退出军职后寓居天津。不过在老家置下田地八九百亩,有骡马四十多头,雇长工二十多名。有庄院四所,尤其以“十一间厅”最为出名,内修有灯影戏楼和花厅。解放后在镇反运动中,田生春被从天津押回西安枪决,其家在土改中被定为恶霸地主,家产充公,据说县政府大院都是从六井田生春家拆的盖过去的。

水泥厂

   而梁家也有一位传奇人物名梁六斤,当过造反派,开过水泥厂,成为了我们当地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记得在家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文革”初期的有一天,早上他还没有睡起来,就有人进来了,来人原来就是当时有名的造反派头子梁六斤,进门就说,“你们村革命这把火没人点,你来给咱点!“意思就是让我父亲起来参加造反派,我父亲老实忠厚,那里见过这个阵式,连连推托,他一看没有什么希望,扭头就走了。他在当时来说也是个风云人物,不过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他也随着文革的结束也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他靠着脑子灵活,门路宽广,成为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后来还开起了水泥厂,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水泥厂后来不知如何,不过当年也是我们当地的明星企业,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和掌声。

王世杰

   南城原来开办有南城中学,因开办在南城村而得名,我们下面也有很多的老师都曾经去过上面任教,也有几位出任校长职务的,任职校长时间比较长的应该要数我村的王世杰老师。还有一位校长就是前一段被人问起的万树增老师,其他的如王宝田、王东生、王世民老师等都曾在南城中学教书育人多年,也为当地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而在南城中学和后来的坡头乡中服务多年的厨师张师,他是六井蒋家人,我印象也非常深刻,在他口中经常会听到譬如王宝田老师在南城的一些轶事。记得他到坡头乡中后,主要在教师灶服务,为人热情好事,特别的爱干净,很多熟人把娃都托付给他照料,所以吃饭的时候他的宿舍经常会看到一帮高低不一的娃娃们。记得有一位东山的学生,由于年纪小还是什么原因,有一天晚上在他宿舍留宿,早上起来还给他床上尿了一泡,可把我们这些边上吃瓜的笑坏了。我们上学的时候,已经合并到了坡头乡中,南城的学生上了一年,到初二也全部移了下来。当时就听老师讲,在南城中学上课,一下子就被班上几个”治国"给搞晕了。原来六井有好几个叫治国的,记得我们一起上学的有曹治国、井治国、蒋治国,还有一个叫曹仲国的。当时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也不知道这几个治国后来都去哪里治国了。
   六井村由于处于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商旅频繁,所以沿街一直开设有饭店茶社,虽然行政建制上早已不是乡镇,但是六井街子在当地人心目中仍和街道的地位相当。可以说当地人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八九十年代我们西片主要以为种地做炮为主要产业,而六井一带人,早在八十年代,都开始将水泥、石灰运往西安等各大建筑工地,直到后来有的在老家开设工厂,有的搞运输,有的在西安等地驻点搞销售。白灰、水泥也成为当地的拳头产品,也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的一大产业。

庙会盛况
    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六井村北不远处有一座太白山,因山上有太白宫而得名。太白山下的六井村、大西村等几个传统社近年又恢复了“迎神赛社“等传统民俗活动。每逢会期,各村的锣鼓队、秧歌队、社火队等都争奇斗艳,吸引周边蒲富两县方圆百里的百姓前来观看。也希望在新的时代下,传统意义的六井村和其他村落一样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说明:
1、参考资料:《蒲城县志》、《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蒲城县地名志》等
2、图片来自网络;
3、本文内容只限于自己知道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补充和指正!

更多精彩:

“亲情蒲城”往期文章回顾

蒲城乡村之三里村

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