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文摘   2024-07-14 16:52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党姓村落在我们村周边分布比较多,我们附近蒲富交界处蒲城境内有贾党家、宫背后党家(桥陵党家)、钟庆村党家(兴镇党家)、肖家庄党家,富平境内有瓜党、油党、南党、莫村党堡等党姓村落,据说山前有十八户党家,可以说周边党姓基本都是一个祖先,都发源于铜川北神沟。我们附近都将几个党姓村落简称党家,为了区分,才会加上前面的名称,离我们老家最近的党家就是贾党家。

两县庙碑中的贾家和党家
        贾党家现在行政区划属于路家大队,也就是前文讲的台台路家,是路家村的一、二村民小组。贾党家历史如何,经过探寻分析,算起来甚至说还要比路家村的历史还要早。贾党家分为贾家和党家两个堡子,以前两个村落之间南北走向有一个小埝,埝上为贾家,埝下为党家。现在建设后的新农村,平整巷道后,这条小土埝基本上看不出来了痕迹,两个村子基本上也连成了一体。贾党家在清代两县庙碑中的记载也是分为贾家和党家两个堡子,丁粮钱党家要比贾家多一倍,那从一定程度可以证明当时的人口和规模党家都要比贾家会大一些。
万氏始祖影轴
       根据附近万家村万氏后人保存的《万氏合族之谱》记载,其始祖讳信,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从山西平阳府(临汾市)洪洞县迁入现址,而同时一道迁来的还有贾姓、霍姓、翟姓。当年迁来的贾姓后代形成了现在的贾家村,也就是说贾家村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霍姓原在万家村北城南一处聚居,不知因战乱还是其他原因迁往他处,当地老人口中只留下了一个霍家巷的地名。翟姓定居万家多年后又迁回了山西,当年万家有人去山西临汾卖炮碰到当地一户翟姓人家还讲自己祖先是从蒲城安乐坊(万家村古称)迁回来的。
     贾家虽然成村较早,不过村落规模因为战乱、饥馑等原因,一直都没有怎么发展,发展最快、人口大幅增长也都是建国后才有的。贾家不算很熟悉,不过外曾祖母的娘家在贾家,很多人物也是自小耳熟能详的。当地现代也有几位远近闻名的人物,一位就是原蒲城电视台主持人贾丰收,一位就是因体型特异的贾升元。贾丰收因为电视台节目的播放而广为人所熟知,后来又抱得美人归,可以说事业家庭双丰收。贾升元因为身体先天的问题,身高和体型都停留在了十岁左右。虽然母亲早逝,由父亲一手抚养长大成人,虽然身高不比常人,但是为人乐观好强,不向命运屈服。虽然读书成绩一般,不过家里也供其读到了初中毕业。初中毕业以后,为了营生,也跟随当地其他人一样一起做炮、贩炮,后来花炮行业因为安全、政策等影响开始没落,他也和其他人一样走上了南下打工的道路。虽然多年已没有见过,但是他不屈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
       记得大概九四年左右的暑假,我趁着暑假贩点蔬菜售卖,骑车到党里村李家的时候,就看到一位买菜的妇女与升元非常的像,就随口问了一下贾家是她什么亲戚、她就笑着说,这娃一下就问到根子上了,贾家是我娘家。我又顺口问了一句,那升元把你叫什么呢?她说那是她一位本家兄弟,把他要叫姐呢。后来碰到升元和他父亲,升元就说,是他的一位姐姐,不过血脉有点远,一点都不像,怎么会像啊。他父亲说,不奇怪,血脉过不去,像很正常。
附近党姓村落
       党家村根据富平老庙磨子村保留的家谱也有明确的记载,其先祖党彭近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甘肃敦煌率领族人迁入陕西同官(今铜川),后代有一人名党户成的当上了同官县令,执印六年多,在红土坡北神沟置下了良田百倾,以供族人耕种。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家族壮大,开始四散分支,明嘉靖年间迁往富平、蒲城等地,形成现在的蒲富交界的十多个党姓村落,党家村便是其中的一个。
       党家因为离我们村不到二里地,因为地缘关系,世代都有相互通婚,我们家祖上有两位曾祖母的娘家也都在党家。而这两位党姓曾祖母后代发展到现在我们村后裔也有二十多户。党家因为亲戚比较多,小时候也经常去,所以来说相对比较熟悉。
高双成
       近代党家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党丁丁,因为排行为七,人称“丁丁老七”,大名反而没有怎么被人知道了,是我祖父的一位舅舅。据说清末民初是我们方圆有名的刀客,后来舞弄枪支,人称“把把客”(就是玩枪把把的人的简称)。旧社会的人,在江湖上混,要不枪支,要不吃烟,要不赌博,这几个方面多少都要涉及,不然和人家混不到一起去。据说这位丁丁老七早年在闯荡江湖的同时,到处结交朋友,朋友间最大的娱乐就是赌博押宝。而在赌博押宝的同时又结识了志趣相同的高栓娃,你来我往,建立起了过命的交情。高栓娃就是后来榆林井岳秀的继任者,大名鼎鼎的二十二军军长高双成。高双成家住县城小什字巷,与井岳秀家的大什字巷相距不远,在乡间以孝行出名,被井氏兄弟看重,后在井勿幕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井岳秀,征战关中山西,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成为井岳秀的得力干将,后随井岳秀开赴陕北,驻军延安。延安的枣园原来就是高双成的别墅,后赠予中共中央使用,他也成为抗日统一战线的代表人物。民国初期,随着战事的紧张,高双成也将自己的这几位乡间结交的哥们兄弟介绍进入了陕北军中,后来也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党丁丁因为自己的才干和与高双成的交情,被高双成委任为副官,人称“党副官”。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党丁丁解甲归田,因为与高双成交好,高双成将县城达仁巷的一座偏院赠送给了他,今天王鼎纪念馆斜对面,至今仍有后人居住。因为受党丁丁的一个影响,党家村中多位本家兄弟都曾在榆林军中任职,而都娶了榆林的媳妇。祖父的表妹小时候都是在榆林军中长大,经常与高双成家娃娃一块玩耍,后来嫁到了万家槐院,还不时给孩子们提起小时候在榆林军中的往事。前几年带父亲去榆林路过镇川镇,父亲看到地名牌后还说他的几位老妗子都是榆林镇川堡人。
党志敏
       除了这位党丁丁外,现代还有一位曾任原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党志敏为人们所熟知。党志敏,1949年8月出生于党家村。家境贫寒,父亲早年双目失明,为养家糊口,除务农外,常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五六十年代,每逢腊月,周边村落都会看到他父亲提着篮子,拄着盲杖,听到“揭灶火爷,烧纸票子”的吆喝,后来随着志敏的出生长大,幼年就由他牵着老父亲走街串巷进行售卖。早年家庭艰苦的岁月也磨砺出了他坚毅不拔的性格!在父母的苦心支撑下,他于60年代进入在安王举办的农业中学读书,后于1968年入伍,进入西藏陆军53师,后又进入工兵15团、西藏林芝军分区、陕西铜川军分区、陕西渭南军分区历任战士、排长、正连职参谋、副处长、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92年9月晋升为大校军衔。

党志敏(前排中)

       1968年迎接新兵时,排长问他“西藏比较苦,你愿不愿意去”时,党志敏坚定点头。就这样,19岁的党志敏,身戴红花,开始了向往的部队生活,在西南边疆一呆近30年。1969年是党志敏入伍的第二年。这一年,五十三师工兵营十四名官兵在反革命叛乱中牺牲。五十三师受命参与平息叛乱,下属部队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这次战斗,胜利地完成了平叛任务。也是这一年,党志敏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保卫边疆的重大责任。1987年4月,中印边界发生了严重的军事对峙。为了阻止印军的非法“蚕食”,中国军队举行“874”演习,指挥多支部队赴藏备战,应对危局。接到命令后,党志敏所在军团紧急出发,召开誓师大会,官兵纷纷表决心、写血书、立军令状,齐装满员,携带足够的作战物资,开赴中印前线。为防止敌人获悉我军战略意图,野炊、军事行动都非常隐蔽。架设桥梁、开辟通路、构筑指挥所,都是在敌军眼皮子底下进行。党志敏所在部队在旺东阵地架设铁丝网时,突遭印军开枪袭击。连队在蒲副团长的指挥下沉着应战,斗争有利有节,在连队无一人伤亡的优势下,顺利控制了事态的恶化,守住了旺东阵地。二营四连被成都军区授予高原模范筑城连的光荣称号。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团由于完成任务突出,上级给全团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在藏服役期间,党志敏多次参加了反“骚乱”斗争。和平,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长期的边防工作,加上环境艰苦饮食不规律,党志敏的胃被切除了 3/4,地雷弹片至今还留在下颚的骨缝里。2004年11月党志敏被批准退休,2008年移交至渭南市军干所休养。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退休后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比如关爱留守儿童,宣讲爱国教育等,时刻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除了这两位军界人物外,近年也涌现出了以党发龙为代表的知名人士。党发龙,1971年2月出生于党家,1995年参加工作,全日制大学学历、 经济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棒棒馍

        贾党村除了以上广为人知的人物之外,近年来还有一个食品品牌在附近及西安等地都被人们所熟知。记得前几年由于出行匆忙,从蒲城老家走的时候也没来的及买买什么家乡特产,当时就临时在西安高铁站买了几包石子馍和棒棒馍,没想到等拿到手的那一刻,看到包装才发现竟然是附近党家村“心诺食品厂“的产品。笑着说走了几百里路买了半天特产还是买了包家门口的,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品牌在西安以及周边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贾党家虽然村落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落,贾家和党家都有我们家百年以上的亲戚,也算是除了我们自己村,最熟悉不过的一个村子。从乱世中的豪杰到捍卫和平的守卫者,贾党家村人也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八十年代开始果园种植大户,再到后来花炮经营大户,再到现在以粮食种植、食品加工等多种经营并存的新局面,贾党村人也走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的道路,也愿这个离我们家不远的村落越来越兴旺,越发达!
说明:
1、文中图片来自自己原创或来自网络;
2、参考文献:《蒲城县志》《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3、对于村落了解和所知有限,欢迎大家补充!
更多精彩: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