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文摘
2024-06-13 21:41
浙江
点击"
亲情蒲城
"关注我!
俗话说“十里安王坡”,“十里安王靠北山”。
所谓十里安王是指东起双庙村(旧时双庙北东为谢家,西为郭家,两村间有一“安王东界处”石碑),西至坡头村的东西长约五公里的北高南低的坡地。所以传统意义的安王包括现在的路家、魏家、贾家、邢家、武家、东贾家等几个自然村落。安王村的名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武家先祖武崇训因监修桥陵有功,封安王,因此得名。
东于村
安王魏家与邢家隔南北桥陵路相望,朝北不远处即是唐睿宗陵寝桥陵
。安王魏家与正西五里左右的富平老庙魏家,我们当地俗称东魏、西魏。“魏”在我们当地发音为“于”,所以俗称东于、西于,魏姓也世代流传“活于死魏”之说,于魏不分,活着发音姓于,死了灵牌墓碑刻魏。不过富平西魏家的正式名称为东魏村,根据村名碑介绍可知因村位置在当年的曹家村东的兴隆宫以东而得名,另外因为老庙魏家村从美原万家村分迁,东魏村在万家村东北,所以万家村称其为“东魏”,其称万家村为“西魏”。而我们当地仍习惯以西魏家称之,以和安王魏家做区分。据西魏家村人保存的族谱记载,其祖上在春秋晋国时候被封为大夫,后繁衍生息以在山西洪洞最为兴盛,后到了元末明初战乱,百姓四散逃亡,他们魏姓弟兄三人从山西迁往陕西,其一居于安王魏家村,其一居于富平万家村,其一居于富平党隆村,也可以充分说明蒲城境内安王魏家村与其同一源流。所以安王魏家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
桥陵
安王魏家村有张魏两大姓,根据张姓保留的族谱可以知道,魏姓来得比较早,张姓清中后期由荆姚甘泉坊分迁而来。据说当时从甘泉坊出来分了四支,一支迁于兴镇余村,一支迁于富平老庙附近,一支迁于安王魏家,一支仍留甘泉坊。甘泉坊村始于唐,传说唐顺宗李诵,因染病在身,无法处理朝政,即位半年,便禅位于宪宗李纯。元和元年,宪宗袭位,立即给朝不保夕的父亲修筑陵墓,墓址选在富平县东北的金瓮山。半年后,李诵晏驾,唐宪宗亲自扶灵送葬,人马车队行至荆姚以东时,既渴又困,便就地休息。可是,这一带水味咸卤,无法饮用。方士柳泌,善察地形,观看风水,回报宪宗说:“臣看此地有异水,陛下可令人掘之。”说也奇怪,果得清冽透澈、甘甜味美的泉水。宪宗奇之,命名“甘泉”。后派兵守卫,聚而成村,村遂名甘泉坊。
甘泉坊张姓始于何时,是否起源于唐,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不过明代出了一名张翼珍的举人,蒲城县志有记载。“张翼珍,万历丁酉(1597)举人,官至保宁知府。”说明明万历年间张姓已经在甘泉坊聚居。安王魏家张姓也为张翼珍后裔,张凤奇为第一代,三代单传,第四代弟兄四人,其中第二子张建绪在民国蒲城县志中忠勇类有传记。“张建绪 ,字成统,邑北乡张魏堡人,翼轸后裔也。清同治初,回匪之乱,所向披靡,罕有撄其锋者。建绪独奋不顾身,纠合村民,与贼合战于堡北要隘。卒以众寡悬殊,力竭殉难。”从记载可知张建绪因为在同治元年(1861)组织村民抵御回军而殉难,而在旧县志中,在此战乱中为了保卫百姓和乡里,奋起抵抗的忠烈之士,比比皆是。据族谱记载,当时张建绪只有三十二岁。而注解中因张翼珍为甘泉坊人,而推测张魏堡在甘泉坊附近,这是错误的。张魏堡为现在的安王魏家村,因为张姓为村中大户,民国时期家大业兴,所以当时张姓有改魏家为张魏堡的计划,不过最终因为解放而未能最终实施。但个别资料保留了这一叫法,包括民国版县志。
张建绪殉难后,遗留有两个儿子,其中一子育有三子,分别为云程、云衢、云翔。而张建绪这三个孙子中的前两位都在县志中有记载,祖孙三位能够同时上县志,那说明这个家族在当地的影响也非同一般。
蒲城同盟会员名单
张云程,名鹏,字云程,居长,早年在蒲城县高等学堂读书,读书期间,受同盟会员老师常铭卿等影响,与窦荫三等一道加入了同盟会,成为蒲城县最早的一批同盟会员。后成为“蒲案”的受害者之一。在全国各界的声援下,“蒲案”以胜利告终。张云程后也继续投入到了反清斗争中。辛亥革命后,淡漠名利,在西安以行医为生,人称活神,后安王路家路增善大夫得其真传,至今仍是我们当地的名医。张云程之子张国藩早年也跟随其叔父在榆林军中,解放战争期间逃往兰州,后又从兰州辗转逃到了金三角,六十年代初在联合国的干涉下,又跟随部队到了台湾,90年代初两岸开放探亲后曾回老家探亲,老家已是子孙满堂。两岸分离的现状是历史造成的,但是也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家庭的悲剧,很多父母妻子都没有等到家人的归来。他也是我们附近唯一一位从台湾回来的老兵。
张云衢
张云衢,居次,在我们当地老人都称其为张团长,一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反动军官、抗日名将、起义将领、政协委员,这样的多重身份让他的人生历程更为曲折。早年在县城上私塾,1926-29年后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和太原斌成中学读书,后又进入太原北方军校读书,毕业后进入榆林井岳秀部。先后任教官及营长等。后在任炮兵营营长期间率部歼灭了悍匪杨猴小,为保卫地方出了力。杨猴小名杨耀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为晋、陕、甘、宁、绥五省窜匪,阎锡山、马鸿魁曾先后对其收编,杨在得到枪械、物资供应后,又均叛逃,这支土匪约一、二千人,又多为骑兵,居无定所,行踪诡秘,善长奔偷袭,危害甚大。1933年几省联合围剿。张云衢奉命率炮二营追,由于部队肯吃苦,善长途追击,人称“跑二营”,其实炮营并无炮,骡马倒是不少,人称“骑兵张”。经过八九个月的苦战,炮二营终于在一个夜晚围住了杨猴小的指挥所,经过激战,其部大部被歼,杨耀峰被击毙,缴获战马一千多匹。由于战功卓著,师长井岳秀授予其“手枭逆匪”匾,并专制宝剑奖赠。
井岳秀
因为信息的闭塞以及国民党当局的故意歪曲宣传,抗战前张云衢对于我党的政策以及红军缺乏了解,以为和其他杂牌军一样,是来陕北抢地盘的,所以对于远道而来的红军采取了敌视态度。1936年6月党中央撤出瓦窑堡,张云衢得知红军准备放弃瓦窑堡,让给东北军,还知道红军在瓦窑堡多系机关、学校及后勤人员,军队不多,便想乘机劫掠一些物资。便亲率300多名兵丁,加上民团和地主武装,总共近千人,21日,发起进攻。这次行动,东北军、西北军不知道,连八十六师师长高双成也不知道。这样对当年的红军部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张云衢(前左)与贺龙、关向应、黄罗斌等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衢任率步骑4000余人,三次猛攻包头黄河南岸日伪军据点昭君坟,毙敌数百,为抵抗日寇尽了自己的一份力。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张云衢思想也受到了我党抗日救国主张的影响,积极率部参与抗日。9月,86师张云衢团奉命开赴前线,将佳、米、吴、绥、清五县防务,移交八路军文团长接管。1938年4月,高双成派驻高家堡张云衢团长,在赵通儒偕同下前往神府特区盘塘镇,同防守黄河的黄罗斌(蒲城上王西苇村人,解放后曾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司令员会晤,随后渡河到晋西北岢岚县,受到彭绍辉司令员的接见,并参观了教导团的训练活动,听了抗日模范事迹的介绍,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张还和黄罗斌司令商谈防守黄河部署和互相协作关系。临别时,张送给黄一些驳壳手枪子弹。1939年夏,张云衢团调驻府谷后,高双成派他到晋西北兴县崔家崖会见贺龙师长和罗荣桓政委,并拜见续范亭先生,受到几位领导的热情接见。整个抗战期间,其能够贯彻二十二军高双成军长的合作抗战的决策,与我党通力合作,为抵御日寇,守卫国土做出了贡献。
1949年6月1日,驻榆林的国民党二十二军直属部队和八十六师,在我党我军长期积极争取下,向全国发表通电,举行了起义。虽然张云衢对于具体榆林部队起义时间和方式上与其他将领存在争议,但实际上最终并没有阻碍榆林起义的进行,所以其起义时间仍从与邓宝珊将军一道从北平起义开始算起。
老年张云衢
张云衢起义后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8年,定为右派分子,以反革命罪逮捕,判处无期徒刑。1975年在全国统一宽大释放国民党县、团以上人员时获释。1981年平反,任县政协委员,1982年4月任陕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张云衢恢复自由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82年不顾七十多岁高龄,到张家山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幸摔伤,同年因病安详去世于安王家中。张云衢经历了解放后的不平凡岁月,思想也有了非常大的转变,逢人便说共产党好,毛主席好,把他从一个旧军人变成了一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安王魏家村是桥陵镇一个非常普通的自然村落,但是地理位置优越,紧挨着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借着旅游开发的东风,人们谋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希望不管魏姓和张姓都能够在新时代下能够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说明:
1、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及张氏后人;
2、参考文献:《蒲城县志》《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张氏后人提供的家谱及网络等。
更多精彩: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Tc3NjM4OQ==&mid=2247490541&idx=1&sn=8a627dc03788b6d60991208066f1a776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
最新文章
蒲城生小孩习俗
蒲城婚俗趣谈
蒲城乡村之傅家庄
和陕西师大有关的三位蒲城人
有滋有味蒲城话
“亲情蒲城”往期文章回顾
万家村的先贤何宝书先生
万家村的《何氏碑志》注解
探寻何宝书先生遗作《讷斋诗草》
蒲城何宝书先生补遗
何宝书《讷斋诗草》序言及诗词选
身边的千年古村:万家村
万家村历史补遗
蒲城万家节孝坊之谜
蒲城乡村之兴镇良村
蒲城民间旧时的“扑墓”等旧俗
六井葫芦的领路人二军将领王珏
蒲城乡村之桥村
兴镇北校的历史源流
兴镇张崇健先生
蒲富交界处的又一位党旅长
陕西文教界名人:李祥生
蒲城名人之高双成
蒲城乡村之姚古村
蒲城乡村之桥陵村
蒲富交界处的两位党师长
故乡记忆之火炕
台台路家外家的故事
蒲城乡村之六井村
“亲情蒲城”往期文章回顾
怀念三姨父
蒲城那些不为人知的文物古迹
桥陵宫碑楼探秘
兴镇刀客金祥之谜
怀念万保怀老师
槐院里史话
蒲城乡村之三里村
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记住故乡逐渐消失的地名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不同时期的历名人照片
蒲城民国名人之唐嗣桐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王鼎与璋宝惠家惠勉斋
蒲城宣化圣母庙之谜
一位蒲城高阳人的民国笔记
蒲城何宝书先生补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