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文摘   2024-07-18 17:04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楼底村是我们村边上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属于我们山王村的第一村民小组,离兴镇街道不过二里路。虽然是一个大队,但是不经常去,谈不上很熟悉。不过经过了解和探访,发现楼底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也有很多的人物和故事。有我们大队唯一的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唯一一位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老工人,还有我们大队唯一的一位革命烈士,等等。

古城堡

        楼底村根据《蒲城县地名志》记载,古称张刘堡,村中曾在清乾隆年间用木板在村北修建有高大木楼一座,因此称村为楼底里,后简称为楼底村。而在民国三十七年县志中记载,楼底村古代还有个称呼为北庆楼底。而兴镇西南的党家村我们当地人称其为中庆村党家,而楼村的城门楼据网友讲以前镶嵌有“南庆堡”的牌匾,根据三个村地理方位,“北、中、南”称谓来说应该相差不多,不知道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划分还是有其他深层次的意思,还需要找新的证据。另外该村古代有一座称为“云寂寺”的庙宇,县志中记载旧址在北庆里,也就是在今天楼底村,金代大定年间皇帝曾经钦赐匾额。今天庙宇早已没有了痕迹,而当地只留下了北庆村这样一个古称。
       楼底村虽然不大,但是有两个堡子,也就是老人说的张刘二堡,张姓主要聚居北边堡子,刘姓主要聚居南边堡子,后人习惯称其为南堡子。据村人传说,清代同治回乱期间,一次回军突发而至,攻到了台台路家村,村民四散逃亡,一些人慌乱之间逃到了村中城门楼上,回军攻城一无所获,一怒之下放火焚烧了城门楼,当时就烧死了七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到台台路家走亲戚的楼底村人,所以路家人至今还有这么一句老话“路家人不够,楼底来补数”,也是这段苦难的另外一种记忆。张刘二姓就这样因为战乱饥馑等多方面原因,人口大幅凋零,留下了很多空的院子和庄基,后面蒋、柳、房、崔、于、乔、彭等其他姓氏陆续迁入,除张杨二姓以外,大多数都是解放前后来自河南及其他地方的移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楼底村。而现在的张姓据村人传说是从良村分迁而来,严格意义上说和起初张刘堡的张姓并不是一个来源。

村北的群山 

       楼底村虽然历史也比较久远,但是近代除传奇人物唐哼囔曾在村上借住过外,最出名的莫过于几户杀牛专业户,而方圆数十里人们都知道楼底村有杀牛的。在古代,私宰耕牛是重罪,一般人家是不允许宰杀的,如果耕牛没有了劳动力或者伤残了都是需要杀牛专业户来负责,后面就形成以杀牛为业的屠宰专业户。楼底村主要有柳和崔两户人家以杀牛为业,据说都是祖传的手艺,也都是从河南迁过来的。记得以前家里养牛,最后卖牛的时候,老人就依依不舍,就说如果买回杀了,就不卖给他,如果买回去养就可以。小时候去楼底村玩,还看到崔姓同学家杀牛用的大锅,当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只记得她妈用掺杂了牛油和面炸出来的麻叶特别酥脆好吃。记得八十年代,老人小孩为了解馋,上街路过楼底村的时候,都会从杀牛的柳家买上几角一元的熟牛肉,边走边吃,现在想来都是非常难得的美味。

关中牛

        楼底村柳姓和崔姓虽然以杀牛为业,不过随着上一代老人的去世,儿女后代早已因为读书出去或者改做其他行业,这门手艺也没有了传承。不过值得一提的就是柳姓子弟中因为父辈有手艺的支撑,而能够完成学业,一子曾在省纺织行业担任要职(据说做到了副厅级),一子也在县上某单位供职,也都算是出人头地了。而同样崔姓也因为之前家中的手艺,长子早年学业有成,也曾在县财政部门供职,也成为我们儿时学习的榜样!村中也因为这些走出去的人的努力,早早的村道都进行了整修,铺上了石子,修建了排水沟,也是我们整个大队村容村貌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小组 。

抗美援朝回来的志愿军

       张姓是楼底村大户,人口也比较多,我们大队唯一一位参加过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就来自楼底村张姓,而且当时按照政策回国后国家要安排工作,他淡泊名利,不给国家添麻烦,后来回乡务农终生。张姓还有一位亲身经历了唐山大地震,也是我们县唯一一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也是从唐山大地震中死里逃生,后在宁夏工作,退休后回到故乡楼底村,安居田园终老。还有一位早年在西藏当兵,参加了尼木平叛等战斗,后转业到铁路部门工作。而同时一起当兵的村中一位老哥,因为表现优异,部队让其又多留了一年,而最终因为国家政策原因,不再安排工作,后来复员回家,务农终生。而张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牺牲于新疆的张虎娃烈士。
张虎娃
       张虎娃,楼底村人,1943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3年入伍,任新疆军区后勤部转运站管理员。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冬,部队到天山脚下修建水库,在即将发生塌方之际,他冲上前去,抢救出两名战士。一次出卸木料,一根千斤巨木起吊时突然一端绳断,战士易宝安低头撬木,巨木将落其身,他不顾危险推开战友,使其脱险,自己腰负重伤。一次兄弟部队电锯房失火,他率先冲入,截断电源,使战友和国家财产得以保护。1970年4月29日,他将进午餐,兄弟单位吊车驾驶员赵仁新因吊车陷入泥坑,前来求援,他不等吃饭,立即同两名战士驾驶吊车直奔陷车地点。吊杆上空,适有三根万伏高压电线紧紧吸引,脚下火花直冒,胶鞋黑烟吱吱。他急冲上去将赵仁新推一丈多远,自己却被电流击倒于两米之外,抢救无效身亡。1971年8月12日,新疆军区后勤部隆重举行“向张虎娃学习”动员大会,追记一等功。

山王小学83级毕业照
       楼底村虽然不大,仅仅一个小队,但姓氏比较多,村中历任村干部中多位都出自这里,人们戏称其为“小台湾”。我们小时候就知道楼底村有两位老师,一位老师叫彭三元,一位叫蒋宝录(前排右四)。不过从我记忆中开始彭老师已经不教书了,在家以修自行车为业。另外一位蒋老师我小学的时候还给我代过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不过后来也没有教书了。两位老师据说当初都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没有继续教书,所以也没有了现在的退休教师这样的待遇。世事难料,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解释,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
      楼底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将新房子盖在了大路两侧,村子的规模也比之前大了很多,两个老堡子和其他村落一样也没有了多少长住的人家。不过曾经的故事,曾经的人家,还时常被人们提起,也希望这个古老的村落能够在新时代下建设得更加美好!
说明:
1、文中图片来自自己原创或来自网络;
2、参考文献:《蒲城县志》《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
3、对于村落了解和所知有限,欢迎大家补充!
更多精彩: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