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在前一段时间,有位富平历史爱好者发现了两本民国时期的手稿,除了收录有蒲城名人何宝书的部分诗词外,还有一些历史名人诗词以及朋友之间的唱和互赠,抄录者为蒲城高阳镇清泉村人陈伯屏,字宗藩。此人在蒲城当地历史资料中并没有看到相关的介绍,在其抄录的手稿序言中大概可以知道一些情况。手稿封面
据发现的朋友讲这两部手稿是文物贩子在蒲城罕井收到的,然后被卖到了上海,后来被陕西临潼一位藏友从上海拍回。可能陈伯屏的后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在罕井镇居住,手稿等旧书因为年代久远,后人觉得也没有多少价值,就进行了处理。因为里面涉及有多位蒲城富平名人,而藏者对这两个县历史人物不太熟悉,就联系到了富平的这位朋友,而富平这位朋友正好看到过我关于何宝书和杨昌年的一些文章,也第一时间将文稿的内容提供给了我。经过对于文稿的整理和分析,对于陈伯屏这位蒲城人也大致有了一个了解。 “戊午春一月,余因匪乱西游富平,路经庄子镇,有友人张树义荐余于杨君昌年处。杨君乃有名理学也,时办富平东四团团务,总辖四团,认真办理,守御有法,自革命以来,于兹七年,盗贼无一人敢擅入其境者,是以近安原来流寓斯团之民系止万家。西秦办团,推杨君为最。余见后,杨君不以余为弃,遂倡率团人,令余在关帝庙中以训本处蒙童。”根据上面的序言,可以知道陈伯屏在1918年(戊午)春天因为战乱避难富平,受人推荐,在庄镇杨昌年处教授本处孩童,时长一年。而当年五月,何宝书先生因为兴镇城破而逃难庄镇,投奔好友杨昌年,因此与已经在庄镇教书的陈伯屏相遇,在后面交往中,陈伯屏仰慕两位先生的学识和威望,将何宝书在庄镇避难中的诗作以及与杨昌年间的唱和都一一收录了下来,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现状以及人物历程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原始资料。 陈伯屏在抄录文稿的序言后,也将关帝庙中的他教授的学生籍贯做了记录,除了大部分为庄镇及周边村落人氏外,也有几位蒲城籍学生。经过查找,其中一位蒲城祥塬的学生郭东黎在魏伯余老师的积极奔走下,找到了后人,也对于其后面的经历有了一个了解。陈伯屏记载学生名称为郭东黎,经过询问祥塬村魏伯余老师,他回复说有这个人,和他父亲同时代,大三五岁。经过魏伯余老师的查证,其后人提供了先人牌位等历史资料。根据魏老师找到的线索,陈伯屏记录的郭东黎,后来实际为郭东篱,有可能后来名字改了同音字。郭东篱父亲当年在庄里做生意,1918年因战乱避居庄镇,郭东篱(1905-1979)时年13岁,这一时期正好在庄镇读书。他父亲1922年去世,他继承家业,继续在庄里镇经营生意,不过解放前夕已经破产,解放后公私合营,回到故乡蒲城,务农终老。 不过他的兄长郭东一(原以为是郭东黎)解放前对于革命做过很多有益的事情,使蒲城早期的共产党员,在祥塬村志有记载。郭东一,1902年生人,祥塬村郭家组人。青少年时期,曾在护难学校读书上学,期间,由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毕业后随一些进步人士参加了党的革命事业,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蒲城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他经常和一些革命人士活动在永丰一带,宣传和组织革命力量。解放战争期间,永丰革命组织将准备组织一次“永丰暴动”,他负责通知暴动人员。但由于被叛徒的出卖,国民党反动派对暴动人员挨门搜捕屠杀,甚至灭门,郭东一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逃脱。此后与党组织失联。他曾在槐小、祥塬老庙教书多年。解放后,蒲城县时任县长许尚志曾经邀请其参加新中国建设,老先生婉言谢绝,终生在家务农,直至逝世。 郭东篱父亲牌位
另外一个记载为蒲城兴镇南曹家庄人何禄丰,经过询问曹家庄亲戚,亲戚说和她阿公年纪差不多,曹家庄二组人,之前也是家里在外面做生意,也可能和郭东黎的情况相同,避难庄镇,因此也在庄镇读书。还有一位何高锁记载为蒲城北乡王家庄人,王正儿,庄镇东蒲城王家堡人。没有找到相关信息,也不知道后面什么情况。陈毓麟档案
在陈伯屏的文稿中,有一篇自己和朋友的诗作,名为:赠翰林陈毓麟之子辅臣。文中提到的翰林陈毓麟,蒲城人,光绪二年丙子恩科进士,曾任广西修仁知县。在收藏的陈毓麟履历中,详细记载了其家的世系及家庭关系。其中记载其祖母张氏为大同知府张大行孙女。张大行,蒲城兴镇良村人,举人出身,曾任大同知府,官声很好,富平杨忠介公杨爵的外孙,在蒲城县志有记载。”张大行,万历丁酉(1597)举人,曾任山西乡宁知县,后升任知州,甘贫乐道,官声斐然。”而陈毓麟出生于道光乙未十五年(1835),其祖母再朝前也应该是嘉庆年间的人,和中举之张大行年相差200多年,不知那里有误,孙女应该六世孙还是五世孙差不多。而写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的《万公因笃墓志铭》中有:“父讳世赖,耆宾,妣王氏、杨氏,明御史忠介公六世孙女。”可见万因笃的母亲杨氏为杨爵六世孙女,应该生活在雍正乾隆年间,张大行的孙女按道理来说也是杨爵的五世孙,和万因笃的母亲应该同时代,还要早上一段,大致时间相差不大。所以这里年代上对不上,应该良村张大行的后人,但不一定是孙女。 在陈伯屏抄录和创作的这些诗词中,对于庄镇杨昌年的主办的东四团大为赞赏,对于杨昌年道德文章也是大为推崇。虽然陈伯屏因为有做笔记的习惯,无意中保留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也弥补了很多蒲富名人历史上的空白。虽然不知道陈国屏后面的事情,但是可以从文字中看出其也是一位饱学之士,不然杨昌年也不会请其在庄镇教授本村和逃难子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补充陈毓麟、陈伯屏的相关资料,让历史更加的全面和生动起来!说明:图片和资料来自收藏家王波峰先生和魏伯余老师,在此一并感谢!
更多精彩:
蒲城何宝书先生补遗
探寻何宝书先生遗作《讷斋诗草》
万家村的先贤何宝书先生
万家村的《何氏碑志》注解
一本关于兴镇及周边多位名人的古诗稿
故乡的树木
又是一年槐花香
蒲城“犟县长”的传说
蒲城为纪念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庙宇
兴镇的庙宇
走进蒲城相国府
蒲城有个漫泉河
蒲城后泉战斗纪念碑落成有感
刺杀韩子芳始末
蒲城洞耳元代古墓壁画漫谈
荆姚有个"韩剥皮 "
蒲城有个李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