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村的《何氏碑志》注解

文摘   历史   2024-11-03 23:43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前段时间,万家村的何宝书后人将其祖上遗留下的一块石碑拍照给我,近来空余,将这个碑文内容整理了一下。虽然离现在大约150年的时间,但是碑文除破损处外,其余字迹都很清晰,绝大多数的文字都可以辨认,也对于该碑文的整体意思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该碑主要对其祖上几代人的经历以及对祖母对自己的抚育之恩的一个追思和讲述,通篇没有一句大道理,也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都是用很朴实的文字进行记录和讲述。整篇娓娓道来,让后辈今日读到也是莫名的感动!

何氏碑志

    通过碑文中的开篇“从伯祖考者,书之本生祖考也”,非常明确,这上面讲的他的伯祖父,其实就是他的亲祖父。他的祖父名廷智,字明斋,与他给予过继的这个祖父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即他的曾祖父子德,弟兄二人,兄为子全。他的祖父十一岁的时候,他的曾祖母就去世了,他祖父后来与荩臣公同为其曾祖母的妯娌抚养。他的曾祖父去世后,家里只留下二十亩薄田,说明清中期他们家境也很一般,算不上富户人家。他的祖父除了勤于农事,节俭持家,冬天快来的时候就开始收集落叶,堆在庭院中,用于冬天烧炕取暖之用,还热心公益,比如文中讲:“道光二十年(1840),予乡演剧迎神,从伯祖考自晨至暮担水百余担以济渴者,不索钱亦不言劳,次日复然”,也就是说1840年,附近的两县庙抬神演戏,他祖父从早到晚担了一百多担水人给大家饮用,接连数日,不收钱也不说累。

碑志局部

     他的祖母杨氏是附近笃福杨村人(文中为笃福村),十七岁与其祖父成婚,中年后家道衰落,经常通过纺织刺绣贴补家用,还要经常去地里忙于农活,当时妇女小脚,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在家里忙家务,带孩子,一般不下地干活,所以能够下地的都是比较少见。何宝书他自己两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祖母一起住,由祖母照顾饮食,因为他体弱多病,他祖母经常把他抱在怀里直到深夜,不能按时休息,不能按时吃饭长达五六年,“从伯祖妣尝抱至夜分不去怀,盖食不时,寝不安者五六年”,从此可以看出一位慈祥的老人对于孙子的疼爱,虽然是古人,和现在的祖母疼爱孙子也是差不多的,从她的身上我也想起来我幼年祖母抚养我成长的一些点滴。“至八岁书入塾读书,隆冬盛寒,从伯祖妣则早起为书炽兽炭炉中,使书持以赴塾,后数年,书读书渐多,日或不能成诵,每继以夜,从伯祖妣就灯下课读,书或倚案沉睡,从伯祖妣鸡鸣时即起,取火燃灯,呼书复读。”这段尤其读来感人,很多人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祖母不识字,但是冬天每天很早起来为孙子烧好炭火,准备好烘手的火炉,让他带着去读书,说是八岁,实际年龄也不过六岁多,每天晚上读书祖母陪坐,督促背书,晚上没有背完,一大早鸡叫就起来了,喊他起来继续背诵。所以何宝书后面的学问和成就和他早年祖母的督促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碑志局部

   而我们小的时候,当时也是六七岁,尤其冬天天冷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就要去学校读书,经常会赖床不起来,祖母也基本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喊我去读书,有时候起来晚了,甚至要将我送到学校去,哭着赖着不走的时候,祖母也会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上五分一毛的瓜子花生哄我去上学。虽然她们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们都懂得孩子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够有出息这样最基本的道理,一晃也差不多四十年过去了,虽然也没有什么大的出息,也算是学业有成,能够足以慰她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了。

         通过碑文可以清晰的看到何宝书上几辈的一个清晰传承世系。何宝书给其祖父的弟弟过继,所以称其祖父母为伯祖考,伯祖妣,自己的祖父也被称为本生祖父母。从碑文中还可以清晰的看到何宝书的祖父何廷智 (1797-1858)终年62岁,其祖母杨氏(1795-1863)终年69岁。其祖母杨氏17岁与其祖父结婚,比其祖父还要大两岁,所以其祖父15岁即成家,在古时也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其已经过继给了其叔祖父,所以立碑之人为其弟何宝德,虽然他为长,但过继给了他人,由他弟在家继承香火,所以由他弟立碑,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

张崇健为其嗣祖父荩臣公送的匾额

附:何氏碑志全文

从伯祖考者,书之本生祖考也,……生府……,右而兵燹频,仍志终来,遂余本生载,而家弟事于书……,历历述之,以志于石,从伯祖考讳廷智,字明斋,居蒲城西乡安乐坊,与吾祖考同母兄弟,父即仆曾祖考子德公,又曾祖考子全公同母兄弟也,从伯祖考年十一,伯曾祖母即弃世,与荩臣公同为曾祖母抚养,性朴实慈祥,不识算数,生平以力农为事。先伯曾祖卒,留薄田二十亩,从伯祖考深耕易nou,无少倦暇,日则荷锄田间去田畔草,当朔风起时,尝持竹箒扫落叶积庭院常满,为寒夜暖床用。道光二十年,予乡演剧迎神,从伯祖考自晨至暮担水百余担以济渴者,不索钱亦不言劳,次日复然,年六十三岁忽双目失明数月即卒。从伯祖妣姓杨氏,富平笃福村人,年十七归我从伯祖考,书生时从伯祖考妣年四十七矣。性和平勤俭,中年时家势衰落,尝为人纺绩刺绣以佐家计,又尝刈麦田中以助农务。书年两岁即随从伯祖妣寝食,书幼时多病至七岁方愈,从伯祖妣尝抱至夜分不去怀,盖食不时,寝不安者五六年,至八岁书入塾读书,隆冬盛寒,从伯祖妣则早起为书炽兽炭炉中,使书持以赴塾,后数年,书读书渐多,日或不能成诵,每继以夜,从伯祖妣就灯下课读,书或倚案沉睡,从伯祖妣鸡鸣时即起,取火燃灯,呼书复读。咸丰七年,先祖考西归,立书为后,自是书渐离膝下焉。八年为书婚娶,具衣冠往拜从伯祖妣,泪涔涔下,不忍转视,盖怜其长而悲其离也。又五年,年六十九岁无疾而卒,呜呼,我从伯祖妣数十年抚育之恩总不能报之于万一,而天假之年使书得常就膝下,瞻望慈颜,处心亦可少慰,乃艰苦一生而期颐又无望,书即有鸟鸟私情,今将从何处伸耶?况今田畴荒芜,耕耨失时,每忆从伯考更不觉泣然陨涕云!从伯考生于嘉庆二年二月十五日,卒于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三日。从伯祖妣生于乾隆六十年五月十三日,卒于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合葬于此,子二,长即书本生府君澜亭公,次即胞叔父子安公,孙二,长即书,次宝德,以叔父为吾祖考荩臣公后,而以书为叔父后焉。

降服孙宝书泣撰并书  通家再晚生李守朴填讳

大清同治九年仲春之月中潮彀旦

孙宝德立石

说明:

       1、图片皆由何宝书后人提供;

       2、碑文由于时间久远,个别字由推测填充而来,欢迎大家补充。

更多精彩: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荆姚奇人韩子芳
刺杀韩子芳始末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兴镇奇人张崇健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