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何宝书先生补遗

文摘   2024-11-03 23:43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何家古匾

       近日,富平一位历史爱好者发现两本民国人的笔记,其中收录有部分何宝书先生的诗词,这些诗词按照日期顺序排列,基本上写于1918年在富平到贤庄镇避难期间。何宝书,字痴古,号讷斋,清末岁贡生,蒲城西乡安乐坊人(今桥陵镇五星村何家),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学者和先生,民国县志有传记,在我们西片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之前也有专篇介绍。而抄录这些诗词的是蒲城高阳清泉村人陈伯屏,当时也在庄镇杨昌年处避难。由于都是文化人,三人之间多有诗词互动,陈伯屏也是比较有心之人,可能出于对于何宝书和杨昌年的学识的仰慕,将何宝书在此做的诗词和与杨昌年之间的互动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另外还抄录了清乾隆时期陕西巡抚毕沅的诗词,也是比较少见的。还有一些不具名的散文诗词,也不知何人所作,有可能同时代人,也有可能早一些的历史人物的著作。

何宝书遗作


       这些抄录的何宝书的诗词在其著作《讷斋诗草》里都没有看到收录,应该门人只是整理出了其前期的诗词,去世前两年的并没有收录。不过在陈伯屏抄录的何宝书诗词中,对于之前一些谜团也找到了答案。比如何宝书的两个儿子,后人虽然知道有两个儿子,但并不知道名讳,也不知道什么年代去世,而在这些抄录的诗词中,都找到了答案。在《中秋日追忆长子世芳》中有“膝下相离已六年”之句,而此诗作于1918年,那其长子应于1912年去世。在《次子古芳三忌志痛》中,可以知道1918年次子去世三周年,那就是说次子于1915年去世。而在抄录的诗词中,可以看到当时何宝书先生也已经七十八岁高龄,老妻尚在,年老多病,逢老妻生日,两子早逝,女儿丧夫,孙子远走,老两口膝下萧然,感到无比凄凉和孤苦。按道理都是儿孙绕膝之年,还要遭受流离之苦。大财东家知名人士遭战乱也是这么样子。普通人家的苦难更是可想而知了,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何宝书先生的这些诗作之中,除了回忆亲友,思念故乡之外,还有部分对于时人和时事的感慨。何宝书为岁贡生,是封建时代标准的读书人。随着清末新政的实施,终止了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何宝书这样的老派读书人就觉得非常的失落,觉得读书人没有了出头之日,在其作品《有感》中有“开科取士几千年,一旦停休满世愁。八股虽云非正道,古文应试更何求!”可见老先生虽然觉得八股取士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是也是底层读书人的一个希望。另外对于当时英雄人物胡景翼也有两篇提及,虽然老先生已经到了迟暮之年,但是还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老百姓的苦难。其中一篇《闻胡励生(景翼)被掳因志》,“诱尔皆是奸诈辈,光明磊落是我师”,可见老先生对于后辈英雄的仰慕。另外一篇《咏胡励生司令》,“揭竿起义独称雄,军纪严明有古风。不爱钱财独爱士,关中人尽望成功!”也可以看出老先生对于胡景翼当时作为的赞誉。

何宝书诗词


       另外抄录的这部分何宝书的诗词中,有对于富平特产和美景的一个描述,这个也是《讷斋诗草里面没有收录的。比如其中一篇:“柿成做饼有神行,远近久传庄里名。毕竟味甘天造就,腊天齐唱卖饼声。”不过在描述当地民俗和景色的同时,对于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的现状表现出了非常的感伤。尤其有一首《书愤》描述盛行于当年的炮烙之刑,至今读来,仍让人无比碜然。备注“时贼人钓人用炮烙之刑者”,诗云“炮烙残刑古所稀,而今惯用不为非。当真股受生斯世,贼虐蒸民昼夜啼。”可见满清灭亡后,民初军阀割据,土匪横行,作为大户的何先生有家都不敢住,都要靠着杨昌年东四团的庇护,要在庄镇避难。炮烙之刑人们通过封神演义而熟知,而民间土匪的炮烙之刑,应该就是简易版的用烙铁烫人皮肉,以用来搜刮钱财。很多村落清末都修有躲避土匪的地窨子,一般通风口都会设到井中,每当土匪来临,人们来不及跑的都会躲入地窨之中。土匪往往找到地窨口,就会用柴草混辣椒点着用烟熏,很多人就撑不住会跑刀井口透气,从而被土匪发现而从井里吊上来,所以就有了钓民之说。而自小老人传说土匪抓着财东要银子的法子,比炮烙还要厉害。都是不管男女,后背泼上菜油然后点燃,菜油混着人油,烧起来吱吱作响,不管多硬气的人物,都会将银子藏匿地全部交代。

杨昌年办团文录

       之前对于何宝书先生,小时候多听祖母和外祖父提及,感觉都是半人半神的人物,经过阅读这些诗词,有看到其对于老妻埋怨的无奈,对于两子早逝的悲伤,对于科举制度的惋惜,对于战乱百姓的同情,对于时代英雄的仰慕,也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了一位清末民初活生生的一位老先生。富平庄镇的杨昌年,在我们当地也是个半人半神的传说人物,都云其将卜易之术学的是炉火纯青,尤其善于《增删卜易》,土匪贼人惧怕他的威名,都不敢来骚扰,周边富户商民多来避难。因此时人称其为“增删卜”,因庄镇紧挨蒲城苏坊,所以我们当地人都称其为苏坊“增删卜”。也算是惺惺相惜,也是蒲富 人物的一段佳话。而何宝书因为民初的这一段经历,而把临时的家就安在了富平庄镇,后代子孙最终也定居到了到贤和庄镇。何宝书以及后人原计划等世道太平就会回到蒲城祖宅,没想到民国时期一直战乱不断,乡间土匪横行,在这边要打理生意,回老家也只是限于祭祖和收取租子,并不敢长住。后来直到解放后,匪患肃清,世道太平,何宝书先生心心念念的老家老宅却都归了他人,老家也回不去了,后人也最终也都成为了富平人。不过何宝书先生的文章与品行至今仍被我们当地人所称颂!

说明:图片部分选自网络,部分图片和资料由何宝书后人和四川日报社张斌先生提供,在此一并感谢!

何宝书先生专辑:

探寻何宝书先生遗作《讷斋诗草》

万家村的先贤何宝书先生

万家村的《何氏碑志》注解

一本关于兴镇及周边多位名人的古诗稿

更多精彩:

故乡的树木

又是一年槐花香

蒲城“犟县长”的传说

蒲城为纪念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庙宇

兴镇的庙宇

走进蒲城相国府

蒲城有个漫泉河

蒲城后泉战斗纪念碑落成有感

刺杀韩子芳始末

蒲城洞耳元代古墓壁画漫谈

荆姚有个"韩剥皮 "

蒲城有个李俊英

民国将领岳西峰
渭南固市的来历,与蒲城这位名将有关
蒲城有个李俊英
蒲城方言中的古汉语和民族融合
蒲城有座小洋楼
革命老人刘友珊
蒲城先辈与广州农讲所
蒲城建国英烈谱
蒲城李元鼎先生
蒲城李元鼎先生讣文
兴镇故事之西街风云
蒲城南寺塔地宫被盗之谜
杨虎城将军与近代蒲城
故乡党姓探源
兴镇奇人唐哼囔
铁骨铮铮蒲城人
身边的千年古村:兴镇良村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杨爵与蒲城
宋哲元与蒲城蒲城
蒲城“义门”史话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