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乡村之傅家庄

文摘   2024-11-10 13:25   浙江  
 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傅家庄位于蒲城东陈镇北五公里处,行政区域调整后,现在属于孙镇管辖。有4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以傅姓为主(占70%),另外还有原、段、苟、古、张等姓氏,地形多样,土特产丰富,主要品种有苹果、酥梨、大枣、桃、杏、葡萄、花椒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及棉花。近年来经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果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傅家庄除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外,历史也是非常的悠久,尤其近代名人辈出,多人在蒲城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傅家庄的历史根据保存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傅姓根据村中金代《忠武校尉傅公墓志碣》中记载,“公讳佐,字公甫,荣禄大夫、礼部尚书慎微四从侄”,而据历史记载,傅慎微祖籍秦州沙溪(今甘肃天水一带),后迁居建昌,傅慎微后来又移居长安。宋朝末年,他中了进士,逐渐升任河东路经制使。从以上记载可以知道,傅姓先祖祖源甘肃天水,具体何时从天水迁来傅家庄。根据该墓志中“曾大父谦、大父玉、父德成,俱财力丰瞻,优游不仕。居蒲城县怀仁乡孝德里”,"葬于怀德乡先茔之次”,其中的怀仁乡孝德里就是今天的傅家庄、刘家庄一带,可见在蒲城当地金代的时候都已经居住了几代,从甘肃天水迁徙而来至少都可以追溯到宋代。蒲城原姓根据《原子明墓志铭》的记载,原姓的始祖‌原承光,字子明,号浮阳,其先祖原本居住在山西洪洞,后来迁徙到蒲城,并在元末担任千户之职。在蒲城县,原姓主要分布在县城和县东县西地区。虽然具体的迁徙过程和历史细节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他们可能是在元末社会动荡时期为了避难或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迁徙到蒲城的。
       傅家庄历史悠久,尤其近代名人辈出,比较出名的如“蒲案”烈士原斯健、教育家原清月、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原政庭、洛惠渠工程师原树贤,师大教授原荫盛、原二十八军副军长傅子良、原安康地委书记傅蔚然等。
原斯健
        原斯健,字象乾。十五岁时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常联络同志,到县城街头和乡村集市演讲,谈到列强侵凌、国势危机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因此受到知县李体仁、劣绅原烈等的仇视。1908年10月16日,李体仁等率衙役及当地痞棍多人,搜查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井勿幕之家,捣毁蒲城县教育分会,逮捕了原斯健与常自新等进步师生40余人,造成陕西近代学生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蒲案”。原斯健被捕后,原烈要他交出革命党的秘密,他断然拒绝,并要原烈公布蒲城县十多年的学款秘密。为此,他受到重刑拷打,双手见骨,血肉横飞,却坚不吐实。后被营救出狱,在家养伤期间,听到来看望他的师长、同学转告井勿幕的话“试看吾辈他日立马昆仓,重整天下,愿自保重”时,心情激动,奋起欢呼,企望伤愈后继续读书,以施展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谁料伤势日重,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十五岁。
原清月
        原清月,原斯健之弟,初名斯俊。东陈镇傅家庄人。早年求学于蒲城师范预科及省立第一师范。1923年,先后执教于省立女子师范、白水县立高小、蒲城县东槐院小学、蒲城私立商业学校。1932年,受杨虎城将军委托任孙镇小学校长,时逢荒旱,曾将自己月薪节余储存,留作对贫寒学生奖学费用。他也深深理解杨将军,其他军阀是保军队第一,个人发财第一,而杨虎城将军回省,看到百姓受难,孩子失学无依,心如刀绞,他多方筹措,省出钱来办学办水利修医院。所以建校用碎砖舖路,账目日清月结,教学和管理扎实勤勉,既是对得学生和家长,更是对得起将军的信任,他虽然步行数日,不避风尘办公于蒲城与西安皇城,不拿校长高出教师的工资,甚至建校初期,在没人做饭的情况下,无奈自己打一锅搅团,餐餐顿顿开水泡搅团,吃了一个月,忙到工地上,不为别的,只为对得起良心和将军的信任!杨虎城将军被迫出洋后,1937年改革教学内容,宣传抗日,并组建光明剧团深入蒲城、白水农村宣传演出。1941年任白水龙山小学校长时,以“通共”嫌疑被当局撤职。1944年任蒲城县教育科科长,应李约祉之邀兼任县志馆编纂员,《教育志·下》即出其手。1949年春蒲城解放前夕,通过地下组织关系,向西北野战军总部(暂驻白水仓圣庙)提供急需的蒲城县地情资料-一光绪《蒲城新志》(上有蒲城全境详图)。蒲城县解放后,曾任马湖区永平乡副乡长、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政协委员,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原政庭
        原政庭,原清月之弟。192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1931年12月被杨虎城将军选派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任研究员,期间参加英国共产党,并介绍几位中国人士加入,组成英国共产党中国同志组。1933年5月回国后未与党组织接上关系。1934年后任任杨虎城秘书,并在西安绥靖公署训练班讲授国际时事和国内抗日形势。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调原政庭任绥靖公署办公厅电务科科长。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赴西安为和平解决事变奔走,原政庭曾为周恩来编过密码本,参与了西安事变通讯联络工作。1944在任西北大学教授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35年(1946)春,因支持西北大学学生反美爱国运动,被国民党当局解聘并通令全国高等院校不得录用,他被迫还乡。1949年3月再次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63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副局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0年10月离职休养。1992年8月18日在西安病逝,终年89岁。他被陕西省各界誉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洛惠渠龙首坝
        原树贤,原清月之弟,193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长期在洛惠渠管理局工作。1939年以后参加清惠渠、汧惠渠和河南唐渠、白渠测绘与设计。1952年后任陕西省水利局工程师兼工程队队长。他对洛惠渠的建成有重大贡献。1943年,他负责5号隧洞工程,翻阅大量资料,寻找科学依据,同时深入工地仔细勘查,在吸取前多次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用明渠挖至地下水层后,再凿井以达洞底的方法。先在60米内连凿两井,由于起水高度降低,顺利完成两井间60米隧洞工程。依此法在地面每30米开凿一井,达于水层,是谓“工作井”。再在此上层井底左侧挖成工作室,纵连各工作室而成“工程洞”,洞下设水沟,沟上铺铁路以达洞外,然后开凿下层井,使地下水彻底得到控制。这样5号洞终于在1944底顺利通过,并于1947年进行初次放水试验,使洛惠渠工程得以复活。国民政府水利当局授予他金质奖章。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他率全体职工坚守岗位。解放后,把工程设施与公物完整交与人民政府,荣获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解放纪念章。并加速施工,使民国时代费时15年尚未建成之洛惠渠,于1949年基本建成,投入灌溉。
陕师大老校门
        原荫盛,原清月之子,原政庭之侄。一九二八年出生。二伯父原斯健死于蒲案,父亲原清月、叔父原政庭、原树贤都是李约祉、李仪祉先生的得意门生。原荫盛一九三四年跟随父亲在蒲城孙镇小学就读。由于品学兼优,且多才多艺,深为老师同学喜爱。一九四六年在父亲的地下党朋友李文澜先生带领下,前往户县考入户县师范学校,后又转入富平师范上学一九四八年二月,他带领学生痛打了反动的田粮处长,伪富平县党部责令学校停了他的学,他返回家乡后,正值我马湖游击队筹办马湖小学,便在游击队指导员韦应文安排下,担任学校的训育主任,利用教师的公开身份,以供给制形式,在敌我斗争尖锐的形势下,为迎接解放做出了贡献。一九五0年二月,原荫盛考入西北大学史地系学习。毕业后不久继续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一九六四年九月,师大校党委为了加强图书馆的工作,调他去图书馆担任秘书兼党支部书记。他到任后,团结带领同志们,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完成馆内几十万册图书的整理,编目,上架归类工作。文革期间受冲击,文革后平反昭雪。平反后,他被安排担任学校印刷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几年来的周末,人家都看公映电影,他却在车间加班搞技术革新。感动得外单位领导都无条件地把备件用于师大设备更新,并坚持周末免费来师大同厂长和工人们一起搞技术革新,使报废的机器重新健康服役,为学校节省了大笔开销。印刷厂规模大了,一九七七年,又调到教材科,即师大出版社前身。与同志一起创办中学各学科教学参考,由于多方动员精兵强将,紧贴中学教学同期实际,且极富教改的前瞻性,又把师范高校对中学教学的关注与指导融入其中。深受广大中学教师的欢迎,使“中参”成为颇有影响的国内核心期刊。 一九七九年七月,他重返历史系讲台,再任党史课教学。他的课程在学生中再度享有崇高声誉,被评为副教授。一九八八年退休后,他以充足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撰写论文。着重研究清代爱国名相王鼎,林则徐,水利大师李仪祉,千古功臣杨虎城,于右任,李志高等历史名人。后被评为“正教授级研究员”。
傅子良
          傅子良,原二十八军副军长。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抗战的宣言。13岁的傅子良,在进步人士的宣传影响下,开始秘密地参加革命活动。在孙镇小学学习期间,受驻校八路军抗战剧团影响,立志投身革命,1938年毕业后,在邻村好友的帮助下赴三原青训班学习并由陈云同志介绍入党,结业后奉命赴陇东及关中西部驻防。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进步人士,纷纷从不同渠道秘密奔赴延安。中央指示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令部,一定要保护好爱国人士与进步青年。傅子良时任边区留守部队骑兵营营长,自然就担负起这一重任。有一次,他率领骑兵营,负责接送在国统区搞秘密工作的共产党员孙作宾与进步人士丁玲等三十多人。途中,他们被国民党顽固派马步芳的军队四面包围。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傅子良不慌不忙,指挥骑兵营沉着应战。正在这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一时间,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十来米,傅子良当机立断,抓住有利时机,指挥每匹骡马驮一个人,趁着大雾天气,迅速突围出去。解放战争时期,傅子良几乎参加了解放西北的所有战役:保卫延安、洛川战役、宜川战役、荔北战役、西府战役、永丰战役、扶眉战役、兰州战役。在战斗中,他四次负伤,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抗美援朝时,在上甘岭负重伤,伤愈后奉命上南京军事学院,毕业赶赴福建前线参加指挥金门炮战,七十年代随部队防到山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副军长。
        傅蔚然,幼时家贫,乞讨度日,后加入人民解放军李先念部,任团 委。解放后任中共宁陕县委书记,安康地委书记,国棉三厂印染厂书记。
        傅家庄人除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外,群众文化活动也非常活跃,日常以秦腔自乐班、民间社火为主。民间社火有锣鼓、八仙、秧歌、旱船、芯子、蹩鼓等,在县东乡也都比较出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傅家庄的经济产业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也希望新时代傅家庄发展越来越好!
说明:
1、图片均来自网络;
2、参考资料《蒲城县志》、《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及网络;
3、对于村落了解只限于历史资料及网络介绍,不足之处,欢迎各位网友指正!

更多精彩:

“亲情蒲城”往期文章回顾

蒲城乡村之三里村

蒲城乡村之楼底村

蒲城乡村之贾党家

故乡党姓探源

台台路家路宝坤先生
蒲城乡村之台台路家
蒲城乡村之安王魏家
蒲城名人之韩子芳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闲话安王贾家村

蒲城名人张云衢

槐院里走出的将军

蒲城王振东家宅游记

蒲城名人王伯谋

万家村历史补遗

身边的古村落:万家村

故乡的人和事

探寻先贤何宝书

蒲城王鼎天子师

蒲城军阀之覆灭

蒲城西北大孔乡

我的故乡桥陵镇

杨虎城将军与桥陵

话说“十里安王靠北山”

蒲城西南原任乡

蒲城曾经的甜水井

我所知道的苏坊镇

蒲城有个荆姚镇

兴镇奇人唐哼囔

二军蒲城旧事之六井葫芦

让史书照亮未来  ——闻《蒲城文献征录》出版有感

抗日名将-包森将军故居行记

盘点蒲城现存九大名人故居

蒲城匪事

兴镇传说与故事系列,蒲城名人系列文章荟萃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上)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中)

蒲城人知道和不知道的历史小故事(下)

兴镇街的多个第一次

蒲城百年英雄谱(下)

蒲城百年英雄谱(中)

蒲城百年英雄谱(上)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话说蒲城地名变迁



亲情蒲城
主要发布个人的一些情感历程,蒲城历史文化的一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