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亲情蒲城"关注我!
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人们常说起南边荆姚镇有个人叫韩剥皮的大人物,乍一听到剥皮的称呼,就觉得应该是个不得了的人。不过也觉得这样的名字很奇怪,感觉有点不太明白。这时候老人们就讲,这是人家的外号,并不是人家的真名,人家的真名叫做韩子芳。记得在兴镇上高中的时候,有空的时候喜欢听学校门口陈大叔神侃,他就讲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放蜂,和他一起放蜂的有一位自称是韩剥皮的孙子,他孙子编的快板这样讲:“打竹板,上了天,听我给咱说一番。我爷就是韩子芳,大名鼎鼎的韩团长。”后面也还有几句,时间久了,没怎么记得,大意是说他爷爷怎么被特务暗害的事情。从而对于韩子芳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韩子芳
小时候有意无意就这样会不时的听到韩子芳的大名,也都是当个传奇人物来讲。而实际上是英雄,是豪杰,是枭雄,还是黠怂,脑子里经常有多种疑问,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面的提升,阅读史料的增加,逐渐对于韩子芳的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对于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和评价有了更进一步认识,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其不仅是乱世枭雄,革命烈士外,还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韩子芳1898年出生于荆姚镇北不远处的南姚村韩家,南姚村据说始于北宋时期姚姓兄弟两人 ,一居南一居北,荆姚南姚村和苏坊北姚村因此得名。荆姚镇为县西南第一大镇,也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当地自古以来也是人文鼎盛,豪门大户比比皆是,比如楼底李家、西胜堂张家、老街苏家那样数代科甲连绵不绝,近代有民国财政部长李元鼎、清末才子张拜云、画家苏子衡等远近闻名。另外当地也是蒲城近代革命的摇篮,革命英烈蒲克敏、万志宁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人民功臣陈居莘也从这里走出。
韩子芳戎装照
韩子芳成长的年代是清末民初,正值乱世,而关中渭北一带,兵匪横行,刀客英雄等乱世豪杰辈出。而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井勿幕早年留学日本,回陕西后,因为其兄井岳秀武举出身,武艺高强,在渭北一带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就以故乡蒲城为根据地,联络各方豪杰以及刀客会党之流,秘密发展反清武装。这时候蒲富一带刀客如郭坚,李天佐,岳西峰,蒋世杰、党玉琨,党海楼,王绪朝等纷纷加入了反清组织,也逐步走上了历史舞台。武昌起义后不久,多地响应,陕西也是最早响应的省份之一,听闻武昌起义成功,西安的革命党积极组织反清起事,渭北的这些刀客会党之流也纷纷加入,后陕西光复,因为战功纷纷成为一方将领。在那个时候,有枪就是草头王,如果想出人头地,扛枪当兵是唯一的捷径。韩子芳在十多岁时就在当地参加了渭南阳尹镇杨大升团、兴镇驻军任子扬旅,不过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后来听闻郭坚驻扎在凤翔,为了能够有出息,就不远数百里投奔了驻扎凤翔的时任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在郭坚部队的第八支队党玉琨部当了个班长。郭坚是蒲城老乡,部下也多是蒲富一带的刀客和乡民。党玉琨就是富平美原的党跛子,离韩子芳家荆姚镇也不过二十多里,也算有同乡之谊。
党玉琨
不过党玉琨部军纪废弛,在当地来说名声很差。韩子芳看不惯党玉琨所作所为,就拉几十个人脱离了队伍,进入了秦岭山的阳平镇,占山为王,当时乱世,都是混口饭吃,不久就聚集了上千之众,自称司令。因为冬天,兵士还身着单衣,过往客商,其让部下不准劫财,不准害命,但纵兵剥夺客商身上棉衣,至此“韩剥皮”之名闻名遐迩。韩子芳不久在川北被困,后来又投奔到了刘存厚川军手下,川军自己都供给困难,更不要说韩子芳这些外来户了。不久韩子芳率部出川,活动在陕南一带,自称:川陕边防军总司令。后来川军叛乱,进入陕南,韩子芳率部进入石泉收缴了川军吴子贞旅枪支,随后奔袭紫阳县,收缴了川军钟旅枪支,三天打败了川军两个旅,声名大振。这时候正赶上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杨虎城将军回陕主政,听得有个蒲城人韩子芳,外号“韩剥皮”,在南山当山大王。便当着部下又是蒲城人的唐子封、刘子潜的面表示希望说服乡党“韩剥皮”归正,不久韩子芳正式编入警备第二旅任第五团团长。1933年,韩又被编入十七路军独立旅,任第一团团长。西安事变前夕,韩部驻扎在陕南镇安、柞水一带。突然杨将军电召部队速回西安,及至城南大雁塔,才知发生“兵谏”。还未驻扎稳定,孙蔚如传杨将军令,命部队跑步向商县地区围攻国民党别动总队的公秉藩。韩部确是杨的一支可靠力量,迅速完成了所交待的任务。双十二事变后,杨将军出国考察,临走时, 韩子芳专程回西安到机场送行。他的一双难舍的眼睛,始终盯住杨将军不放,当杨登上飞机起飞后,他仰面大哭,悲痛万分。后来,他把杨临别留下的一张相片,挂在床头的墙壁上,并常向友人哭诉:“杨将军走了,我简直象断了线的风筝呀!”
杨虎城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陕军也被分而治之。七七泸沟桥事变后,其任孙蔚如第四集团军九十六军一七七师五二九旅一零五八团团长,而五二九旅是陕军的精锐,旅长是大名鼎鼎的许权中。其率部参加了太原保卫战之忻口会战,亲自率部收复失守山头,中路前敌总指挥陈长捷在阵地传令嘉奖,奖大洋5000元。但忻口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军队损失惨重,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韩子芳团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营。但韩子芳抗日之心不死,又率领几个营长连长回到汉中招兵买马,不多时又招满了一个团,后面就又率部渡过黄河,参加了中条山抗战。在中条山抗战中,国军17万部队兵败如山倒,韩子芳团全团覆没,在山西翼城兵败被俘,被押往北平战犯管理所,而韩子芳被俘后,英勇不屈,破口大骂,被打掉了满口的牙齿。后来在被押往伪南京国民政府途中在河南归德趁隙跳下火车,逃回了陕西。
李云龙
回到陕西后,途径西安,数年的抗日和被俘经历,和回到西安后的感受,使他逐渐认识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胡宗南虽然多次给予省政府参议的名头予以拉拢,但他对于国民政府开始不满,也不愿蹬这趟混水,就推病不就,回家后就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回到蒲城老家后,其常与旧部及地方豪杰来往,借省县给的西南乡剿匪督导员的身份,逐渐掌握了县西南一带六个乡镇的村公所武装和当地的非法武装“把把客”,成为当地一股重要的武装力量。国民党当局和共产党方面都比较重视这一武装,都想办法进行拉拢和争取,地下党也派出了雷坊村的李俊英来做韩子芳的工作。因为李俊英与韩子芳的部下李生均,表弟李云龙关系很好,就通过二人介绍认识了韩子芳。在其多日的劝说和努力下,韩子芳的觉悟有所提高,并表示愿意与共产党人交朋友,并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四条要求:一是反蒋反胡;二是抗粮抗丁;三是不打共产党;四是向红区送枪、弹、金、银等短缺物资,换取边区的土特产。从此,陕北边区与蒋管区从兴镇、富平这边又打开了一条通道,自1943年到1946年,来往于边区的武装驮队就一直没有停过。一驮驮的枪支弹药、布匹纸张、缝纫机、油印机等物资运往了边区,一驮驮的陕北土产、革命书籍和宣传品又运回了关中,加快了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结束。
李俊英
后来看时机成熟,关中地委书记委派许尚志劝说韩子芳起义,韩子芳虽然同情革命,表示接受,但是还没有考虑好,一时还没有完全表态。 一直来说,因为有韩子芳部下和各地关系的照应,之前驮队都相安无事,不过因为一次突发事件,也直接导致了韩子芳的被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46年夏天,地下党候补党员,纪村的杨六儿等三人,从陕北驮回了陕北土产、革命书籍以及宣传品。走到富平西北的曹村时,被当地国民党联保主任马宗骏率领的民团武装堵截。三驮物资被抢,其中有两包特产封面写有“韩”字,这些物资大部分被马宗骏侵吞,少部分和写有韩字的两包特产以及书籍宣传品送到了胡宗南那里。当胡宗南看到马宗骏的报告以及送来的物品,倍感问题严重,一面派特务监视和破坏,一面密谋除掉这一“心腹之患”。这时候,国民党当局虽然想除掉韩子芳,但畏惧于他在当地的声望,不方便白天动手。1946年八月初六日拂晓,国民党当局动手了,包围了南姚村。韩子芳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上墩查看,并用左轮枪打了两发子弹以探虚实,包围的国民党军队为了不打草惊蛇,并没有打枪回击。这时候,他们认为韩子芳家里面早有提防,强攻有点难度,就采取智取。于是派韩子芳好友荆姚镇镇长冉漱石敲门,并亮明自己身份:“团长,莫要开枪,自己人,来查户口!”韩子芳要去开门,被夫人拦住,韩说没事,是朋友来访,必有要事。谁料刚一开门,就被刺客一枪击中。韩前半身倒在门槛外边,后半身倒在门槛里边,当场丧命! 后国民党当局给其安了一个“私通共匪,武装贩毒”的罪名。而其手下的一些武装如“怀德老四”王振邦等骨干被拉到了边区,编入到了革命队伍,为蒲城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荆姚高速口
韩子芳虽然出身草莽,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在军旅生涯中早年投入杨虎城将军麾下,一直追随杨虎城将军,受杨虎城将军影响和教育,西安事变前参加了消灭商洛驻军长官公秉藩别动动的行动,为红七十四师发展革命武装扫清了障碍;西安事变后,红十五军团进驻商县,韩子芳率特务团官兵欢迎,两军合作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又剪除了耀县民团雷天一,为延安到西安交通联络扫除了障碍。尤其在抗战期间率部英勇抵抗,参加了忻口会战、中条山会战等多场恶战,后回乡后,受我党教育,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和影响来往边区,运送物资,最终被国民党当局暗杀。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被我们后人所永远铭记!
说明:
文中历史资料参考党史研究者英夫《韩剥皮在西安事变前后》一文和《蒲城县志》等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及相关热心网友提供,在此一并感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