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 | 组织变革中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融合

文摘   2024-10-31 21:35   河北  

十一学校的研发平台看似“只有产品没有人”,实则人员流动频繁且骨干力量高度汇聚。变革使得人们专注于解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产品,极大地释放组织能量,但与此同时,更多的需求也随之涌现。员工渴望充分激发自身潜能,而组织也意识到仅依靠标准化指南进行研发执行难以维持持久创新力。
这些新需求对激活个体能量以及创设研发平台运行机制构成了严峻挑战,其实质是对组织变革能否成功的深度考验,即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能否实现双向奔赴。《变革的方法》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空间:好聚好散的组织机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具体内容梳理和感悟如下:

01

个人目标安置:探索与困境

1.项目制与委托制的双刃剑。项目制和委托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织目标融入个人目标,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然而,员工个人目标的安放与实现问题逐渐突显。部分员工因担心课题不理想或害怕失败等原因游离于变革之外,其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在传统组织中,组织目标主导性强,个人目标易被忽视,甚至可能导致变革领导者对个人目标出现“集体失忆”。
2.第三空间的创新理念。十一学校借鉴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理念,为个人目标的安置开辟了新路径。学科教室为第一空间,年级组等是第二空间,而第三空间供老师自主定义身份、安排感兴趣的事并与志同道合者交流。这里关系平等自由,能够有效孵化创意。与项目制不同,第三空间更侧重于个人目标,为知识工作者提供了探索创造的安全港湾,这也是谷歌等公司重视第三空间研发的原因所在。

02

特色组织机制:好聚好散

1.好聚。志同道合者的汇聚。好聚的核心是“让合适的人同乘一辆车”。第三空间的项目具有自发“民间”特点。例如,高三老师会因共同兴趣自发聚集研究特长生成长规律,这种基于兴趣的聚集促使不同的人合作探索,为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好散。自由选择的宽松氛围。好散意味着在第三空间,参与者可自由选择离开或回来,不受过多制度限制。若感觉收益不大、工作量增加无法兼顾或不愉快,都可自由离开。这种灵活的机制为参与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无过多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追求个人目标,同时也为组织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可能性。

03

意愿系统与应对策略:开启个人目标的钥匙

(一)意愿系统模型的启示
马扎诺的意愿系统模型表明,人面对新任务会根据是否喜欢、重要、能完成来决定是否介入。在第三空间中,意愿系统被放大,参与项目制多为解决组织挑战,参与第三空间则多因兴趣。该模型为组织自测任务吸引力提供了重要参考,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员工的意愿和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
(二)化解“小心思”
1.避短心态。十一学校一位中年女教师因口头表达能力欠佳面临教学困境,但借助第三空间与同事成立研究团队,从擅长领域入手,推动了课堂结构改变,还发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这表明第三空间为教师提供了避短扬长的机会,学校应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实现个人与学校目标的双赢。
2.放不下身段。组织中有些人际关系好但专业能力不强的员工可能被边缘化。在第三空间,负责人要主动邀请他们,利用“团队角色手掌图”吸引不同特点的人,如赞美者。赞美者虽专业技能不一定一流,但能传递正能量,增强团队凝聚力,体现了团队建设中角色多样性和互补性的重要性。

04

个人成长舞台:多元化的价值追求

在第三空间,员工虽物质利益有限,但能满足成长的多元化需求。每个人可按意愿定义美丽标准,如尝试斜杠工作、寻找适合的专业领域、跨学科教学等。这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个人的全面成长,同时也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个人与学校的共同成长。

05

融合案例:“双减”下的蜕变

“双减”政策下,十一学校成立的四大中心源于第三空间的“民间”小组织。课例研究中心等最初是小团队,后因产品受欢迎、团队壮大、能满足教学需求,逐渐获得经费支持,最终上升为委托制战略项目。其负责人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实现了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的融合。这一案例充分证明,通过合理的机制和平台,个人与学校目标可以实现完美融合,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06

感悟:变革中的平衡艺术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组织变革绝非仅仅局限于任务和产品的变革,更为关键的是要敏锐洞察人的因素以及需求变化的重要性。项目制和委托制虽有积极效能,但不能忽视个人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校在追求整体目标时,需关注教师个体差异,为个人目标实现创造条件,否则会影响变革效果和学校发展。
“第三空间”理念的出现,为个人与学校目标的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它营造了多元化氛围,激发了教师创造力,让教师能在其中发挥兴趣和特长,实现共同成长。“好聚机制”基于兴趣组建团队,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学校创新发展注入动力。“好散机制”体现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安排任务要考虑教师意愿,帮助教师认识自身能力,促进目标融合。同时,要鼓励教师在第三空间避短扬长,注重团队建设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总之,个人与学校目标可通过合理机制完美融合。学校发展战略应紧密结合教师个人成长,为教师提供机会,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学校在变革中不断前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推荐:

1.阅读感悟|十一学校委托制:聚焦核心竞争力,驱动教育创新发展
2.阅读感悟|十一学校研发平台项目制的创新模式与深刻启示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墨寒分享
追寻梦想,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