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 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聆听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讲座有感

文摘   2024-12-20 17:52   河北  
参加“省培”中,有幸聆听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且深刻,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与思考。张老师以“怎样让好老师涌现?——专业伦理下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为题,从“校长的困扰”和“教师的疑惑”两个方面各列举的7个问题,展开今天的讲座。
校长的困扰

1.师德师风问题在学校的困境如何破解?

2.师德师风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

3.怎样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4.怎样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搞哪些活动?

5.学校建立长效、严格、可考量的机制?

6.在师德高标准和家庭生态较差的情况下如何行使惩戒权?

7.如何帮助教师度过职业倦怠期?

教师的疑惑

1.教师这个职业只是个纯粹的“良心活”吗?

2.为什么当了老师后发现容易受控于某些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委屈与自我感动。

3.为什么这个职业总在强调爱与责任?

4.严与爱是什么关系?严格和严厉是一回事吗?

5.怎样理解“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

6.为什么总要学习师德?是说我是个不够道德的人吗?那些模范老师学不了也不想学怎么办?

7.什么叫做专业伦理?

讲座中,深入剖析师德师风建设的本质、规范演变,师德失误表现,教育爱与自然爱的区别,提出师德教育的方向与策略。同时,重新审视教师角色,探讨教育目标的多元维度、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及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针对教师职业发展,讲座还涵盖职业倦怠的应对、职业幸福的追求、专业发展的持续推进及教育管理的优化改进。旨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与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张老师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01

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剖析
一是师德的本质与内涵。师德的核心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操守,更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质量紧密相连。教师不能仅凭借道德本能行事,更需要具备专业水平,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通过实际行动体现道德。
二是师德规范的演变与解读。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师德规范不断发展,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专业角色。如97版和08版的师德规范,虽有部分内容始终保持不变,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它们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特殊属性,但其他方面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依法执教演变为爱国守法,反映了时代对教师政治素养的新要求;关爱学生从热爱转变为关爱,更注重教育的具体行为和责任;严谨治学和团结协作进一步突出了教育职业的根本要求,同时增加了终身学习,以适应时代对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期望。
三是师德失误的主要表现与根源。师德失误主要集中在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这两方面,其中约80%的问题出现在关爱学生上。例如,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容易因处理问题不当而引发师生关系紧张。根源在于部分教师缺乏专业伦理知识,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常以自然伦理而非专业伦理来处理,导致情绪失控,无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中的权力与责任边界。同时,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在事实依据、情绪管理、评价准确性和建议有效性等环节出现失误,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教育爱与自然爱的区别。教育爱属于伦理爱,与自然爱中的喜爱有所不同。自然爱基于对方身上的美好特质而产生愉悦情感体验,是一种被动的反应,而教育爱更强调尊重、耐心、宽容,与教育事件本身相关,不依赖于学生的个人特质。教师可以不喜欢学生,但必须尊重学生并对其负责,通过教育爱引导学生成长,且教育爱具有教育性、理性和有方式方法等特点,其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共同度过的时光、礼物或金钱、服务或行动、亲密肢体动作等,教师应了解学生对不同表达爱的方式的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是师德教育的方向与策略。师德教育应注重引导教师从自然人转变为专业人,超越情绪本能,以理性处理教育问题,把握教育本质,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提升到学科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师德教育与日常专业成长教育紧密结合,避免空洞的说教,同时关注教师主体和分层教育,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升师德水平。

02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启示
一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要求教师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二是教育目标的多元维度。教育目标应涵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等多个维度。在当今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复杂、情境化,对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高阶认知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性格养成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避免过度关注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整体成长。
三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应从传统的权力关系转变为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感受,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以关怀和理解为基础,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四是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教育公平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教育公平涉及教育资源分配等宏观层面,狭义的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上。教师应克服偏见和先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给予每个学生最合适的教育,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充分发展。

03

教师职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职业倦怠的应对之道。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较为常见,其成因复杂,包括教育体制、学校氛围、个人因素等。短期的倦怠可视为一种休息,但长期的倦怠则需要引起重视。教师自身应积极调整心态,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采取措施,如优化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等,帮助教师克服倦怠,重新找回工作热情和活力。
二是职业幸福的追求与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自我发展,以及外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成长,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从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认可,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共同促进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推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例如,入职初期要加强教师职业行为和专业伦理的培训,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在成长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四是教育管理的优化与改进。教育管理对于教师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如命令性工具明确教师的行为底线,激励性工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力建构型工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系统变革型工具将师德纳入评价体系并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同时,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管理能力,避免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不公平现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04

聆听讲座的启发与感悟
张红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多元,不仅涵盖师德师风建设这一关键领域,还深入到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层面,同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师德师风:教育的基石与灵魂。师德的本质在于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教师需超越自然情感,以理性和专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爱学生不能仅凭个人喜好,而应基于尊重、耐心和宽容,这是教育爱的真正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情绪失控或处理不当而伤害学生。
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讲座中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阐述,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角色和目标。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权威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教师职业发展:持续成长与自我超越。职业倦怠是教育工作中常见的挑战,但我们应正确看待它,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通过调整心态、优化教学方法、寻求专业支持等方式,可以克服倦怠,重新找回教育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追求职业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目标。这不仅需要外在的支持,更需要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实践,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和满足。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回归实际工作,作为基层教育人的我们,要把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教育和与学生的相处中,提升师德水平,从而以更加专业、理性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而涌现出更多的“好”老师。

相关推荐:

1.教育随笔|教育之路,以写为径——从懵懂新人到坚定行者
2.教育随笔|师良师,友益友——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感悟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知行合一

墨寒分享
追寻梦想,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