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 推进观课议课的具体实施建议——“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理念下的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
文摘
2024-12-15 21:18
河北
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强调通过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着重探讨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并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特别关注对年轻教师队伍的专业引领。01
问题描述:观课议课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听评课状态,听课教师整齐坐在最后排,重点观看授课教师“表演”,议课更谈不上,依旧重在“评”,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深入的讨论,发言人也谈不上用“假如我来教”的思路“向内求”,导致教师对活动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不高。解决策略:建立一套完整的观课议课流程,并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通过前期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反馈和持续跟进四个环节,确保活动有实质性的内容。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分享会、职业发展规划研讨会等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应明确观察点,制定观察计划,并思考如何通过观课议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现场观察阶段,教师应融入学生,详细记录课堂情况,并思考如何将这些观察结果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在课后反馈阶段,教师应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中学习成长;在持续跟进阶段,教师应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并进行后续观察,不断反思、实践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问题描述: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不同教师对同一次课堂的评价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策略:制定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成量规,形成量表,并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评价。通过培训使所有教师熟悉这一体系,并在观课议课中加以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大数据和极简技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和建议,学科教师结合实际调整完善。同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开放而诚实的交流,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描述:观课议课后的反馈往往不够及时或具体,限制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数字素养也亟待提升。解决策略:建立一个结构化的反馈系统,并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反馈机制。即时反馈可以在课后讨论会上进行,书面报告则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撰写。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依据观课教师的观课意见和量表数据,并根据教师的需求,快速形成贴合实际的观课教研报告,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快地识别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同时,通过组织数字素养提升培训课程,如利用AI智能体或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教学设计等,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描述:部分教师因培训、学习、技术、时间等资源有限而无法充分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特别是年轻教师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解决策略:合理规划和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必要的支持。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如师徒结对、教学研讨会、联盟校互访、云端分享交流等方式,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同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规划,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岗位,实现专业发展。问题描述: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往往被忽视,这限制了教学改进的空间,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解决策略:将学生反馈纳入观课议课的评价体系中,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并在后续教学中予以考虑。同时,通过组织师生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问题描述:尽管年轻教师对新技术较为熟悉,但在将其融入教学中可能缺乏经验和指导,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策略:为新教师提供关于如何有效整合教育技术到教学中的培训,如使用多媒体工具、在线协作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等。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学设计和资源推荐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02
通过融入“观课议课记录表”与AI智能体的使用,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推进观课议课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整体进步。1.制定计划。以学期为单位,制定详细的观课议课活动计划,并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学期末复盘,调整完善。计划应明确活动的目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主要内容等要素,并列出AI智能体或大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式。2.培训师资。对所有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进行培训,包括观课议课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记录表的使用等。同时,培训教师就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收集、提炼、分析等方面,提升参训者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开展活动。按照计划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并引入AI智能体或大模型进行辅助。例如,利用AI智能体进行课堂观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和建议;利用大模型进行教学资源的推荐、课堂活动的实施和教学设计的辅助等。4.收集反馈。在活动结束后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活动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分析报告,帮助教师更快地识别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5.持续改进与年轻教师引领。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特别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推进观课议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实施详细的计划、培训师资、开展活动、收集反馈和持续改进等步骤,并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专业引领。我认为,经历“学习-实践-提升”的反复循环,所有参与者逐步具备高度的职业认同,且拥有共同的语言,成为“尺码相同”“志同道合”的教育合伙人,方能达到“同在共行”,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相关推荐: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知行合一
墨寒分享
追寻梦想,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