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的方法》第二章第三节“切分权力链:确保权力始终流向一线”着重阐述了组织中使权力流向一线的途径,即通过理清组织权力关系,切分领导者掌控的权力,达成权力各归其位,具体内容梳理和感悟如下:
01
文中指出在一家规范公司,战略高层涵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力各异且相互制衡。一所学校的战略高层也应由多个治理主体构成。
十一学校战略高层由党组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六大治理主体组成。
党组织:保障学校办学方向,在重大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干部任免提名权归校长,组织考察环节归党组织;财务权方面,对重大开支和敏感性收支有审议权和监督权,育人目标和课程方案提交教代会前需党组织把关。
教代会:学校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负责审定学校章程、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对薪酬分配等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有决定权,可监督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党组织负责人、工会主席等成员组成,是学校议事机构,为校长提供多维度智慧,使决策更科学。
学术委员会:由优秀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审议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为确保独立性,校级领导不成为正式成员。
家长代表大会:代表由家长选举产生,在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有部分决策权,对教育教学事务有知情权和建议权。
学生代表大会:代表由学生选举产生,在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上有部分决策权。
教代会对校长权力制约,学术委员会成员选拔受校务委员会和教代会影响等。领导者需约束权力范围,比如,十一学校校长权力在校务委员会受约束,通过章程和理念避免过度干预具体事务,而是将权力下放,让更了解一线情况的人参与决策,如校务委员会中年级主任席位多且有学生代表席,以确保决策从学生成长出发。
02
明确各治理主体权力后,需设计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过度膨胀,陷入决策陷阱。例如,教代会对校长权力予以制约,学术委员会受校务委员会和教代会制约,多元治理主体间制约关系的设计需平衡各方利益,且有益于一线产生价值。
03
治理主体多元直接带来的挑战是领导者需约束自己的权力范围。比如,在十一学校,校长权力受约束,只能在校务委员会行使决策权。
十一学校校务委员会以“离一线最近”为标准构成席位,年级主任席位最多,还有学生代表席,代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视角。突出校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即校长不插手具体事务。通过把问题设计成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成长,采用“三句话工作法”激励他人自己解决问题。
04
李希贵校长确立三条切分原则:能给下一级的权力就不要留在上一级;能在下一级组织开展的活动就不要在上一级开展;能在上一级处理的麻烦就不交给下一级处理。实现“让决策发生在信息获取最充分的地方”。
比如,十一学校对财权进行切分,校务委员会审议预算,校长批准预算,预算单位在预算范围内花钱,主管签字可报销,财务总监核准开支,学校进行第三方审计;人事聘任权方面,教代会审定聘任方案,校务委员会确定编制和职级总量及审议中层管理者人选,校长聘任副校长及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组建队伍。
05
办学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现实中的责、权、利不会自动匹配,领导者常只给下属责任和利益,不给权力。实际上,让每一个管理单位或者小组织都实现责、权、利匹配——每担起一份责任,就能获得一份权力,还能拿到一份利益,也是组织运行的最高境界。
以十一学校为例,年级主任责任重大,包括培养学生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年级主任权力很大,有教师选聘权、自主花钱权、声音能传至最高决策层的权力、对支持人员的评价权;利益方面,薪酬高、绩效奖励与团队成绩挂钩、有自我成长机会。年级教研组组长在聘用组员时有否决权和预算款,权力给到位后能明确责任。
借用“内部客户”原理,建立横向组织协同机制,防止权力大的年级形成“独立王国”。责、权、利匹配带来的最直接效果,便是从责任的角度堵住了接口,只有先把权和利给到位,才有可能实现“责任零借口”。
06
文章通过十一学校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组织中权力分配与治理的变革方式,着重强调了让权力流向一线以及实现责、权、利匹配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组成、合理制约、约束领导者权力、切分权力链和责权利匹配等方法,可使组织实现分布式决策,如同高铁一般快速高效运行。
权力分配: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学校,包括党组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等,各主体明确权力范围且相互制约。
权力链切分:遵循特定原则。例如财权切分中,校务委员会审议预算,校长批准预算,各预算单位在预算内自主花钱,财务总监核准开支,实现权力合理分配与相互制约,还通过预算制落实组织战略,让工作计划更具实际操作性。人事聘任权切分中,不同治理主体在聘任过程中有明确职责。教育教学等领域权力链同样按权力主体切分,确保各环节责任清晰明确。
责、权、利匹配。以年级主任为例,其责任重大,担负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责任,相应拥有选聘教师、自主花钱、参与决策、调配资源等权力,利益体现为薪酬高、绩效奖励与团队成绩挂钩及自我成长机会多。年级教研组也有一定权力和责任,如教研组长有否决权和预算支配权。这种模式避免了推诿借口,各部门虽权力大但受横向协同机制制约,不会形成“独立王国”。
总之,组织变革应注重权力下放、利益合理分配和责任明确,以激发各层级活力,提升整体效能。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和方法,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并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关注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确保权力运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