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变革的征程中,“关系学”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交往法则,更是关乎组织发展、目标达成、人心凝聚的核心密码。从学校招聘环节的细腻处理,到组织内部目标的精巧融合,再到领导者与关键人物关系的微妙把控,以及整个结构化人际关系的精心构建,关系学渗透在教育变革的每一个毛孔中,深刻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变革的方法》第五章第二节“关系:管理学首先是关系学”深入剖析这些环节中关系学的具体展现,在正反案例的交织中,探寻教育变革的真谛。具体内容梳理和感悟如下:
01
招聘中的“关系学”——温暖与价值
在学校招聘这一环节中,十一学校及其盟校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关系学”视角。大多数学校的招聘流程只是简单地筛选应聘者,而十一学校盟校在招聘过程中,除了选拔合适的人才,还为未被录用的应聘者送上建议卡和适合的书籍。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这些应聘者的尊重,更让他们在离开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即便没有应聘成功,也对学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种积极的情感连接,从长远来看,对于学校的声誉和潜在的合作机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反观一些学校,仅仅把招聘当作一个筛选流程,对应聘失败者没有任何反馈,这无疑会让这些人产生失落感,甚至可能对学校产生负面评价。在实际办学中,我们应意识到,每一位应聘者都可能是学校的潜在资源或宣传者,招聘过程中的点滴关怀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维恩图与学校文化股份制
在组织变革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系至关重要。领导者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个人目标演变成组织目标,导致员工个人目标受到挤压,二者无法和谐共生。十一学校运用维恩图这一变革工具,通过分析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的交集,从而为变革减少阻力。
更具创新性的是“学校文化股份制”这一做法。它将分散在每个人大脑中的价值观集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自我教育、换位思考,最终形成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例如十一学校教代会收到大量提案,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全校老师共同创作的《行动纲要》,实现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最大化交集。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只关注员工个人目标而忽视组织目标,要保持两者的紧密关联。在实际办学中,有的学校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完全忽略教师的个人诉求,导致教师积极性受挫,教育质量下降。而有的学校则能很好地平衡两者关系,鼓励教师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发展,如设立教师个人发展项目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让教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学校进步。——适时适切与需求金字塔
在变革中,领导者与关键人物的关系处理影响着变革的成败。关键人物并非职位高或资历深的人,而是与变革利益高度相关的人。领导者需要适时地介入,从总结组织历史经验入手,增加与关键人物的互动和了解。同时,要适切地关注关键人物的优势和潜质,打破按岗位重要程度排座次的怪圈。制作关键人物的需求金字塔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在学校变革中,当关键人物面临岗位调整时,要保护他们受尊重的需求。十一学校通过因人设岗、保留待遇、非正式表扬等方式,缓解关键人物的心理失衡,让他们重新找到专业价值。比如为失去原岗位头衔的老师设新岗位、保留原教导副主任的待遇、给老教师送书法作品等。然而,有些领导者在变革中忽视关键人物的需求,导致他们消极对待变革,影响了整个变革进程。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关键人物的心理变化,如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对于相关领域重要岗位的关键人物,要关注他们在改革中的角色转变需求,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尊重。——首席服务官与人际网络
领导者在组织变革中要明确自己“首席服务官”的角色定位,为员工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搭建思想平台,推动组织前行。李希贵校长享受这种角色带来的平和心态,以服务的精神培育和欣赏员工。这种角色定位还能形成传导效应,让员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创造持久价值。在构建人际关系网络时,领导者要思考哪些人是必须结识的,哪些领域的关系需要拓展。在推动学校建设新校区或开发新课程产品等变革时,要与相关部门和领域的专家建立良好关系,但要注意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审慎选择重要领域的朋友并用心经营。在实际办学中,有的校长积极拓展与教育主管部门、其他学校以及教育专家的关系,为学校争取资源和指导;而有的校长则忽视人际关系的构建,在学校发展需要外部支持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们要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构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总之,在学校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关系学贯穿始终。从招聘到目标融合,从处理与关键人物关系到构建整体人际关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重视和实践关系学的理念,借鉴成功经验,避免负面案例,让关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生产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变革中不断前行,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相关推荐: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