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就像一把隐藏在幕后的钥匙,深刻地影响着变革的每一个环节和最终走向。无论是领导者试图营造的组织氛围,还是各种制度和策略的实施,都与人性因素相互交织。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性,能为变革开辟顺畅的道路;反之,则可能使变革陷入困境。《变革的方法》第五章第四节“人性:让天使跳舞,让魔鬼睡觉”深入探究人性在教育组织变革中的作用。具体内容梳理和感悟如下:
01
人性考量:组织变革的关键起点
在组织管理里,管理者常想营造公平公开的氛围,像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述职,考核小组和群众分别打分。可有时候,结果却不好。员工把大量精力都花在表现自己上了,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贿选”等不良行为。就像文中所描述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登机方式,虽说提高了周转速度,可也把人性里自私的那一面引出来了,让部分乘客体验变差。再看十一学校,在变革的时候,一直从人性角度考虑,以德鲁克说的“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为指导,不把人简单地分成不同阵营,也不区别对待。这就给我们在办学上提了个醒,比如,新校长来了,如果带着以前单位的亲信,本校教职工就会觉得被特殊对待了,这就给变革埋下了隐患。正确的做法是新校长要融入新集体,大家一起面对变革挑战。警惕刺激:莫唤醒人性中的“魔鬼”
1.课时薪酬案例的教训。李希贵校长在高密一中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之前按劳取酬的方式,刺激出人性里不好的一面。按上课的数量来计算薪酬,这就导致老师们都争着上课,教导处天天有人因为课时安排吵架。结果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少,作业变多。后来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来计算工作量工资,问题才解决。这样老师的精力就转到提高课堂质量上,最终学生受益。由此说明,学校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容易产生负面效果。2.食堂补贴制度的启示。十一学校补贴在食堂用餐的教职工,以前按人头给食堂补贴,结果教师家属等无关人员都来蹭饭,就餐秩序紊乱。后来改成直接补贴饭卡,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学校制定福利政策的时候要小心,别把人性里贪婪的一面引出来。公司管理也是一样,若大张旗鼓地表扬某个部门,可能就会引起部门之间不正当竞争,客户说不定也会被“逼着”送锦旗。变革涉及利益重新分配,要避免刺激人性弱点,这样组织才能健康发展。竞合之道:引导良性竞争与合作
1.避免恶性竞争,激发合作天使。在组织里,竞争与合作的制度设计特别重要。很多学校评价老师业绩的时候,主要以学生成绩排名为依据,容易引发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合作的氛围难以营造,甚至助长各种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最终影响了学生,丢掉了师德,失去了诚信。十一学校则不同,用评价团队代替评价个人,像中高考绩效奖励是针对团队的,这样老师们就会互相分享经验,团队整体水平就提高了。这告诉我们,评价体系要以重视团队合作替代个体之间的竞争。2.鼓励个体与自己竞争。十一学校的教师职级制度,让老师和自己的目标比,避免了老师之间的不良竞争。老师清楚自己的成长路径,就会专心提升自己。这就说明合理的竞争引导能激发老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让人性里不好的东西捣乱。企业也是一样,要设计好竞争机制,避免让员工之间恶性竞争。需求满足:多层次激发人性“天使”
1.满足低层次需求,赢得信任。李希贵校长称自己为“首席服务官”,为老师解决家人生病、孩子就业等问题,还包括交通、幼儿园等服务,满足老师生理和安全需求,赢得老师信任。在办学实践中,校领导关心教职工生活,能增强凝聚力。例如为教师解决住房困难等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安心教学。2.尊重传统,满足尊重需求。李希贵启动变革时尊重学校传统,提取关键成功因素,将变革设计成“成功之上的成功”,满足老师被尊重的需求。在学校发展中,新的改革措施如果能结合学校历史文化,会更容易被接受。比如对有历史底蕴的老校,在课程改革中融入传统特色课程。3.巧妙设计,满足高阶需求。学校通过设计薪酬体系、教师学术年会等方式,满足老师社交、自我实现等高阶需求。学术年会上老师可交易教育智慧产品,获得虚拟校园币,激发老师超越自我的需求。在实际办学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学术交流机会,能促进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研究。总之,在教育组织变革中,要深刻洞察人性。从避免人性“魔鬼”被唤醒,到引导良性竞争与合作,再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性需求,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组织,都应借鉴十一学校等正反案例经验,以人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组织健康、持续发展,让组织中的成员都能发挥出最大潜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双赢。相关推荐: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