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 | 《高手父母》观念篇阅读梳理及感悟

文摘   2024-12-21 21:17   河北  
在亲子教育中,诸多理念与实践相互交织,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以及家庭的教育生态。通过对《高手父母》观念篇“好父母或许是麦田守望者”的研读,“从电影中汲取启示”“把握亲子关系的核心要素”“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与学习”“建立信任而非控制的关系”“孩子学习的真谛”“明确培养孩子的目标与方向”是本章的六大主题,带着对这些主题的思考,梳理文章核心要点,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与启示。

01

电影中的亲子关系启示
《三块广告牌》与《伯德小姐》这两部电影,精准地剖析了亲子关系中的复杂肌理。在《三块广告牌》中,那位“永不妥协”的母亲,因女儿惨遭杀害且案件未破,而在三块广告牌上宣泄着自己的愤怒与不甘。她的偏执,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执着追寻真相的同时,却也无情地斩断了与丈夫、儿子的情感纽带,甚至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敌意。这种偏执,其实是母女关系悲剧的源头。她与女儿相处时的强硬与不妥协,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而在《伯德小姐》里,那位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与负能量爆棚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是矛盾重重。母亲擅长讽刺、挖苦、批评,使得母女在车内激烈争吵,女儿甚至跳下疾驰的车而摔断胳膊。母亲虽深爱女儿,却因“爱无能”,将表达爱意的信件丢弃,在送女儿去机场时也因停车费而不愿下车,徒留满脸泪水与满心的遗憾。
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亲子关系中的爱与表达,需谨慎平衡。父母的偏执、负面评价以及“爱无能”,都可能成为亲子关系中的绊脚石,阻碍着情感的顺畅交流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学会以正确、自然的方式表达爱,避免让爱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02

亲子关系的核心要素
(一)界限感
亲子关系中的界限感,如同导航仪中的边界设定,清晰地界定了双方的行为范围。父母不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犯错。应像“麦田守望者”一般,守在悬崖边,防止孩子坠落,而不是过度干预孩子在麦田中的嬉戏。例如,在孩子的日常事务中,如倒水这样的小事,不应过分指责,否则会让孩子感到生命不被尊重,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父母应明确在界限之内,孩子可自由行动,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或面临危险,否则不应轻易干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明确的边界中感受到自由与安全,从而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
(二)内在标准的树立
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内在标准,是亲子教育中的重要使命。标准,首先意味着严谨的态度,如遵守时间、承诺的事竭尽全力完成、书写工整等。在约定的时间做约定的事情,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培养孩子内在标准的基石。例如,不迟到的孩子,往往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更具自律性与责任感。同时,标准也是朝向卓越的眼光,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目标。父母可通过展示榜样、分享优秀作品等方式,激发孩子对标准的向往之心,使孩子在追求标准的过程中,保持谦卑与进取的态度。而不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因为真正的目标是标准本身,每靠近一步标准,孩子就能增加一分信心与成长的动力。

03

挫折与成长
(一)挫折的两面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而挫折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孩子陷入恐惧、委屈、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的泥沼;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促使孩子在反思与应对中变得更加坚强、成熟。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这一常见的挫折情境,父母的不同反应将对孩子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若父母袒护或过度批评自己的孩子,甚至替孩子出面解决问题,这无疑剥夺了孩子的经历,可能导致孩子走向软弱或任性的极端。相反,父母应将其视为“学习资源”,引导孩子理解整个情境,包括从双方的角度看待事情的发生、分析责任归属、探讨解决方案及其后果等。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孩子的经历得以深化,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在挫折中汲取成长力量。
(二)真实情境学习的重要性
在独生子女时代,不成熟的爱往往使孩子难以真正长大。真正对孩子一生有用的学习,并非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应试学习,而是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能让孩子调动全部深度存在经验,经历各种情绪的洗礼,直至达成某种结果,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例如,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中的独立任务或种植等活动,这些经历本身是完整的,包含了需要解决的“课题”,孩子在其中学会独立思考、应对困难、承担责任,从而逐渐形成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我们应摒弃人为制造挫折的“挫折教育”,因为这种刻意为之的挫折往往失去了其在真实情境中的意义,而应注重在生活场景中引导孩子自然地习得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风浪中学会航行,增强自身的力量,领会生存的意义。

04

学习的真谛与引导
(一)学习意义的探寻
如今,许多孩子不喜欢学习,其根源在于找不到学习的内在意义,而往往被赋予了外在意义。在小学中高年级,孩子们做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错误频出,是因为他们将做作业仅仅视为完成任务、获取高分、得到老师表扬和家长称赞的手段,而非完善知识结构、追求知识本身的目的。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会沉浸在作业或阅读中,反复琢磨、不放过任何细节,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此时学习本身就具有了独立的意义与价值。而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往往过于关注分数和成功,而非学习和知识本身,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对学习意义的误解。父母应转变态度,无论孩子考得如何,都应传递出更关心孩子是否热爱知识、是否努力付出的态度,训练孩子即使面对失败也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孩子明白排名只是参照系,真正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
(二)功利主义与学习本质
我们大多数家长从小训练孩子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事方式,将学习当成获取外在利益的工具,如分数、名次、进入好学校等“敲门砖”,这是一种成功主义的思路。同时,还存在一种强调减轻负担、快乐学习、避免竞争的自然主义思路,但这种思路是消极应对压力的,不能成为主要姿态。生命的内在本质是生存与发展,是扩张性的,对于孩子来说,贪婪地汲取知识才是自然且健康的。因此,我们应恢复学习的意义,找到学习内在的价值,避免让学习成为负担、劳役甚至诅咒。例如,正确认识作业的价值,不应将其作为惩罚手段,而应视为提升孩子能力、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语文、英语的输入量和数学的练习量,确保孩子在各学科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与发展,让学习回归其本质,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

05

亲子关系中的信任与控制
一)信任的内涵与重要性
信任在亲子关系是最为艰难却又至关重要的功课。我们常常爱孩子却难以信任他们,因为孩子往往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从而引发失望、焦虑、抱怨等负面情绪,并导致无穷无尽的干预,这成为亲子冲突的重要根源。然而,信任并非简单的相信孩子不会犯错,而是一种对孩子独立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真正的信任传递出的是一种尊重:你是你的,你可以决定你自己;但我会守护你、引导你。期待影响孩子的选择,但并不左右其选择。
(二)信任与放任的区别
信任与放任有着本质的区别。放任是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支持,而信任则包含了一种不妨碍主体的深度支持。这种深度支持由守护与支持构成。守护,即设立边界,帮孩子排除不必要的本质危险,如防止孩子偷窃等不良行为,父母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麦田守望者”,坚守底线,确保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支持,则是传递期待,进行引导,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心理支持,当孩子犯错或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与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何时都有坚实的后盾。例如,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不能替孩子“开车”,但可以为其设立“交通规则”,在孩子需要时提供驾驶建议,而不是在驾驶过程中喋喋不休、指手画脚,干扰孩子的自主判断与决策。

06

培养孩子的目标与方向
(一)摒弃功利目标
在思考到底该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时,我们应摒弃一些过于功利的目标,如“出人头地”“考上某某大学”等。这些目标将战胜他人作为生活的目的,是主次颠倒的表现。生活的首要目的应是关注孩子这个具体生动的人,是生命本身的成长与幸福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物质与地位。例如,昂贵的盒子只是载体,珠子才是我们真正应追求的价值所在,人应是生活的核心,而不是成为收入更高等外在定语的奴隶。
(二)成就取向与全面发展
相比之下,“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与人相处”“有教养”等目标更具积极意义。成就取向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孩子朝向自我实现而非仅仅追求成功。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若父母关注的是学习本身,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提供针对性辅导、关注非智力因素等,孩子会更关心知识的掌握与思维品质的锤炼,将排名视为自我超越的参照,而非唯一目标。这样的孩子更可能在未来获得成功,且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能够遵从天赋和乐趣去生活。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完成必要的社会化,基于合作与宽容,培养有教养、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孩子,避免因过度保护而造就未来的巨婴。
总之,亲子教育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反思、学习与成长。通过从电影中汲取教训,把握亲子关系的核心要素,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与学习,建立信任而非控制的关系,明确培养孩子的目标与方向,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追求、热爱生活且富有爱心的人。

相关推荐:

1.阅读感悟|《高手父母》序章阅读梳理及感悟
2.阅读感悟|汲取变革智慧,引领教育前行——读《变革的方法》整本书有感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知行合一

墨寒分享
追寻梦想,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