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 | 薪酬荣誉福利体系——驱动员工主动成长的“三驾马车”

文摘   2024-10-26 19:15   河北  

一个完善的薪酬荣誉福利体系对于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如同“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着员工不断前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变革的方法》第三章第二节“薪酬荣誉福利体系:驱动员工主动成长”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具体内容梳理和感悟如下:

01

薪酬体系:员工成长全景图的绘制
(一)以能力要求为台阶的职级设计

十一学校在教师薪酬体系设计上颇具特色,将教师教龄预设为35年,并精心设置了10 - 2个职级,构建起一幅员工成长全景图。从基础职级到最高荣誉职级,其评定标准并非单纯基于工作量或年限,而是紧密对标员工的能力和表现,并且与学生的成长紧密关联。例如,从一级晋升到二级需要达到指定的能力标准,而晋升到三级则需完成教学循环等。同时,职级岗位数量是根据组织内群体占比进行科学设定的。

(二)以双向选聘带动职级评定

在十一学校,年级主任通过双向选聘的方式吸引老师,而选聘过程是以成长全景图中的能力标准为依据来确定职级和薪酬的。对于博士入职者,会先不定级,经过三年的实践后,再根据能力标准进行确定。双向选聘与职级评定同时发生,这使得老师在明确职级后会进行反思和提升,而未聘上的老师可能会选择另谋出路,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三)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薪酬结构

十一学校的薪酬结构设计合理,工作量工资占比最大,达到65%,通过双向选聘确定,聘任成为主要评价方式。绩效工资占15%,由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以及德智体美劳学分、社团情况等决定,并且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放,绩效奖还可跟随老师若干年。基础工资占20%,其中包含了国家规定需关照的差异部分。这种薪酬结构既考虑了教师的工作投入,又与学生的全面成长挂钩,激励教师全方位关注学生发展。

02

荣誉体系:员工自我实现的入口

荣誉体系的构建应当覆盖不同群体,以防止马太效应的出现。十一学校深谙此道,为不同类型的人员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荣誉入口,例如“年度功勋教师”“月度人物”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承载着员工们为学生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学校中的支持人员也有机会获得荣誉,这不仅成为了校园独特的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它引领了积极的价值导向,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更好的自己,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03

福利体系:创造集体荣誉感的源泉

福利体系的意义在于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然而,很多组织仅仅将福利视为小恩小惠,容易被员工当作保健因素。十一学校则另辟蹊径,将福利项目与业绩挂钩,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激励因素。其设计原则是切实解决老师在生活和个人成长中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比如提供接孩子、交通救援、子女教育等贴心服务,以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这些举措让老师们拥有了幸福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04

阅读感悟与反思

十一学校的薪酬、荣誉与福利体系为教育领域乃至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模式,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不少与之相悖的反面案例。
在薪酬体系方面,一些学校或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按学历、资历定薪模式,导致年轻有能力但资历浅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薪酬回报,缺乏奋斗动力。比如在某些传统企业,新入职的高学历且能力出众的年轻人,仅仅因为工作年限短,工资远低于那些学历一般但工作时间长的老员工,这使得他们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公平性和上升空间,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单位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的平均主义模式,无论员工工作表现如何,差异不大,难以激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追求卓越业绩。再如,部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就是因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薪酬上体现不明显。
荣誉体系方面,很多组织荣誉往往集中在少数领导或“明星”员工身上,忽视了广大基层员工的贡献。像一些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时,总是偏向于那些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而对于默默在后勤保障、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付出的老师却很少关注,导致这些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认可,缺乏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整个组织氛围也变得功利和不公平,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福利体系方面,不少企业把福利当作纯粹的小恩小惠,没有与员工的业绩和个人成长挂钩。例如,一些公司仅仅在节假日发放一些普通的礼品,对于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却毫不关心。这种福利模式无法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支持和关怀,也不能激励员工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走过场,无法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忠诚度。
十一学校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薪酬体系应基于能力和与组织目标的关联,让员工有明确的成长路径和奋斗目标;荣誉体系要覆盖广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自我实现欲望;福利体系要切实解决员工问题并与业绩关联,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实际工作中,既要摒弃现实中那些不合理的做法,又要注重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要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终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充满活力,不断前进。

相关推荐:

1.阅读感悟|岗位聘任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2.阅读感悟|能用结构解决的,就不用制度

关注公众号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墨寒分享
追寻梦想,分享成果,交流思想,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