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华州大明刘家堡村与刘崖村
文摘
2024-11-04 20:16
北京
刘家堡村隶属于华州区大明镇,是吕塬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落,解放前村中除了一户单传的郭姓外姓,其余全是刘姓,算得上是最纯粹的家族村落。到了解放后,也有少数外姓逐渐在这里落户,但刘姓所占的比例依然超过93%,村庄也正是因为刘姓聚集而命名。刘氏成姓发展概略
说起刘家堡村的历史,村委会主任刘强瑞介绍说:“刘家堡村的历史很简单,是从孙堡的刘崖村迁徙上来的。”也就是说,刘家堡村是典型的近距离迁徙形成的村落。据村里的一块碌碡上刻文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年),刘家兄弟三人从依水而居的刘崖村搬迁到这里。没有水的情况下,在陌生的地方居住需要巨大的勇气。可是为了家族的繁衍,他们义无反顾地离开生活了上百年的刘崖村。离开刘崖村的时候,已经跟大哥商量好了:刘崖村虽然水源丰富,可是随着家族的不断扩大,土地水源以及房屋等关乎生死存亡的基础资源越来越紧张,只能通过这种迁徙的方式,来换取整个大家族的生存和繁衍。在一个新的环境,最基本的问题是要解决水源问题。刘家堡所在的一片塬区,是塬区少有的土地平整开阔地,尽管缺水,但是土地还是很肥沃的。弟兄三人一商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打出一眼水井来。说干就干,弟兄三人带着干粮往返于刘崖与刘家堡的驻地之间,经过了长时间的挖掘,终于看到了湿土。塬区地处黄土高原,地下水水位极高,在科技并不发达、完全依靠人力的明朝,在塬区打井,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到了天启元年,水井出水了!可以想象他们当时是多么开心。有了井水,就有了生活下去的最基本的条件。随后,城墙也修起来了,这里成为刘姓家族在塬区的又一个重要据点。刘家弟兄三个,除了嫡长一支在刘崖村固守宗祠外,其余眷属和家室悉数迁了过来,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城墙修好了,房屋修好了,一边开荒,一边种地,刘姓弟兄三个硬是靠着坚忍不拔的秉性和与大自然拼搏的无畏精神,在当时处于蛮荒之地的刘家堡地界,闯出了属于自己家族的新生。刘家堡和刘崖村一直以来都是以同宗相待的,尽管时间过去了将近四百年,两支刘姓之间来往频繁,因为离得不远,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时间是无法冲淡的。刘家堡的刘姓和刘崖村的刘姓一直续同一个宗谱,两地村子的人遇到了,即使之前并不认识,续一下族谱,就知道是哪一个辈分,相处也异常融洽和亲切。两个村子的宗族谱系为“大盈铭世士,汉文益统春,维重天志向,永远书常新”,一直以来,两地的刘家后人都严格遵守这个宗族谱系,按照这个谱系给新生族人取名,只是到了新时代,很多人就都不遵循这个谱系了。刘家堡村出生和长大的刘强瑞希望重新修正宗谱,把两地的谱系重新续起来,刘强瑞说:“因为涉及的人数较多,刘家在刘崖村和刘家堡村以及塬上很多村子都有族人,所以这项工程很浩大。但是对于传统的尊重,对于家族曾经的优秀基因,战天斗地开荒造田的壮举,是应该用这种方式纪念和继承的。”刘姓是大明塬区的一个大姓,在塬区繁衍生息数百年,仅仅刘家堡村就有四百年的历史,如果算上在刘崖村的时间,刘姓在塬区有超过六百年的历史了。华州塬区风光 自塬上人家
从明朝天启初年一直到现在,一个家族几百年的兴衰和奋斗,在刘家堡表现的最为真切。一直以来,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刘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与世无争地度过了四百年的平静岁月,这种有着几百年传统历史的村落,是社会学和历史学以及传统村落和地方民俗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