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瓜坡镇北沙村:我家的三间五套檩
文摘
2024-11-12 20:18
北京
本文作者简介:张向亮,网名,佛,初中毕业,华州区瓜坡镇北沙村人,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平时打打散工。闲时就爱看看诗歌散文。《岁月留彩》特约撰稿人,在北沙村第三届春节联欢会上,自编自演快板《赞北沙》首次亮相,得到观众好评和赞赏。(前言)今天要写的这篇文章可能有些长,截止目前还在更新编写中,至于能写多长,有多少字数,心中还是未知数。我边敲边发,持续写作,持续发表,同时也感谢大家持续关注。
我奶奶爷爷在世时期,我家原本是三间五套檩的瓦房,说是三间五套檩,也不过是两大间的样子,进门是个客厅,说是客厅那是现在的这种客厅,没有什么像样的桌椅板凳,靠着南墙小小的窗户下摆着一张简简单单的陈旧了的黑色油漆方桌,方桌是那种不带抽屉斗简单型的空心装板方桌,小小的窗户是那种不带窗扇一道一道竖着的小木方护栏形式的样子,小窗户也不知之前是刷过黑色油漆还是被烟熏的黑,看上去老是黑中发亮,方桌两边分别摆放着一把简单型地靠背椅子,椅子的靠背上还刻有我不认识的花纹图案,椅子上的黑色油漆有些地方已经褪色,木质的本质颜色已经露出,椅子腿上有几处横形木撑已经破损,用细麻绳缠扎,细麻绳的做工缠的很是细致,把方形木撑缠绕的是紧紧密密,结结实实,我想这不是我爷爷肯定就是我父亲的杰作。简简单单的客厅,说是客厅真的有些寒碜,摆得不是盆盆罐罐就盆盆罐罐,顺着屋子里的墙壁墙根摆了个大半圈,本不大的客厅里显得更是拥挤狭小。 进门右手边是我爷我奶住的房子火炕,火炕房子的墙后面就是厨房,也就是说顺着客厅直进走最里边的右手边就是厨房,实质上就两大间分成三份,客厅一间一份,厨房火炕房子和在一起一间一份,火炕房子和厨房顺着房脊脊檩分劈两半各占一份,大致就是这样的三份。火炕房子在前,厨房朝后,坐在客厅的方桌旁能够清楚的看到厨房和厨房的内部结构。华州民居里连着火炕的灶火 宋朝峰摄
厨房没门是个敞开间,厨房的上顶用芦蓆遮尘,已看不清芦蓆的颜色,只能看到芦蓆和屋子里的墙壁几乎都是烟熏火燎后的黑中带亮的黑色。简简单单的厨房也没有什么,一个风箱一锅一灶,锅灶连着我爷我奶房子的火炕,靠着西南墙角支着一张案板,案板上挨墙的最里又支棚着二三十公分宽的木板,木板在案板上面,木板和案板的长短差不多,这样木板和案板之间形成两层,木板和案板之间的空间高度由两边的砖块决定,两边各平铺两块就低,三块四块的话层数增高空间就会增高。我奶我妈都是细发人包括我父亲,他们都会用报纸或者用旧日历画纸把砖块包裹,免得砖块上的土灰落到盆碗中。那时候旧报纸都稀缺物,更别说纸张了,旧报纸都要来回翻几个面,旧报纸都是到一年腊月扫房除尘时才会更换一次,报纸都成了那种黑褐黄色。 案板上支棚木板就为了能多排放东西,把拿盆呀罐呀地摆放整齐。木板上面可以摆放东西,木板下面与案板之间也可以摆放东西,相当于多了层货架,木板上面放的都是醋酱瓶瓶之类还有碗碗盆盆之类的,木板和案板之间的空间放得也不过就是盆盆罐罐之类还有一家人的饭碗。那时候的厨房简单,没有什么电器之类的,不像现在的什么电饭锅,电饼铛,蒸锅炒锅,冰箱冰柜呀的,就那本不宽的案板除过木板占用的那点宽窄外,其余的大面积可以切菜擀面蒸馍操作,一样的烹调着色香味俱全的酸甜苦辣。 紧挨案板的旁边立着一口水瓮,也就是盛水用的容器水缸,水缸挨墙的上方和人迎面齐的墙面上挂着一个筷子笼,一家人吃饭的筷子全插在筷子笼里,厨房里的所有东西就是那个筷子笼最精致漂亮,家经过几次搬来搬去改造唯独这个筷子笼至今还在现在的厨房,一直还在延用。当初的厨房就是这么简单,可敲出的是不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就这简简单单简陋的厨房,我父母我奶都会把它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要么那时候没有大鱼大肉的饭菜却能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简简陋陋,却是那么的开开心心,其乐融融。记忆中最早的三间五套檩可能早盖一步,房前面的院子可能在我父亲手里或是我爷爷手里,升垫过一回,院子比屋子高,从院子走进屋里要下一个台阶。这是最先的老屋子,我父母结婚时又在原来的老屋子东边续了一间,后形成我记事中的四间五套檩瓦房,这都是后来听父母所说的,所以老房子的结构我是不知道没有印象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