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杏林镇:南王村村史

文摘   2024-11-09 20:15   北京  
华州杏林镇南王村村史
作者:吉建军

南王村是杏林镇杏林行政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村子。之所以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并非是史料记载,而是村中的一棵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砍伐,树的根基面积超过两平方米,槐树已经中空,几个人躲在里面都很宽敞。而据村中的一位老年人称,这棵树的年龄在一千年左右,是南王村刚刚建成时候栽种的。
南王村新貌 
南王村原来叫南王堡,因为位于官道边上,又距离老县城不远,交通相对便捷,周边又有肥沃的土地,粮食产量很稳定,而西边地里因为有泉水浇灌,是出名的水湿地,不仅能保证秋麦两料收成,更能种植水稻甚至莲菜等物产,在农业社会是物产丰富的富庶村庄。
在清朝民国年间,关中附近的土匪非常猖獗,整个华州境内,难至山区,北到渭河,到处都能见到土匪的踪迹。而南王堡为了保护村民的财产,防止土匪打家劫舍,村民们修建了高达近十米、阔五六米的厚实的城堡,当地有一句损人的话,就说某人的脸比城墙还厚,说明之前各个地方的城墙都很厚实。
城墙把整个南王堡子包围起来,只留下南边一个城门,作为进出之用。城门也是用超过二十公分厚的结实木料做成,然后打钉包铁,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最大限度地做好了防御土匪来犯的工作。在每个城墙的拐角,都有炮楼和信号楼,一旦发现有匪情,就有专人敲锣,提醒人们注意,而民团的人就自带武器,到城墙上参与防御。
南王村老城门口
南王村的村民都是王姓人,姓氏很纯粹的一个村庄,后来陆续迁徙进来几个外姓,但是仍然以王姓为主。其中吉姓迁徙时间较早,是清朝道光年间从辛庄南吉村迁徙过来的;还有其他如井姓、姬姓、安姓等姓氏,都是近代迁徙过来的。
王姓是南王堡子最大的姓氏,也是村庄的庄户。据王姓人士介绍,王姓是什么年代迁徙过来的,早已经不可考,但是跟华州王什子的王堡算得上是同宗,而南王堡的王姓应该是从王堡迁徙而来,从两个村子的命名上可以看出来。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有王姓族人称,两个村子都叫王堡,谁早谁晚说不清,是清朝年间,因为清家统计人口,要“摊丁入亩”,为了避免混淆,才把位于杏林的王堡改成南王村。具体孰是孰非,恐怕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王姓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出了很多人才。据说仅清朝后期,就有文官武将数人,最高甚至有道台。王家原先有族谱,都存放在祠堂里,后来因为祠堂着火,烧掉了大部分,后来尽管祠堂已经重修,但是失去的族谱却无法修补完成,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饲养室,如今已经破落不堪。
老一辈人说,南王堡的王家家大业大,在如今宫里村,也就是三天门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头,都是王家祖坟所在,这个地方就叫做王家坟,也叫王坟。每年清明时节,王家人去上坟,周边的同宗王姓也都以南王堡的王姓为家族宗主,在南王堡集结,然后浩浩荡荡地前往王坟祭祖扫墓。据传说,当时不管是哪里的王家人,只要是来南王堡,每个人都有一大块锅盔作为干粮。而这些粮食都是从王家祠堂的官地里支应,王家人的富足可见一斑。
王家祠堂就在今杏林镇政府前面这条路上,南王村老堡子的正南面那条巷道旁边,而巷道口所在的位置,就是曾经的城门口。在之前,这条路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解放前是南来北方商人聚集的地方,有不少的商铺,后来逐渐衰落了。

老城墙东沿

南王村周边寺庙也很多,西南方的皇帝庙,堡子内有一个大王庙,还有城隍庙,城隍庙的遗址就在现在杏林中心小学的校址上。不过这些庙宇大都拆除了,没有任何遗址留存,只能在老人们的记忆力再现了。


图文来源:老五讲故事
原文作者:吉建军
整理编辑:老五讲故事、华州文史荟萃

华州文史荟萃
探索华州人文历史 记录华州风土习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