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上世纪关于教育的两次“千人大会”

文摘   2024-11-18 20:15   北京  
发自天下父母心的呼吁与回应
作者:崔志明

(一)

20世纪80年代前期,华县县委、县政府每年春节过后都举办三级(县、公社、村)干部会议,简称三干会。1984年三干会于2月10日至2月16日(正月初九至十五)在新华饭店和县影剧院召开。会议安排学习中央【84】1号文件、中办【84】1号文件、省委【84】3号文件;听取闫正欣副书记做的动员讲话、王彦博书记做的工作报告和徐梦春县长做的会议总结讲话。

华县影剧院 网友供

2月14日(正月十三)会议安排全天小组讨论前天下午王书记做的工作报告,我和甘惠芳、史建安为当日会议主持人。中午饭前传来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权剑琴从商洛地区返回西安路过华县的消息,权厅长住下后说借机与县上谈一下集资办学问题。我们立即向县委王书记等报告,商定将下午小组讨论调整为大会听取权厅长报告,由我主持。
权厅长报告时先说自己昨天参加商洛地委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今天路过华县,时逢县上开三干会议,借机做个发言,谈一谈如何振兴华县的经济,振兴华县的教育。他说,我虽不是华县人,却是渭南地区人,视华县为家乡。“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
过去在渭南工作时间比较长,咱们都是熟人,如果说得不对,请大家谅解。我对华县的事情一直还是很关心的。1983年暑假,我到华县调研了华县教育方面的几个问题。上次来,教育界来告状的多,怨言比较多,要求得比较多,总的看是对教育的信心不足。这次来,凡接触的同志都说,现在县委、县政府下了决心,教育界的同志信心很足,这也是鼓舞我讲话的原因。
权厅长指出,必须清醒看到,受“十年冲击”,渭南五百四十万人口中有一百万文盲,还有一百万有文凭却没达标的初中毕业生。渭南及华县要在这个基础上到20世纪末实现经济“翻两番”,就要开放,要想干事情,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抓人才。要抓创造型、开放型人才,但不是挖墙脚,你吸引我的人才,我吸引你的人才,这吸引的只是浮动人才。抓人才,根本上是要靠抓人才培养、抓教育,特别是抓好初等教育,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国家教育从小学抓起,当前应着力抓好普及初等教育,同时还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为当地培养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翻两番”的任务对人才的需求。
权厅长热情赞颂到,咱们华县是文明之乡,是陕西教育的发祥地,集资办学声名远扬。杨松轩先生创办咸林中学之后培养了数百上千人才,尤其是教师、医生散布省城和东府诸县。今天在座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这是人之常情。我说,当前集资办学就是天下父母心。你总不会愿意你的“金蛋蛋”“银蛋蛋”成天放在“漏教室”“黑屋子”听课,爬在“土台子”上写字,成为“泥孩子”。诸位,社会上所说的“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在咱们华县各公社有多少呢?
权厅长继续说道,一年多来,我跑的全省四十多个县中,到1985年,除关中宝鸡地区的太白、凤县、麟游三个山区县和铜川的宜君县不能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目标,即“一无两有”的教学条件,其他全部能达标。昨天商洛地委、行署说,到1985年,七个山区县也能达标。在座的谁愿意到1985年咱们华县仍不能达标?谁愿意把华县甩到洛南县以南,与太白县、凤县并归在一起呢?
权厅长严正指出,谁不反对子女成才,谁就不会反对集资办学;谁放手干集资办学,谁就会赢得天下父母心;谁不干集中办学,谁就会遭到天下父母的怨恨和反对。古时建书院要建德政碑,流芳百世呀!我们地方主持乡政、县政者,应有位更有为,把集资办学抓在手上,出实招,动员全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体、个人一齐上。我想,旧社会各县都盖有文庙,纪念孔子,尊师重教,这是德政;今天我们集资办学,改善初等教学条件,普及初等教育,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德政!同时还要结合县情,办好一至两所职业技术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急需适用人才,这同样是德政。须知,人才是致富之本,培养人才,群众一定会拥护。共产党人在世,要为人民谋福利,就要干好老百姓心里想的事。我支持华县,就要支持向上,支持在民众心上,支持在党心上!
权厅长发自天下父母心般的强烈呼吁使与会千名三级干部心灵被震撼、被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二)

1984年,我按照县委分工,采取“抓点带面”的方法,推动自己分管的宣传、教育、文化和农村经济工作等。三干会后,我发现莲花寺公社在集资办学、杏林公社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动静大,就主动联系,支持他们冒尖。同年4月,县委、县政府在杏林公社召开发展乡镇(公社)企业现场交流会,县委王彦博书记出席并讲话,推动了面上各乡镇抓乡镇企业的发展。在集资办学方面,通过调研,我和政府甘惠芳副县长与文教局研究制定了集资办学规划(即1984年实现莲花寺公社等九个公社、镇,1985年下庙公社等八个公社分别达标;1986年金堆、东阳两个乡镇实现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和奖励办法。县文教局拟定了全县开展集资办学“宣传月”的宣传提纲、《告全县人民书》的广播宣讲稿,并下乡巡讲和广播。县文教育同志非常努力,各公社干部,尤其是一、二把手迎难而上,全县上下形成以实际行动回应权厅长的呼吁和老百姓企盼的集资办学热潮。
本世纪初华县学校分布图 自华县教育志
1985年1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普及初等教育表彰会,出席代表五百人,县级各部、局、委、办领导,各直属单位代表,各乡镇、行政村领导,全县五年制以上各中、小学领导(或负责人)共计千人,其规模是我县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会议总结了1984年全县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工作,表彰了一百七十一个先选集体、二百九十一个先进个人:针对全国1990年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要求,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集资办学的决定》、动员完成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任务。刘永珊副县长和我充后讲话。
我在讲话中分析了我县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的形势,全县844所中小学中、乡镇、公社办和大队办小学310所,民办教师1276人,占教师队伍45. 3%的现况,提出了1985年的任务。肯定了1984年全县集资办学成绩:集资158万元,人均5. 8元,超计划58%,新建校舍2134间,维修10011间、增加桌凳1573条,维修桌凳1417条;莲花寺、城关、少华、下庙、候坊等9个公社、乡镇集资62万元,其中莲花寺公社集资23. 51万元,全镇人均18元,成为先进典型。同时,强调初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起点,是“两个文明”建设,振兴县域经济的基础工程;要求全县1985年完成集资398万元,努力实现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指出了当时完成全县普及初等教育任务必须纠正的集资与“摊派”、抓集资办学乡镇是“配角”两个认识误区;提出了集体(包括驻华县部队和厂矿企业)、个人一齐上,以集体集资为主、鼓励个人捐款、投工、献料;重申了奖励办法和落实民办教师工资补助、中教五级、小教三级住房、“农转非”,加大民办教师轮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举措,并承诺说到做到。
这次“千人大会”是对权厅长在1984年“千人大会”上发自天下父母心呼吁的回应与传承。紧紧抓住普及初等教育必须解决、改善办学条件(硬件)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水平(软件)这两个关键点,持久发力。经全县各乡镇一、二把手签军令状、掀起了全县相互追赶、不甘后进的集资办学热潮。经过一年奋战,你追我赶,1985年终于提前完成了全县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任务,进入全区前列。
历史记录了这两个“千人大会”发自天下父母心的呼吁与回应,成为我县干部群众传承尊师重教、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的新篇章。


原文来源:《华州记忆》主编 李宁立

原文作者:崔志明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华州文史荟萃
探索华州人文历史 记录华州风土习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