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荟萃的华州三峡店——瓜坡镇汪楼村
文摘
2024-11-03 20:16
北京
在今华州区瓜坡镇与赤水镇交界的老公路南侧,有一个消失于近代、听来颇具诗情画意的地名——三峡店,三峡店又名三峡堡,三峡堡即今天的瓜坡镇闫岩汪楼村。瓜坡镇汪楼村
当地父老相传,明朝大地震后,在今闫岩村一带形成了三个大沟,即东沟(在今郑老堡东边)、中沟(在今汪楼村东边)、西沟(在今汪楼村西边),民间俗称为三峡。后来人们依地形建城筑堡,在城墙南北各开一门,于南门方砖上刻写了“三峡堡”三个大字。明代的三峡店一带丘岭起伏,树木繁茂,站在岭上极目北望,沃野平旷,渭水如带,明《华州志》记其为“胜地也”。清《续华州志》释意为:此地位于赤水、遇仙、石堤三河之间而得名三峡店,民间称三家店(意指汪楼底、闫岩、郑老堡)。三峡店东沟现状
明清以来,在三峡店曾涌现出多位乡贤名士,他们以其卓越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百姓称赞,被载入华州历代志书中。明嘉靖年间,三峡店出了个德才兼备的“双楸先生”——李蓁。李蓁字自春,从小聪明好学,在十二岁参加 “易”试时考取了商州诸生。有一年华州闹饥荒,知州周朝俛送小米给李蓁食用,李蓁拒绝道:“您用这些小米可去救济其他人,我现在虽贫困,但还不至于饿死。”周知州闻听稍感意外,为李蓁贫而不贪的品行而折服。嘉靖十八年(1539),朝廷巡视边疆的官员路过华州,李蓁看到其侍从众多,极尽奢华,便上前拦路,直言规劝应节俭行使职责。后来,李蓁独居于双楸道庵,专心研究义理,用以教化来自四方的门徒,弟子们仰慕他的学问,恭敬的称他为“双楸先生”。李蓁去世前,将自己的著作全部焚毁,弟子不解的问道:“先生生活纯朴,遇事敢言,如若做官,当可成就一番事业。您现在把自己的著作烧掉,难道不想让后人研习您的思想理念吗?”李蓁道:“我一生痴迷于义理的研究,深知自己与古人差距甚远,后人如若潜心专研,自会有所成就,又何必在乎看到我的著作。”李蓁以自己言行合一,平和不争的心态赢得了当世高士的美誉。汪楼村观音庙
明隆庆年间,三峡店有个姓赵的和尚,大家称呼他为赵保师。赵保师为人忠厚老实,做事舍得出力,因此经常有人僱他干农活,他是有求必应。后来赵保师大限已到,在圆寂那一天,他应承了很多家去干活。雇主前一刻看他还在地里除草,再一回头发现人突然没了,雇主就四处找他。这一找才得知,赵保师竟然在同一日同时给好几家除草。众人纷纷称奇,看来这赵保师可能是神,会分身之法。此事听来古怪离奇,但在民间流传了很多年。赵保师圆寂后,后人将他葬于关圣殿东侧,在其墓地东南百余步处建了保师庙。保师庙位于今东赵小学内,座北面南,三间两进。整座庙宇青砖黛瓦,屋檐脊兽雕刻精美,高约三尺。庙门为阁楼建筑,门前有一对石狮分蹲两侧,很是威武。庙内正中立有赵保师塑像,像前放一木牌,上书“显应涅盘比邱释氏谓僧之募化者为比邱赵保师”九字。保师庙内曾有一铜磬,铸造于明隆庆六年(1572)。清末民国初期,保师庙内设立私塾,后由赵仲秀等人创办为私立培英小学;1926年12月,中共华县最早的五个党支部之一——保师庙支部在保师庙成立;1927年春,保师庙农协成立当天,吉鸿昌师长与梁冠英旅长到场讲话,在清算劣绅赵光华向群众多派的烟款时,赵光华态度恶劣,群情激愤,将其绑在保师庙戏楼旁的树上,强迫其交出了多派的贪污烟款。清顺治四年(1647),有个叫胡文简的人路过三峡店时,在地上拾到十余两银子,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待在原地等候失主。结果这一等就等了三天,终于等来了丢失银子的赵果,胡文简随即将银子全部送还。这胡文简并非富有之人,其家境贫窘,每日朝不保暮,他没有将拾到的银子贪为己有,可见其品德何等高尚。三峡店中沟现状
清道光年间,三峡店有个人叫赵金耀,为人正直,喜欢见义勇为。赵金耀还擅长医术,给人看病从不索取谢礼,遇到穷人来看病,他更是把自己制作的药丸免费送给病人服用。清道光十五年(1835)华州大饥荒时期,赵金耀带头捐款救济灾民,同时劝村里的富人一起赈灾,这才使大家度过难关。乡亲们纷纷称赞他的善行义举,特赠送了一块“风高一世”匾额予以褒奖。清同治元年(1862)四月,三峡店秀才赵孝为保卫家园,率团练在遇仙桥抵御太平军。他带头闯入敌方队伍,挥刀连杀两人。就在他夺过敌人战马时,敌军蜂拥而上,赵孝奋勇反抗,终因力竭而阵亡。民国时期,三峡店因一次地震而流传下一段顺口溜。民国九年(1920)腊月的一天,三峡堡闫昌顺结婚,晚上在南城门楼上搭了两座戏台子演灯影。皮影艺人正在台上演出,突然间戏台子不停的晃动,艺人们以为是有人捣乱,就破口大骂。谁知越骂戏台子晃的越厉害,大家这才意识到是地震了。在这次地震中,失修多年的三峡堡南城门楼子被震塌,演皮影戏的艺人连同戏台子也被掩埋在废墟中。当年三峡堡的保长叫郑仰先,人称户娃,家里有钱有势,他结婚时都没有叫两台戏,这闫昌顺结婚的排场比户娃还大,结果召来了地震,因此人们编了一段顺口溜调侃道:闫昌顺,真胆大,两台影子赛户娃。瓜坡镇汪楼村
1927年,三峡堡人郑殿华在吉鸿昌队伍里担任文职军官,秘密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吉鸿昌部队被打散后,郑殿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便回到老家。文革后被推荐为华县政协委员,参与县志和党史的编写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郑殿华以84岁高龄担任华县农民书法协会副会长。他的书法作品变化多端,古朴凝重,曾获1988年全国农民书画大赛入选奖。如今的三峡店(三峡堡)由闫岩、汪楼、郑老堡、郑新堡四个自然村组成,合称为闫岩村。站在村北回首南望,昔日的三峡沟岭已难窥全貌,而那些历代乡贤名士们的逸闻趣事依旧在民间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