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这场爱情保卫战,教会我的比书本多10倍

文摘   2024-08-02 22:19   四川  
摄影:小糖
自从瞒着妈妈和外婆和对象去了一趟西安,被他们发现以后,妈妈和外婆都大发雷霆。外婆总是在家里训斥妈妈和小姨,甚至不吃不喝,让大家都来规劝我放弃这段恋爱。
此后就打响了我与家人关于选择对象的博弈。

一,自己想要的,积极主动地去争取

积极是指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把问题当做成长的契机。

主动是指,能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要有付出感。

在之前的近4个月里,我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越是困难处,越是修心时”的信念帮我渡过一关又一关。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两方都会给我罗列目前对象的种种不好,包括家庭条件,本人条件,婚后的隐患等等。

连身边的朋友也不看好我选择的这段感情,甚至直言说“你这段感情,最后大概率会分手。”

一开始,我也很苦恼,我会对自己的选择深感怀疑:“我这段感情真的会出现问题吗?既然最后都走不到一起,那现在的感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好在我有自己的老师,我的军师——书安老师。老师告诉我:“学会自己做判断,自己做决定,并且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能不能不让别人的意见影响你,而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也是我们需要去修行的。

我也听话照做了。怎么做的呢?

大部分人的意见其实不值得一听,小部分人的意见可以参考,这小部分人要么是认知比我们高要么是拿到了好的结果的人,最后呢还是要自己做决定。

建立自己的择偶原则,关于选择伴侣我更看重三要素:人品,能力,对我好不好。

把握这些原则并且事上练。

面对家人的逼迫,我们还可以从很积极的角度去想,越是大的冲突和挫折,越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为了让家人了解我的想法,也为了能够了解家人的想法,我们要去沟通,通过这个事情可以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

为了自己的感情自由和自主权利,我们要自己做选择,这锻炼了我们的决策能力。

面对家人的情绪炸弹时,我们能否看见彼此的需求,保持情绪稳定地和家人沟通,这锻炼了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这4个月当中,我也深刻体会“何为主动”。

与家人抗争的这段时间,我经历着与家人割裂的感觉,这很不好受。我曾抱怨道:“我在为了他与家人抗争,而他却处处想着他的家人……”

老师直接指出我的这个问题,他提醒我这一切都是我们主动的选择,不要有付出感。正像老师经常举的例子:我们养育孩子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主动的选择。

扪心自问,我与家人抗争也并不是为了我的对象,而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做主和自由的感情。

摈弃了“付出感”以后,我自愿给予我能给的。在亲密关系中,也不会再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也不会因为害怕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而患得患失。

当我们享受选择的自由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

为什么我会因为朋友的一句“你们最后大概率会分手。”就破防呢?

这里既不是表层的对另一半的不信任不了解,也不是自己没有安全感,而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问题——我要独立承担责任,我害怕了。

我积极与长辈的意见抗争,捍卫自己的爱情和权利,但是这也意味着我要承担责任和后果。而如果我们听从母亲家长的意见,哪怕后面结果不好,我们也可以找一个人去背锅,现在是我自己做了决定,就没有人帮我背锅了。

这的根源是“内核还不够稳,还没适应独立自主”。

当老师指出这一点以后,我也知道自己总是三番五次疑神疑鬼的病根在哪里,通过这件事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生活,努力成长的信心。在之后的感情生活中,我也能更踏实地和伴侣相处,我能发现他的理性,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我也相信只要我也是善良和积极乐观的人,别人也不会轻易离开我们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自我证实预言”,我们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如果我们自己不坚定,很容易被别人几句话就动摇了。

二,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与意见不同的人相处。

①理解父母,每个人都是环境、经历和认知的产物。

母亲的婚姻不算顺利,第一次婚姻也不算幸福,于是总是把不幸投射到我身上,更是把婚姻的不幸放大,生怕我吃亏踩坑。也因此总是受外婆影响,想干涉我择偶。

父母的话也总是不太中听。但是从书安老师那里我了解到这是一般的父母都有的姿态。

做父母的也往往会有三种心理,一种是站在他们的立场真的为我们好,一种是觉得我们会吃亏上当,他们是过来人,认为自己见得多,能够帮到我们。还有一种就是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一种命令和控制的倾向。

三种心理交织,做父母的也很矛盾很纠结。

而我们和父母观念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造成的痛苦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解除的,除非我们有一天成长的足够强大,成长到离开他们也能过好生活。

所以和父母的矛盾点的关键不是去改变父母,而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真正地独立自主,让自己变强,让父母放心。

②顺着父母,让他们赢,但是不用全部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

表面上顺着他们来,但是办事要按自己的原则来,按自己核心需求来。

等自己经济独立,生活基本成型也稳定的时候,这种和家人的关系反而更容易解决。一方面我内心更强大,另一方面我证明了自己能行。

就像面对我父亲的观念,我仍然坚持我自己的判断。父亲说:“工作前谈恋爱成功率极低,绕路思想。就和商业逻辑一样,需求都不清楚,就开始设计解决方案与产品。”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感受。

其次,感情这个事情也是需要经历和试错的。

如果什么感情都没经历过,怎么知道是好是坏呢?怎么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如果结婚了,发现不合适再离婚的成本是更高的。这是从现实角度考虑的。

我是这样考虑的:抓现阶段主要矛盾。我谈这个恋爱肯定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业——这是这阶段的小目标。

③学会和父母沟通,才能双赢。

总是选择和父母争吵只会双输。

而沟通这一环,是我还需要继续学习的:面对别人的看法和我们不一致时,面对别人不平等的态度时,如何不带情绪,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如何看见情绪化表达背后的需求?

这让我想到每次和父亲聊天,我总是会不自觉地大声嚷嚷,紧蹙眉头和他争辩的场景。因为我总是能感觉到父亲的趾高气扬,那副过来人的自傲,我没有感受到尊重,因此我总是用暴躁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但这样的暴躁有用吗?没有,每次大声争论都只会让父亲觉得我是没长大的小孩,很情绪化。

所以当面对那些地位或者辈分比我们高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平和的沟通呢?

忘掉身份地位的差别,记住“我不比谁差,他们只是经历得比我们多,不见得比我们智慧”。

平和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对方提的问题自己不知道,那就实事求是,诚实地说:“我不知道。”

也不要在意对方的反问,不要在意对方的语气和态度。别人的沟通习惯我们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做到清楚表达我们的意图,奔着解决问题去。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点,我还发现人性的特点真的很有意思。

我认为母亲想到的“劝外婆和我男友见面”的妙招,不是偶然。

母亲想到这个解决办法是因为我的态度足够坚定,是母亲适应环境的结果。

因为人嘛,都是柿子挑软的捏。像家庭中的矛盾,如果一方态度强硬,中间人就会发现强硬的一方并不好改变,就会转向去做另一边的工作。

我还发现带着问题上路是很有用的。

因为只有带着问题上路,我们才能够去行动,在行动中得到新的反馈,然后再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比如在这场爱情保卫战中,书安老师很早就告诉我“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在我和老师的沟通中,老师发现了在这些反对的呼声中主要是外婆的反对,而外婆的反对主要是来源于执念。
一个人的观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要着急地想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下子解决,而是慢慢地来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烦恼即菩提。这4个月,有蜕变的痛苦也有喜悦,比我过去一年学到的都多!在事上学,学习效果真的比单纯看书好十倍。

我能把问题熬成成长的契机,相信你也可以!
不用焦虑着急
还是慢慢来比较快!
祝我们今天也有好心情!



-有的东西不着急,慢慢找-
欢迎扫码交流~
朋友圈更精彩!
看我如何一路成长!



一条少水鱼
一辈子很短,自洽就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