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Mulgil Kim
“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其实真正能帮助我们成功的并不是失败——
而是失败以后,对这次事件的回顾和总结,不让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
”
我在书安老师的社群中,担任小助理。至今工作有4个月了。但还是会有失误。
昨天在推文推送以及今天的知识星球内容发布上又出现了2次失误。
1.推送没有准确地定时于第二天早上9点发表。
2.忘记及时发布知识星球。
老师没有怪我,但我还是比较自责。
因为老师的交付以及私教工作从来都极其负责,还记得每月按时给我发工资(因为这个月我自己都忘记工资的事情)。
和老师尽职尽责的态度一对比,我觉得自己不够有责任心。
但是想到老师说的每日精进之一“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我调整了自己过于自责的心态,反过来客观地思考,我如何才能最大化的反馈老师对我的恩情,如何才能做到“利他”?把这份工作做的更好,更有利于老师美名的传播。
我们的复盘和反思可以从三个层次出发:
①针对问题的反思
②通用的法则
③人性层面的反思
首先,从这件事本身出发,思考解决策略。
准时发布文章:我们可以在当天完成推文排版以后,再去检查一次文章的发表时间。
准时发布知识星球,这个可以设定两个闹钟,一个准点,设置在9:30;另一个设置在11:00,免自己忘记发布,作为最后一个检查的节点。
不要总想着:“哎呀,这个闹钟响着好麻烦呀,我一定能记住处理某某事情的。”
事实上,人的大脑的脑容量有限,一旦到那个点儿有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本来要做的一些常规的事儿可能就会忽视了。
我就发现自己多次面临很紧张,很着急的其他任务时,会忘记发布知识星球。
其次,通用法则。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不要交叉着做。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却经常把多件事情混杂在一起做。
做A事情的时候,我会想着:“诶,我能不能见缝插针地再去做B事情。”
觉察以后,我发现这背后的心态是我认为这两件事情很简单,我低估了事情需要的精力;我心里着急,想赶紧把这些事儿完成。
但是有的事情就算看似简单,也必须要保证基本的点不要出错。
降低出错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把A事情做完再去做B事情,我们检查好了A事情再去完成另一件事儿。
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不管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属于一个人的任务,不要抱着这样的思想——做完了就撒手。
对自己的事儿要负责,我们要去检查一遍,对合作完成的任务更应该确保自己这份做得正确。
最后,人性层面的反思。
我发现像这种类似的纰漏,出现过两次。
背后的心理就是——侥幸心理。
比如,我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儿,所以我不再检查一次。
再比如,我觉得我应该不会出错,所以我没有再检查一次。
像我们小时候做计算题,那些口算题特别简单,我们做完了都不太屑于去检查。结果卷子一交上去,才发现居然错了一两道。
避免侥幸心理,最好的方式是有一个强烈的发心。
怎样才算是强烈的发心呢?
我一想到它,我就愿意去干,我积极,我,主动我。干这事儿不消耗我能量。
那对于这个事情的话,我想我的发心应该是,我敬重我的老师,我想要做一个好学生好助理,回报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对我很好,在平时我有任何疑问的时候,他都能及时耐心的给到我很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换位思考,老师很忙还能记得按时给我发工资,老师那么忙都能做到,那我也要尽心对待我该做好的每一件事。
这是我的日拱一卒——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思利他。
还是慢慢来比较快!
祝我们今天也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