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几个月,总是在面临选择。
当在选择中摇摆不定的时候,真的会产生剧烈且强大的内耗。
是那种在每个选择之间踟躇,精力不断被消耗的疲惫,瞻前顾后,但是没有确定答案的焦虑。
之前不知道自己是否要读博,是否还想继续在这个专业读博?
有点像四处寻医问诊的病人乱投医,甚至我还想到转成文科的博士。
后来我明确了我心里真正的想法,我想锻炼我的专业能力。我想做自己惧怕的事情,我想真正的成长起来。
关于感情的问题也是。
或许我们选择的每一段感情周围都会有反对的声音。曾经的我特别是面对家人好朋友的一些反对或者悲观的论调,我会真的信服,会摇摆。
但是现在我发现,我们和身边人的感情很深,我们重视这些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需要听取他们的建议,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建议就真的正确,就真的值得听取。
我越发坚定的相信吸引力法则。
你想成为谁你就会成为谁。
反向的吸引力法则也是同样成立的。
如果你总是觉得一件事情会变糟,会变差,那么大概率这件事情的最终走向也不会太好。
因为当我们抱着这样糟糕的期待的时候,我们遇到问题就会觉得:“哎呀,果然如我所料”。并且,我们会惧怕,会退缩,会逃避,我们不会再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解决措施。
而是坚持用糟糕的现实境遇来印证当初悲观的猜想。
当每一件事情都糟糕的,就像当初猜想的那样,就像身边人说的那样时,我们彻底的败下阵来,我们相信——哎,我真的选择错了。
可是如果我们正向的思考,我们用正向的吸引力法则,如果我觉得会有好的结果,那么我遇到困难一定会去想办法,我会直面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结局也不会差。
内心的坚定从何而来?
并不是我们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要坚定一点……”
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微小的思维和心态之后,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内心自洽。在做了在按照我的思维和心态做的事情以后我得到了正向反馈,我发现生活真的不在内耗反而轻松的时候,我才算走向“坚定”。
只有内心坚定也是不够的。做选择需要执行自己的原则。
而且在决策之前我们可以做好充分地调查,之后的选择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还是以我自己决定读博这个事情来举例子吧。
在咨询了各类前辈:在读的博士,已经研究生毕业且就业的师兄师姐,博士毕业再就业的朋友后,我得到的信息是:如果是做专业相关的工作,读博以后的薪资待遇会更好。其次就是要考虑自己能否吃读博的苦,自己的终极目标需不需要读博,家庭因素,地域问题。
我的核心目标就是自我成长,就业上想找能用上的专业知识的工作,能学有所用,自己成长起来,再把自我的成长经历作为一个产品分享。所以读博对我来说是必要的。
风险是能不能毕业——但这个我不担心。这就是一个结果,这是我掌控不了的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我会选择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我能掌控的,集中精力在学习过程中,去做好我身边的重要的可控的事。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决策:风险>必要性>聚焦唯一且核心目标>不犹豫不后悔。
坚定内心,用好原则思维,在大事小事的决策上不纠结,不后悔。
(~明天就要出去玩啦~未来几天出旅行日记吧~想看的点赞,让我看见~)
还是慢慢来比较快!
祝我们今天也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