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深写透:科学家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9月17日,科技工作者李春来、胡浩、杨孟飞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阐述了返回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从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到科学家对月壤进行研究,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努力,他们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在科学的国度里奋力攀登。
科学家们的这些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启示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是一篇启示类的作文。
启示类作文最主要的特点,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材料中,对科学精神已经有了依据材料内容所提炼的“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和“奋力攀登”的内涵,这是作文立意的基本方向,也可以作为立意的基本内容。
科学无边界,科学家精神更无边界。
科学家精神不止体现在科学家们的身上,他们的精神也在其他领域的楷模和精英中有普遍的体现,这是展开联想的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一篇作文能够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体现。
所以,善于由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想到其它领域的精神品质,并由此引发“你”的进取上进、引发“你”的奋力攀登,“立德树人”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作文立意的深远也就实现了。
根据这些内涵展开立意,怎样才能形成比较自然的“由此及彼”的联想呢?
一是科学家的这些精神,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内涵,对“你”有怎样积极的影响,在学习、生活和对未来的规划上,有怎样的启发。这是一般考生思路展开应该能想到的,也是高一学生把这道题目“写透”的基本方法。
这一点,对现在的“你”会有更多的启示:学习中怎能不积极进取、怎能不奋力攀登?生活中,与同学、朋友的交往,怎能不强调团结协作?在人生的目标设立上,怎能不展开积极进取的一面?
而且,有不少青年楷模的事例可以用作论据,比如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中国国家跳水运动员全红婵、扶贫攻坚事业的一面旗帜黄文秀、今年珠海航展上“又美又飒”的女飞行员徐枫灿等,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也充分体现了作文题目所说的科学家精神。
二是对材料所指出的科学家精神,是否进一步对科学精神进行补充、完善,使科学家精神在“你”的作文中有更丰富的体现,从而展示你丰富的联想能力,这也是“由此及彼”的联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有特定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这段文字,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更全面的概括,对作文材料中的科学家精神做了全面的补充。而且,无论是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还是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你”都可以想得到,也能理解好。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在考场上,迅速、敏捷地完成“迁移式”的联想,想到它们,而且还要想到与之相关的典型人物,比如钟扬、袁隆平、钟南山等。
其实,如果再丰富一下科学家精神,还有可写的内容。比如,“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及裁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是激励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塞罕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三牛’精神””等等,在新时代的伟大长征中,都始终具有非凡的意义。
如果考生能够由材料中的科学精神想到这些“精神”,作文立意的深刻性也就有所体现了。
三是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你”了解哪些“科学家精神”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内涵;“知其所以然”,就是“你”能否理清这些“精神”是怎么来的。提炼出一种精神,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过程”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和价值,它凝聚了诸多人的艰辛付出甚至鲜血和生命,它也昭示“你”和“你们”沿着这个“过程”去完善人生,也就能够达到某种“精神”的高度了。
这也是一种具体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只有知道某种精神是怎样来的,“你”才能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践行某种精神。这是行文中应该有的宽阔的思路。
无论哪种精神,其核心都无一例外指向了共同的家国情怀、矢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为民所需,为党、为国所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社会价值,也是新时代我们攻坚克难、突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精神要义。
立意只是结果,一篇作文,重要的是为这个“结果”负责的“过程”。“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需要鲜活的现实材料的支撑,把立意转换成典型的事例,并善于根据立意和事例展开必要的分析和论证,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一篇考场作文。
今日大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因“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这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雨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