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深写透:成功与成长

文摘   2025-01-14 22:35   辽宁  

写深写透:成功与成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张博恒在体操个人全能决赛前志在冲金,不料在首项比赛中失误,排名第20名。虽然他一路猛追,但最终摘银,与金牌失之交臂。我们在他脸上看到难以掩饰的遗憾,也从他的表现看到不放弃的坚强意志。是的,向前看,不一定是成功,也可以是成长。

       关于成功与成长,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篇作文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全面、准确的。但从高一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来说,还是有必要做一点点的分析。

       考场作文,与文学意义的写作一定是不一样的。它需要考生给阅卷老师呈现得分的各种维度,维度也就是作文的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由“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组成。其中“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部分。

       高一的学生训练考场议论文,首先需要打好“内容”的基础。

       而“写透”,基本就是要围绕“内容”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

       高考作文题目,既具有限制性,又具有开放性,是限制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写透”,要抓住那些限制性的任务,落实好写作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题目由三部分组成:材料、引导语、基本要求。

       材料的最后几句“向前看,不一定是成功,也可以是成长”是点睛之笔,也是命题意图所在。对应材料的具体内容,成功在材料中体现为成功地“冲击金牌”。成长体现在由“第20名”,“一路猛追”,“最终摘银”,过程性的叙事,引出结论性的概括“看到不放弃的坚强意志”。材料隐含的意义,就在材料与最后几名话的关联上:摘得金牌是成功,但展现出奋起直追、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也是成功;由20名追到银牌,更是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对不同的人来说是相对的,对同一个人的不同追求的结果来说,也是相对的。

       成功是相对的,让我们对成长的认识也有了哲学的基础。

       材料提供的过程和结果,也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也印证着成长。

       成长,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可以说是阶段性的成功。成功又离不开成长,成长会促成一个人走向成功,二者又表现为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从结果和过程来说,成功是结果,成长是过程,我们也可以说,成长重于成功。

       之所以要理清成长与成功的关系,是因为引导语中的一句话对准确立意十分重要:关于成功与成长。

       这是这篇作文非常重要的一个限制。如果考生单一地谈成功,或单一地谈成才,都是偏离了作文的命题意图。

       引导语是作文的命题旨意与材料之间的桥梁,立意的主要指向往往在引导语中体现出来。考生要特别注意引导语中的限制性任务,一旦忽略,立意就可能出现问题。

       如果为这篇作文做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型,可以试着这样写:

       开篇要引材。成功是材料中的成功,成长是材料中的成长,若想建立二者的关系,应从材料自然地得出成功与成才的关系,开篇引材也是材料类的作文需要的基本写作要求。

       引材后,应通过评材,或者叙评结合,自然地引出观点,观点应该体现成功与成才的关系。

       主体部分应该重点分析成功与成才的关系。二元关系式的作文,辨明关系很重要。这也是这篇作文“写深”的表现,但对高一的考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没有问题,慢慢训练。

       作文的结尾部分,如果能够联系考生的生活与学习经历,选取体现成长或成功的片断,结合实际谈成长与成功的关系,更有这篇作文的励志意义。

       结尾段要在内容上与首段的中心观点形成照应,结构上完成对全篇的收束。



第二十三个节气


是节气中的


小寒,



张宏强工作室
交流语文教学感悟,思考成功教育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