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选择的基本方向(一)

文摘   2024-06-15 08:48   辽宁  

专业志愿选择的基本方向

(一)

       前几篇推文更多指向志愿选择和填报的理念,但有的考生和家长会更关心究竟哪些专业更值得我们选择。实质上,理念应该在先,然后才是具体选择什么的问题。

       当下,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每一个专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都有选择它的价值。本科批次的院校和专业,是有明显的“圈层”的,每名考生的高考成绩是与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圈层”存在着基本的对应关系,录取的“分数优先”也即体现这一特点。有的考生必须选择更好的专业,有的考生只能暂时选择与自己成绩相符的专业。

       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有的人可能早一些,有的人可能会晚一些。

       刚刚火爆网络的是一位中专生,因为她在阿里全球数学竞赛中闯入12强,而她前面后面的选手,几乎清一色世界名校的学生。这也许是特例,但这个“特”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呢?

       如果需要对专业做一些可能的建议,我觉得下面几个方向,根据不同类型考生的需求可以做一些选择。

       一、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专业方向。

       1. “101计划”所涉及到的基础学科。2024年4月19日,教育部召开大会,部署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在以往以计算机为起始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八个学科。牵头高校和参与高校分别有计算机33所、数学31所、物理31所、化学30所、生物科学33所、基础医学11所、中药学7所、经济学25所、哲学14所。  

       “101计划”牵头和参与高校,多是以原“985”高校为主的研究型高校,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等各方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建设,带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系统改革。而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当是考入这些院校相关基础专业的考生。

       “101计划”是继“强基计划”之后,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更有意义的强化和推进。而“强基计划”实施四年来各高校“强基”生的成功“转段”,也给“101计划”所在高校的各类专业的学生以更积极的借鉴。

        2.“中国制造2025”所涉及的专业方向。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行动指南。它涵盖十个基本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中国在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但仍然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强力支撑。

        3、“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领域,具有鲜明的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与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密切相关。

       具体到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主要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等。

       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专业方向。

       1. “数字经济”相关的专业方向。数字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它不仅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还涉及“新零售”、“新制造”等典型应用。而在专业的具体化上,它涉及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数据科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未来的数字货币,是对数字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数字经济的货币基础。

       数字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专业的名称,主要研究数字经济的运行规律,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促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2. “新+N式”的专业方向。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一些重点高校或一些高校的重点学科,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于是,“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概念引发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热潮。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为辅助,对旧有专业进行创造性提升,是“新+N”式专业的突出特点。

       以“新文科”为例。学科交叉,是“新文科”的典型特点。比如,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如能源与气候经济、设计艺术哲学、新媒体;文科与医科交叉融合,如生命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管理;文科与农科交叉融合,如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农业经济学;文科与理科交叉融合,如计算法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商业智能等等。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不妨也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新进展、新变化。


张宏强工作室
交流语文教学感悟,思考成功教育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