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给自己一个更成熟
距离高考还有10天,我们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高考考生了!而真正的考生,标志就是体现出迎接高考的成熟劲儿。
备考的成熟,应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保持答题的手感
即使剩下10天,也特别需要训练限时作答。手感,不只高考答题需要,做其它的任何事情,比如竞技比赛、唱念做打,都需要在比赛之前、上台之前,做足“预热”的功夫,否则,就容易出现思维的滞涩。即使高考期间,在各学科考前,也应该做一套或者做部分该科试题,以让自己进入这一学科作答的学科情境。保持手感,并不只是强调保持肩、肘、腕、指的灵活、顺畅,还强调学科思维的灵活、顺畅。强调在高考之前保持训练的持续,要注意强度不能过大,大多数考生,要避免做强度过大、难度过大的试题,可以做一些曾经做过或考过的试题,包括科学性、规范性更好的高考真题。
稳定备考的心态
与保持答题的手感直接相关的,就是要稳定备考的心态。要避免考前的冲动、躁动。前者更多表现为为了高考要拼尽全力,仍然要头悬梁、锥刺股,拼出个无怨无悔。这种心态,非常容易让自己过早进入高考的亢奋状态,不是稳定的心态。后者更多表现为心慌意乱,学习安排杂乱无章,备考的专注力不够集中,甚至对高考产生畏惧心态。这种浪费最佳备考时间的做法,也非常容易让之前的备考努力前功尽弃。现在说心态稳定是高考备考的第一要素,更有实际意义。做好一天的备考计划,尽可能完成每天应做的事情。学习之余,三两好友或者与老师聊聊天儿,到室外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都能起到平稳心态的作用。这时的劳逸结合,是正确的备考方式。
复盘模拟的缺漏
在做考前10天的计划时,千万不要忽略对模拟的复盘安排。之前,我讲过备考复盘的意义和价值。考前,对模拟时出现过的错误做必要的回顾十分必要。模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发现答题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复盘的内容,既包括知识、能力、素养,也包括方法、思维、表达、规范,还应该包括历次模拟时自己的答题状况。考前、考中、考后都出现了哪些影响得分的因素?历次模拟的时间控制如何?是过早完成作答了,还是答题时间过于紧张?这两种情形的出现,是试题过于简单,还是过于繁难?闭上眼睛或者面对模拟试卷,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
熟悉教材的基础
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等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明显特征。特别是新高考以来,命题对课标、教材的重视比以往都明显。虽然已经完成了多轮次的复习,但是遗忘,特别是学习或复习时对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存在的浮于表面的问题,都会影响知识的迅捷迁移和灵活运用,一些学科作答时对学科术语的严谨要求,也特别需要在考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温。重温的目的,是要达到熟悉的程度,凡事熟才能生巧。考前,针对个人的实际,有所选择地进行教材的再回归,对增强备考的得分指数会大有帮助。
调适考前的节律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在这个时间对备战高考的考生来说十分重要。三天的高考,时间拉得比旧高考长,对一些考生来说,更需要调适好自己的生物节律。考前,尽量把各学科的学习时间安排在与高考一致的时间,以求让各学科在高考时都能处在最佳的大脑活跃状态。保持大脑的活跃度,还有一个需要做的,就是充足睡眠,不再熬夜,让身心得到有效的调整。如果你能做到前面讲的几个方面,充分休息就不是“放空”自己。调适的第三个方面,是饮食上的调整。正如高考的后期备考要因人而异,饮食也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仍然要注意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补充蛋白和钙,忌暴饮暴食,忌生冷刺激。
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 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