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深写透:图书馆数据

文摘   教育   2024-04-10 21:30   辽宁  

写深写透:图书馆数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2023年图书馆全年数据。数据显示,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本科生每年进图书馆1019次,一名航天学院博士生一年借书876册次;湖北大学一名微电子学院的同学在馆学习时长超过3000小时……   

       对于高校公布的图书馆数据,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应该公布这些数据,这些同学“太牛了,绝对是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对比自身不足,加倍努力。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统计没什么意义”,在图书馆时间长也不一定是看书学习时间长,可能是“舍友太糟糕”,再者,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并不相同。

       对于高校公布的图书馆数据,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这篇作文的立意,“立意指导”给出如下参考意见:

      在写作时,我们既可以肯定其一,也可将两种看法综合来看,或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认同材料中前一观点,我们要看到这些位于榜首同学们的可贵之处,图书馆进得多,图书借阅的多,肯定代表这个人很有毅力,并且愿意坚持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如果认同后一观点,我们可以从数据的多种可能性,因才、因自身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上述图书馆数据,若能辩证看待则更好。

       从常规的写作要求看,上述指导意见有“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了“思考和感悟”的对象是“图书馆数据”,而不是高校公布图书馆数据这种行为。二是明确了作文题目具有思辨元素,指导考生和阅卷者要关注考生的作文是否体现了思辨品质。三是明确了核心概念“学习方式”,它是“思考和感悟”的一个“点”。

       “写透”的前提是“写准”。在引导语中,“对于高校公布的图书馆数据,你怎么看”,已经明确了作文的类型是就事论事的评论类文章。就事论事的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写作对象“图书馆数据”发表看法。

       这篇作文一般的思路是:亮明态度—阐释原因(或支持的原因,或反对的原因,或综合评价的原因)—必要的思辨性补充—发出倡议。

       亮明态度,一般使用肯定或否定句式。“我为亮眼数据点赞”,是正面亮明态度,肯定了图书馆数据的价值和作用。“数据背后需谨慎”“数据里面有‘门道’”,虽说是肯定句式,但其价值取向却是建立在对“图书馆数据”持疑义的态度上。“数据不会说谎但会误导”,这是一个先否定再肯定的表达,表明考生对数据持有异议的态度和观点。“莫逐数据上下狂”,是一个否定句式,表明了考生对所发布的数据持否定态度。

       看了一些同学的考场作文,忽视核心写作任务,置明显的“问题”于不顾,答非所问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套板效应”明显,套作现象严重。有的考生在开篇注意到了作文的“问题”,但或态度模棱两可,不够确定;或开了一个“好头儿”,却被“套板”拉着走远了,把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这些问题,是考生“情境意识”不强、思维不灵活造成的;忽略了具体的情境,也就很难想出、写出上面表明态度的不同内容。

       文章的主体论述部分,要服从权衡之后的结果,以“为什么”为重点,充分阐释原因,也就容易把作文“写透”了。

      “图书馆数据”首先是实情的真实反映,“数据不会说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客观反映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程度。基于真实基础上的进馆数据、借阅数据、在馆时长数据,能客观反映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从而对积极学习风气的引导、倡导起到积极的任用。同样,持反对观点的考生,找到两三条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

       这篇作文,还应该再往“高处”想一下。

       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确实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存在。

       有些人认为,高校的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地标;有些人认为,高校的图书馆不只是阅读,更是教育,是置身其中氤氲气质的“场”;有人认为,高校的图书馆是培养一个人阅读习惯、提升人文素养的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认为,阅读素养,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素养;还有人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心脏”,没有了图书馆,一所学校的学术活力不复存在……

       甚至教育部曾提出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任务的要求,鼓励一批高校依托图书馆试点建设一批“未来学习中心”。这将会促进高校图书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意义有这么多,为什么不支持、鼓励“数据”更亮丽呢?

       如果考生能够想到这些高校图书馆的价值,阐释原因也就有话可说了。不但有话可说,把这篇作文“写深”,也就实现了。

       如果抛开这篇作文题目的测试功能来看作文题目的“教育功能”,我觉得,也是这篇作文命题成功的一点。

       一些名校的图书馆“一座难求”,是不是也在激励和引导高中生,选择大学,图书馆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如果考生打算展现辩证的思想,要避免“骑墙”,而应该多从不同的人,学习方式也会有差别的角度,谈如何理性看待“图书馆数据”,如何从“图书馆数据”找到驱使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内存动因。

张宏强工作室
交流语文教学感悟,思考成功教育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