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排列,梯度化设计

文摘   教育   2023-06-14 20:18   辽宁  

分组式排列,梯度化设计

       无论是普通本科批次志愿,还是高职批次志愿,都需要在填报策略背景下,对平行志愿做出合理的设计。

       分组式排列,主要是指对所选择的志愿,进行“冲”“稳”“保”的设计。这在形式上,就可以编成三组志愿,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作志愿组。

       前文曾经谈过,在志愿布局中,应该先以“稳”的志愿组成志愿的“基本盘”,在此基础上,进行“冲”和“保”的布局。以“稳”为主体,上“冲”下“保”,形成总体有序的志愿框架。

       三类志愿组,整体上已经建立起分组式的关系,但还不够精细,因为比较多的专业志愿,即使二三十个专业志愿,仍然需要在三类志愿组内部进行再分组。

       以某一考生填报30个专业志愿为例,当然,填报这个数量志愿的,也是分数比较高的考生。

       如果这位考生把30个志愿中的15个左右作为“稳”的志愿,它们之间不会是零梯度,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想实现比较稳妥的录取结果,也需要把这15个志愿进行再分组,形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形成梯度。

       比如设置成3+3+3+3+3式、3+3+4+5式、3+4+5+3式,等等。

       如何排列,根据本人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个人的心理需要。包括不同专业组之间和专业小组之间的梯度值,也要根据个人在辽宁的不同位次进行个别化设置。在全省的位次所处的区间不同,梯度值应该有所区别。

       像第二种、第三种排列式,小组数量减少,为了增加录取的稳妥性,可以在一些小组之间设置成略大的梯度值。如果内部再略有梯度,更会增加录取的稳妥性。

       如果把其中的6个专业志愿作为“冲”的选择,可以把这6个志愿再分成两组,彼此之间设置一定的梯度。如果保守一点儿,甚至可以分成由两两专业志愿组成的三个小组,形成“冲”的大组内部的“2+2+2”式的小组。

       这位考生“保”的志愿数量,就是9个了。

       这9个志愿,也可以像上面一样,设置成数量不等的小组。整体上,位次比“稳”的部分再有所下降,小组内部再设置合适的梯度,基本可以实现录取的“保”了。

提醒各位考生,在不同的批次,个人在辽宁所处的位次,特别是同分比较多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根据个人的实际,处理好“冲”“稳”“保”的关系。

       以上只是以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不代表所有考生都这样来布局志愿。不同的分数,志愿的数量上可以有所增减。

       对考生来说,有几个录取的临界线(既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位次)需要高度注意:一是C9高校与原“985”其它高校的临界线,二是原“985”与原“211”高校的临界线,三是新晋“双一流”高校以及行业领军高校与一般的重点高校的临界线,四是一般重点高校和省属、市属高校的临界线,五是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的临界线。

       特别是分数比较高的考生,在现时的背景下,还是需要考虑重学校轻专业,以便为本科之后的深造留出更宽的出路。

       在志愿的整体布局上,也要考虑本科与高职之间的“临界”关系。

       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因为高就业率,录取分数会高于本科控制分数线。

       2022年,辽宁省的本科批次控制分数线历史类是404分,物理类是362分。

       历史类高职录取最低分数超过404分的,一共有218个专业(专业类),最高分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热能与发电工程类473分。

       物理类高职录取最低分数超过362分的,一共有1409个专业(专业类),最高分是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482分。

       所以,在安排本科批次的志愿时,也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填报高职专业的想法。如果有,本科批次的最后部分的志愿,与高职批次的前面的志愿,也要形成合适的梯度,以免因为本科批次的志愿录取分数低,而失去高职批次更理想专业录取的机会。

       志愿分组与志愿组、志愿之间的梯度合理设置,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实现“考得好,报得也好”的心愿。

张宏强工作室
交流语文教学感悟,思考成功教育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