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细行,达远方

文摘   2024-05-18 15:26   辽宁  

矜细行,达远方

       距离高考还有20天的时候,想起《尚书》里的几个句子: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这几句的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就像堆一座九仞高的高山,最后,只差一筐土没有堆成,留下终生的遗憾。

       有人说,足球是遗憾的艺术;张艺谋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什么似乎都可以用“遗憾”来搪塞或躲开难以直接回答的刁钻问题,但高考不能。

       因为毕竟对我们来说,我们努力了12年,至少得对得起我们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付出。没有人能说,这12年我没怎么努力,但你留下的每个学段的学业成绩,都在证明,你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努力。“12”总比“9”大吧?九仞亏一筐,遗憾千年;12年的努力也不能随便付之东流,否则,会遗憾终生。终生比千年都长。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才刚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以往的那些,什么成绩,什么名次,都成为过去。

       但这不是轻轻放下,而是重新再拾起。

      《尚书》功亏一篑的故事,还留在今人的词典里,还在我们的口口相传中,足以说明它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是谁给的呢?那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人。功亏一篑的生命力越顽强,它对现实中的我们的警醒就应该越深刻。进化的人类、发展的社会,至今仍然消灭不掉功亏“一”篑的遗憾,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避免功亏一篑,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和努力。

       20天比起12年,一定是非常非常短暂的,但最有价值的,可能真的就是这20天,因为我们坚持之后,才能得到属于每个人的下一步最好的平台,无论就业还是深造。20天敌过12年,一点儿不虚。所以,《史记》里又有这样的话: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它们是用来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到最后衰弱到极点的。

       我们原本很优秀,我们原本很强大,但这种优秀和强大为什么不能坚持到该坚持的那一天呢?

       这个时候,还是需要《热辣滚烫》这部电影来激发我们从未失去的激情。电影台词“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我们就是收获怒放的蔷薇的那些人!

       20天,我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安静地从每一节课中获得丰盈的知识和能力,安静而专注地在自习时训练得分能力而且不厌其烦,安静地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相处,在融洽中让“热辣滚烫”的情绪趋于平稳,不躁不骄,不怒不愠。

       20天,需要我们再努力。

       努力永远不会有尽头,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每个阶段,都会有让你努力的理由,更何况在这个无论是高考还是就业,无论是深造还是升职,都充满着“谁也不服谁”的时代,我们如果自己松懈了,放弃了,结果可想而知:你不进攻,就会被击败!——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

       努力,需要方向正确。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白费。

       你曾经的升学理想,当然是你努力的方向,但这个方向还是有些虚,还需要你用20天的备考让它“实”起来。“实”的最好办法,就是知道自己在什么内容上努力,才能把20天的价值最大化。几次模拟之后我们曾经出现过的低级失分错误,一轮复习过但因时间久了又遗忘的内容,久疏考场计算的迟缓和欠准确,懒于动笔表现出的语言组织的凝涩,最基本得分宝藏的教材和学科知识能力体系疏忽,解决问题最需要的通性通法,还有“我难人亦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亦易我不大意”的心态调整……这些,都可以用这20天“实”起来。

       曲不离口,才能唱出优美旋律;拳不离手,才能献出真功夫。同样,题不离手,才能赢得最后的高考!

      矜细行,达远方。做高考前最完美的自己,让自己没有、永远没有功亏一篑的遗憾!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

张宏强工作室
交流语文教学感悟,思考成功教育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