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漫譚丨舥艚多少事,都付漫谈中——“东魁漫譚”首场活动纪实

文摘   2024-11-01 13:15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编者按


从本期始,“舥艚公社”公众号特开设专栏“东魁漫譚”,是源于上周六在舥艚乾头的一个文化沙龙活动。
上周六,10月26日,舥艚。东山脚下,东魁河边,和着东海的阵阵涛声,首期“东魁漫譚”在乾头空笺书局“开坛”了。首期活动的名称很有“意思”,叫“跟有趣的人对话”,十一位发起人中,有土生土长的舥艚本地人,有各行各业舥艚以外的龙港人,有公务员,有社区干部,有教师,有画家,虽不属三教九流,但也济济一堂。借乾头得天独厚的优美场所,一班有趣的人,一起放松发呆,一起喝茶聊天,“谭天谭地谭自己,谭古谭今谭风艺”。大家认为,“谭”即“谈”,是谈论,也是论坛;“漫谈”就是:随意的谈论,不拘形式地谈体会或发表意见。“东魁漫譚”只是交流载体的一种尝试,随着今后活动的丰富和深入,交流方式也会不断完善和优化。“东魁漫譚”似一个初生的婴儿,需要阳光雨露共同滋润成长,始终期待并欢迎同道同好之士不断融入,让更多的趣味更好的思维汇入东魁河,汇入“漫譚”的阵阵涛声中……
本期首刊由舥艚中学黄吕群老师执笔整理的《舥艚多少事,都付漫谈中——“东魁漫譚”首场活动纪实》,以飨共勉。

陈增旺 提供



空笺书局开新篇


“东魁漫”首期活动在三园社区乾头空笺书局开篇。

开场之前,老同学、龙港市人大机关干部陈庆泽先生,提水、擦桌子,忙得不亦乐乎,老陈公务员出身,有三十多年的基层乡村经验,在“东魁漫譚”出炉之前就有此想法和建议。

书局主人、原龙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亦满先生,为今天的场务活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泡茶、摆果盆,电脑多媒体,都是亲力亲为。这位司法战线的资深法官,平日公务繁忙,还是惦记家乡的文化建设,对于文化植入乡村的思考比较深入,强烈呼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并且身体力行,还在书局特别开设了法律专角。今天的论坛上他从无偿对外的空笺书局说开,“空将笺上两行书”,古人积极乐观的情怀,不正是陈家遇挫不馁的家风?不正是陈家几兄弟求学、创业路上的真实写照吗?


“空笺”两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留白。窗外秋雨潇潇下,东魁河上浪花起。


乾头空笺书局  陈增旺 提供


网红书记先发声


陈增旺这位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干部,凭着满腔的热忱,敏睿的思维,果敢的作风,硬生生地在乾头村打造出“渔夫传奇”这个不老的传说,民俗馆、渔夫广场、又见柒间……皆为乡村精品之作。

陈书记是“东魁漫譚”的发起者,今天主要为大家解说“东魁漫譚”的会标。会标整个图案以“東”字为变化,当中为田,有心田之意,上下左右是四面八方有聚集之意,聚集在乡村。在构思会标中的平面背景时,思想与吴永敏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千里江山图更适合我们千年古埠舥艚,立足于当下而放眼于世界。“与有趣的人对话”,希望有趣的人带给村庄有趣的生活。“乾头慢生活艺术村”,乾头,是龙港市文化艺术活动做的最多的地方,同时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地方的生活节奏慢下来。陈书记深情地说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你的,最后是大家的。有格局,能担当者就是有趣的人。


正是这些有趣的人,搞台海贸易,创外贸业务,带领乡亲们走出舥艚走向世界,使得我们的乡村更美丽。


乾头又见柒间  陈增旺 摄


植根乡土更芬芳


这次活动中有四人原系舥艚乡土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均为舥艚本地中小学教师。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舥艚这块热土一片丹心,闲暇之余对乡土文化颇感兴趣。

缪志木老师,笔名醉云,外号大胡子,文艺界的常青树,在这场发言中,他热情高涨,认为必须做到以文化为魂,旅游为形。我们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比如说文化、文艺、文创、文旅、文教等,加快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突破留不住人的局面,让优秀的乡土文化走出农村,走向“诗意的远方”。还可以依托当地的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特色资源,创作可展示、可阅读、可观赏、可演绎的文化活动。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打造乡土文化艺术节,展现美丽乡村的艺术魅力。

林贤登和黄珍珠两位老师因为校务在身未能及时赴会,但临近尾声还是赶到,精彩的发言成了今天这场“漫譚”的延续。林校长的观点是,文化自信首先要注重本地乡土文化,只有乡土文化做足了功课,才有了家国情怀。家乡的山水相依,海河相伴;阴均山下,那座800多年的治水筑埭丰碑,风采依然;东魁河畔,涛声依旧……一切都是他的创作源泉。

黄珍珠老师说,舥艚不乏有美丽乡村的风景点,而今又有了渔港文化广场及计划中的风情小镇,都在东魁大河这条水系上,如何让她成为一条线,建议开发水上巴士这颇具水乡特色的交通功能,既可以成为风景,又可以方便几个点的贯通,成为舥艚水文化的一张名片。黄老师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文化人的思维来描绘舥艚的蓝图,把今天这场“漫”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黄吕群老师呼吁,舥艚乡土文化研究会和“东魁漫”应在这个深秋有个约定。绵绵魁江为谁去,只为伊人更芬芳。


乾头肆意咖啡  池长峰 摄


跳出舥艚看舥艚


不是舥艚人看舥艚,角度新颖独特,意义更显深远,启发我们跳出舥艚看舥艚。

漫画达人吴永敏老师老家芦浦,对现有“东魁漫坛”的会标设计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表示可以帮助重新设计、量身定做,同时提出文化与商业问题相互解决的观点,建议通过漫画创作和漫画家工作室的入驻,助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诗人、龙港市人大机关干部林天华先生,拿自己家乡大渔与舥艚对比,同是大海的儿子,惊叹于舥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区别于一般的水乡,区别于内陆的江南小镇,区别于钱库,宜山,望里,甚至区别于乌镇和南浔,这是它的特质,亦渔亦耕,亦咸亦淡。他认为打造舥艚乡土文化要讲好舥艚独特的水故事,尤其是提到玩水故事,认为舥艚划龙舟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东魁河河面宽敞,非常适宜此项运动,前期如果做好安全措施,完全可以学习鳌江组织经常性的划龙舟活动。让东魁河动起来,活起来,喊起来,不仅传承发扬光大悠久的龙舟文化,也聚了人气,强了筋骨,亮了景点,找回了记忆,留住了乡愁。


诗人诗意的语言,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东魁长河上锣鼓喧天,争先恐后的龙舟竞渡场面。


舥艚东魁河  陈增旺 提供


文史专家传真经


本地文史作家陈文苞,首先为大家生动地讲解了“东魁”的文字渊源,而后着重从形式、内容及主题三方面作了专业性的指导。

陈先生认为“漫”代表自由不羁的形式,自由才是活动真谛,要真读书和真思想交流,而不是走秀,可以大众集中宣讲,也可以小范围的围炉夜谈,形式上可以灵活自由。讲到内容可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等主题,可以是龙港乡土历史和文化,也可以邀请学者、教授,也可以邀请一些本地专家登坛漫谈。强调要有思想主题,就像创作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建议每次活动要一个主题,给大家一些时间准备,让一个人主讲,其余的人围绕主题发表感想和意见。


文苞老师对舥艚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回忆起童年在舥艚亲戚家的美好时光,就侃侃而谈,谈过去,有童趣、亲情也有深厚的文史底蕴;谈现在,矗立在东魁河畔的法治馆曾经耗去他两年多的精力,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谈未来,更是起劲。琵琶门浪涛急,东魁大河流更长……


陈增旺 提供


老媒体人情更深


龙港市人大机关舥艚籍干部、老媒体人叶俊青老师的发言,体现了对舥艚发展的一往情深。叶老师首先表明了对“东魁漫譚”这一活动载体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对今天下午的首期活动及与会者发言的高质量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场有成果的“头脑风暴”,大家的思想经激烈交流而碰撞出了火花,有益于舥艚包括乾头今后的发展。


叶老师围绕“东魁漫譚”这个活动架构、运作模式及近期活动安排,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一是必须明确“漫譚”的目的和初心。怎么样用好“美丽乾头”,与大家共享这里,共同开心快乐。二是必须明确“漫譚”既是平台,又是窗口,持续组织好各类活动本身是关键。建议不定期举办名家乾头讲座、文化人采风乾头、自媒体走乾头、在外舥艚人聚乾头,用各类公益活动激活乾头乡村,邀请专家进驻乾头个人工作室,完善龙舟体验基地、游泳野外基地,同时处理好与千年渔港码头“渔文化广场”的互动互补关系,以及“请进来”集思广益、“走出去”学习借鉴的关系,共同打造好“漫譚”的氛围。三是必须明确“漫譚”自身建设的运作模式。考虑到名正则言顺,建议将“东魁漫坛”的原“坛”字改为“譚”;建议“坛主”增旺书记作为核心人物,要协同其他十位发起人,共同承担起“漫譚”活动的策划和前筹,并确定一、二位秘书长具体操作;建议“漫譚”每月1-2次,争取“半月谈”,也可“一月一谈”,主要考虑到原定“一周一次”可能太过密集和频繁,难以坚持,特别是话题确定及活动前筹不容易;建议组建微信工作群,每期活动有专人记录、整理台帐、对外报道,在“舥艚公社”公众号上开辟“东魁漫譚”专栏,形成外宣品牌栏目。


叶老师作为宣传系统的老媒体人,有问题都与大家共同探讨,就“东魁漫坛”的“坛”能否改作“”时,几乎是商榷的语气,给人的印象就是谦逊,和蔼可亲。叶老师在舥艚老家有房子,装修入住计划也在今天的漫中,原来也是个有趣的人。


深秋时节,庭院深深,窗外风雨声声,室内群情激昂,空笺书局蓬荜生辉,高朋满座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都是那么和谐,世界上的所有事都成了今天的舥艚事,都付“漫譚”中。



作者黄吕群,笔名“魁江赤子”,舥艚人,中学教师,文章散见于各级文学刊物及报刊杂志。


陈增旺 提供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