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于:左手烟火右手诗

文摘   2024-10-23 07:26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舥艚渔文化广场 刘登棒 摄



趁这个国庆小长假的时间,准备举家回舥艚老家待个几天。国庆那天,可能是受台风的影响,舥艚的天气不是很好,天空阴云滚动,秋雨淅淅沥沥。刚下车,一绺咸腥的味道顺着雨水流进了嘴角,虽然这里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还是有些诧异,舥艚的雨水里竟也有海的味道么?


徜徉在舥艚老家的东魁河畔,空气里顿时写满了轻松与惬意。我抚着河边的垂柳,迤逦的长栏,还有被细雨晕皱的东魁河温柔的波心,真想假装写首诗。


舥艚渔港 池长峰 摄



     家人聚餐的时间到了,品尝着芬芳的美酒,肥美的蝤蠓,各色海货,畅聊着儿女成长,父母健康,家长里短。我想,生活的琐碎,岂非就是拼搏的意义?


“去龙港(舥艚)渔文化广场看一看吧!”姐说。她说她已经逛过数次了。从视频里看,那里确实是青山映带,碧水环流,惹起无数的想象。于是,撑着一把雨伞,沿着东魁河北岸缓缓前行。


左手边,育才路九十年代的落地房前沿全部根据景区标准统一装饰,家家户户的窗台上,只欠鲜花吐艳了。靠河的墙壁上,涂满了渔镇风情的壁画,影印出千年渔港的历史人文。顺手轻触东魁大桥的栏杆,未做停留,这个老伙计横跨大河两岸,拱起的脊梁已超越了百年。


舥艚渔文化广场 池长峰 摄



     拐过郑江,老人活动室里的麻将搓动声和牌友的交流声交织在一起,似乎在诉说着晚年的闲适与快乐。踏上高拱的小桥,貌似大理石的桥面,显得的新颖而俊美。站在桥顶,右侧的东魁河轻蹙烟眉温婉秀丽,十足的江南烟雨韵味呈现在眼前。左侧的民房呢,还是青砖黛瓦与三十年前并无二致。


诗歌是可以思接千载的,但生活总在拼搏中步步前行。穿街走巷,见家家户户大门敞开,或许是刚刚散了酒宴。有在凉亭里闲谈的老人,有在洗车的年青人,有拉着一车腥味海鲜的海头人……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味扑面而来。我们难以苛求,左岸像丽江之畔灯火掩映,像黄浦江畔法式建筑林立,但仍能解读出,近几十年来人们生活的显著变化和更加自信丰富的内心。假若视野再开阔些,靠北沿海已是高楼林立,舥艚人民的生活也早已经今非昔比。如果教育兴盛,实业做强,产业特色化,老家的人对未来将更有信心。



METO秘途舥艚度假酒店 刘登棒 摄



就如眼前宽阔娴静的东魁大河和800多年前的阴均陡门,其前世今生就是江南垟百姓战天斗地赓续努力的一部史诗。晚唐时,江南垟逐渐变成陆地,但常受海潮侵袭百姓无法安生。南宋时,“令汪季良偕林居雅既筑土堰于阴均山麓,外御咸潮,复兴水闸三间,以备水潦”。此后水闸又经数代整修,保证旱涝灌溉,江南垟才赢得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千年的渔镇历史,数十年的烟火人间,所有成长的点滴,拼搏的热忱,全都化作去国怀乡的依恋和浓浓的乡愁。远远眺望大河对面的方城,开始惊诧这便是梦想中的城廓。此时,阴均山颠浓云起拔,对面方城城墙高立,塔楼四角飞檐。一条河流伸向城廓,恍然间看到鱼贯而出的一船军马,领衔大将大喝一声:来者何人?


抬头便已经看到:“中国舥艚,千年渔港”的渔文化广场的大门了。假如从空中鸟瞰渔港经济区,你会更加嗟讶,古老的舥艚已经焕发出全新的身姿。且不说,郁郁葱葱的阴均山犹如绿色巨人守护众生,灰色主调的阴均水闸扼守在山之一侧护卫平安,广场内错落有致的中国风建筑庄重典雅,精致的绿地令人赏心悦目,河滨木色的码头经典怀旧,靠海一侧红色步道热烈而奔放。登上白色高耸的灯塔,远观清澈的东魁河,白墙黛瓦的村居,绿色的阡陌和美丽渔港勾勒出一副天然和人工相辅相成的美景。

东魁河 林贤登 摄



烟火人间和诗情画意在渔文化广场交汇了起来。港区内烧烤烟熏,人头攒动,孩童们兴奋异常,人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音乐营地,乐队和漂亮的女歌手在深情演绎:飘洋过海来看你……我静静的坐着听了好一会儿。出来后,细细查找当年架着两块石板,让大人牵着手过闸门的地方,寻找了老“绞船机”的位置,体味着老舥艚的味道,享受着现在诗一般的人间烟火。


站立在靠海的游步道,朝琵琶山方向远眺。此时,千帆静默的渔港仿佛变成了内河,安享着江南烟雨的轻抚,琵琶门的风急浪涌也变的静悄悄。远远的,舥艚跨海大桥飘然一线,通向山和海的深处……




作者郑中于,舥艚人,外贸界的文学爱好者,新媒体的伪网红。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