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芦浦丨杨乃琦:也谈年糕桥和双节祠遗址

文摘   2024-09-16 07:00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芦浦千年麻糍桥   应重庆 摄


年糕桥是圣僧用糢糍变的吗?


《苍南县志》文物章第二节(古建筑)载:年糕桥位于芦浦镇,系三孔石梁桥,长6.6米,阔1.6米,桥面以三条石板并排直铺,两侧桥墩以不规则块石砌筑,桥沿有“大宋嘉祐七年”题刻。1988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旧志载:北宋时江南河道上已建桥15座,分布于芦浦、平等、望里、金乡、宜山等 九地。最早的建于宋嘉祐七年(1062),因此年糕桥是苍南(含龙港)境内最早建的桥梁,为第一古桥。加之南监盐场设于宋咸平三年(1000)距今1024年,还有报恩院建于唐大中,故芦浦为千年古邑,不虚!

现在的年糕桥是四条桥板,边上二条是老桥板,黄蔼色,有裂点,中间二条石色青白,长度短80公分,明显是后加上去的,这说明老桥板何时断了一根,但翻修于何时不甚清楚。


年糕桥,芦浦人叫糢糍桥。这糢糍变桥有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昔日河对岸有个芦江寺,住持叫“圣僧和尚”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留下:糢糍变桥、锄劈石狮鼻、水井运木头,符伏泥鳅精等神话传说。没有年糕桥前,农民耕作不便,善男信女进香也不便,便有人要求圣僧造桥,圣僧听后哈哈一笑,说这有何难,遂唤小和尚在水缸里摸来三根糢糍,圣僧对着糢糍吹了一口仙气,往空中一抛,顿时化作三条彩虹落在河面上变成三条长6.6米的桥板。桥就这样造成了,因是糢糍变的就叫糢糍桥(年糕桥)。如今二根老桥板上,局部有裂痕,似水浸过的糢糍。奇还奇在桥板有柔软感,二人分站二头,一人发力蹬下,另一头人震感明显,这倒真的。


芦浦是水乡,河道纵横,四通八达。原来小河穿街而过,小桥流水是人们晚上纳凉谈心的好地方。近年填河造菜场,有人建议填到糢糍桥下,我反对。那年糕桥岂不变成旱桥像应家阔板桥一样了吗!后来县文化局拨款清淤、砌石建护栏22档,题刻先贤诗作,有首唐《八至》诗有点意思: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圣僧和尚就是周思铎,法名宝英。据1993年翻修和尚坟时出土文物“圣僧塔砖”上载:塔,皇宋天圣中元甲子年勾当僧宝英并周思铎。天圣中元甲子是1024年距今恰一千年。而年糕桥沿刻:“时嘉祐七年岁次壬寅十一月甲辰朔二十一甲子树特记矣勾当僧加遂首座僧如及住持沙门良辰石匠杨小”。也就是说圣僧死后38年才建年糕桥,年糕桥至今962年。传说是传说,大话无柄,不必认真。试想近千年前芦浦还是人烟稀少之地,先人们是如何将这6米多长,重达数吨的大石板从山里运到芦浦又如何安装成桥?那时可没有起重机呢,只有葫芦吊。

2024年9月5日于龙港


芦浦坊表残柱   杨乃琦 摄


双节祠遗址考


当你走在芦浦街头,就在农商银行前方,便可看到二根粗壮的石柱耸立在

那里,古朴兀突,引人瑕思,脑海中不禁在想,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在这里?是哪个年代的?


坊柱高约 4 米,二根对称,总宽 4.8 米,柱阔 40×40 公分,四角抽线有凹纹,上有对称孔洞为横梁插孔。


杨道敏先生认为这是“南监杨士荣双节祠牌坊遗址”。有应德成《双节祠为杨士荣姑妇陈氏倪氏作并序》诗为证。序曰:陈氏、柘园陈会魁侄女,年十九,夫杨士荣亡,矢志不二,一孤,甫八月,百苦抚之,娶妇倪氏,孤又亡,二孀吊影,闾里共为饮泣,宜表正以敦化者。


芦江江水咽不流,芦江孤月横高秋。月白江清风惨淡,荒庐摇落哀鸿愁。
芦江杨家有孀妪,柏舟矢志头今素。自从十九背夫君,历尽冰霜无旦暮。
当年一决事何难,八月呱呱谁与完。北堂况有老人在,纵经沟渎婚能安?
下宫高义千古烈,女流皎皎争夸节,灯火寒凝四壁秋,炉灰痛拨三冬雪。
怅怅黄云黯不通,沙鸟哺乳又成空。孤儿三十先朝露,肠碎江村泪雨红。
妇姑对影吊空房,络纬啾啾哭二孀。哭声上彻天为楚,破屋阴飞六月霜。
犹有遗孙一线存,梵梵孤寡不堪论。萧然衣食更为命,秋月寒江照一门。
一门双节良非偶,姑今逾六姑望九。问俗何年风使来,无钱难发里胥口。
哀哉野老重哀哉,只今谁筑怀清台。幸际神君首风化,早遣征书海上来。


事情是这样的:明万历年间芦浦(芦江)杨士荣娶柘园陈会魁侄女陈氏为

妻,陈氏十九岁时杨士荣去世,留下遗孤八个月大,陈氏矢志不二,百苦抚之;及长,娶媳妇倪氏,后儿子在三十岁时又逝,媳妇也成寡妇,上还有老人要持奉、抚养,还好留下一个遗孙一线存。“一门双节良非偶,妇姑对影吊空房”。闾里共为饮泣,因宜表正,以敦教化。故立双节祠牌坊于芦浦茶灵堂附近,以表彰二孀妪之节操!


四百多年过去了,岁月轮回,几经寇火,仅剩二根残柱遗存至今。牌坊塌

于何时?无从查考(解放前后一直这个样子),这又是一处不尽的乡愁,见证了芦浦真是千年古邑也。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久将来,残柱将被拔除,改造菜市场,那时,连“乡愁“也没有了……。


注:应德成,金乡人,应氏七世祖,号越山,明隆庆丁卯(1567)副贡,

刘师召弟子,仙居百岁人瑞陈彦生之外孙,曾撰《昆庠语录》等,工诗,以选贡授广西桂平县令,98 岁卒。其孙应端秩,字允常,副贡,1644(甲申)知宜宾县。


2024年828日于龙港


作者杨乃琦,芦浦人,退休干部。已出作品有《南监杨氏》《人文古镇话芦浦》《翰墨雅韵·苏渊雷墨迹选》《中国现代宗祠·苍南卷》《苍南县家训族规选注》《鲸头杨老爷》《陈高》《千年芦浦》《江南风情》《自适文存》等。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