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畅:畅所“育”言——我的若干教育教学观
文摘
文化
2024-10-16 07:03
浙江
(一)
(1)接纳不了自己孩子的普通和平凡,认为教育有无限的可能性(包括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任何素养都要从娃娃开始培养,越早越好);
(3)过早的把读书与就业联系起来(事实证明:多数人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一样);
(4)不分情况,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
(5)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的品行、素养和心理;
(6)把素质教育等同于音体美课外培训(其实,绝大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音体美课堂上,如果能够认真学习,体育和艺术修养就足以应对社会生活了)。
习惯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习惯是把双刃剑,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不好的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让人戒不掉,忘不掉。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
好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好习惯是一种财富。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好习惯是一种能力,好习惯是一种力量。好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好习惯是一种美的诠释,智慧的行为。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好习惯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优秀就是一种习惯。人的一生是由大大小小的习惯组成的,习惯的好坏决定了人生的质量,好的习惯往往使一个人走的更好更快,离成功更近。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三)
(1)有些家长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其实是关注自己的面子,比如跟风择校;(2)有些老师看起来是为学生好,其实就是为自己好,比如热闹送考;(3)学生厌学,不想去学校,大多数是因为理解力差,上课听不懂;
(4)教师厌教,不想教书,大多数是因为教的不好,不受学生欢迎;
(5)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越早越好,迎合了早教机构的需要;
(6)推广精准教学与智慧学校创建,满足了信息技术设备的推销。(四)
(1)所谓的实验班、创新班、卓越班等,其实就是不同层次的重点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
(2)所谓的实验学校、国际学校、集团校或名校的某校区,其实就是一个“噱头”,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家长眼球;
(3)所谓初中的“五四班”,高中的“小高一”等提前招,其实就是小学读五年,提早读初中,高中读四年;
(4)所谓的“精准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学围绕考试,课堂瞄准“考点”,考什么,教什么,教的就是考的!”;
(5)所谓的“教学质量评价”,本质上就是考试得分统计(几个“分”和“率”),为了体现“全面分析”,再加一点“问卷调查”;
(6)所谓的假期“夏令营”、“冬令营”、“兴趣班”、“托管班”等,其实大多就是补习。
(五)
时下,很多地方打着办人民满意教育之旗号,花重金引进所谓的“优质教育”,大张旗鼓开展合作办学,轰轰烈烈举行挂名或挂牌仪式,让人觉得很有眼光,很有思路,很有力度。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边远地区或教育落后的地方,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越是在城市和经济发展地区,这种现象越是盛行。这种情况,确实值得深思!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长白山的人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土壤,是因为种植于长白山。离开长白山进行移植,还那么有价值吗?
(2)文化,是人造的第二自然,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发展的土壤。文化是人造的,但不是一个人创造(设计)的,是靠集体打造,长期积淀生成的。靠理念移植或一两个人指导,能轻易改变学校?
(3)如果依靠某个名校挂名或托管真的很管用,那整个区域办一所学校或统一挂一个校牌,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很多所谓的“名校”,不是学校办的好,而是生源好!过于热衷挂靠与挂名,实质上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短期行为。也许,是因为政府有钱而任性!
(1)普适性的育人理念:尊重差异,接纳平凡,培养幸福的普通人。(2) 教育教学方向:为思维而教,为素养而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3)教研行动方向:课堂中的问题,就是“课题”。有思考的行动,就是研究。教研的生命力,在于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4)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情怀引领,听说读写,从学会教到教会学,从明师走向名师。(5)打造“三味”课堂: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建设“三型”学校:激励型德育、思维型教学、服务型管理。 (6) 思维型教学、品质化课堂的“三维”、“三育”和“三化”。关注三种思维:学科思维、学习思维和学生思维;践行三种教育:思维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灵教育;体现“三化”: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图片作者提供
(七)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关于“教、学、评”变革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1)在不断提出教学方式变革,关注“怎么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一节课或一个学期到底教了什么,值得关注!
(2)在不断提出学习方式变革,关注“怎么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想学才会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
(3)在不断提出评价方式变革,关注“教的怎么样”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真正的教学质量,不是当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带给学生将来的影响。
(八)
(1)“色”,即看得见的育人环境。主要体现在干净整齐的温馨校园和精心布置的人文校园。
(2)“香”,即听(闻)得到的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等文化气息。
(3)“味”,即感受得到的校园书香味、课堂学科味、教研学术味、教师“先生味”、活动教育味。
图片作者提供
(九)
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图片作者提供
(十)
(1)家庭教育: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补充,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延伸与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的脱节,是教育的最大浪费。
(3)家庭教育:不重教,重在养,重在育。教养,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陪伴,是一种悄然无声的家庭教育。
(4)家庭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本,首先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管理和鼓励教育。家庭教育的三个重心:营造环境、交友建议、习惯培养。要重视培养孩子“三吃”涵养:吃饭、吃苦、吃亏。努力培养孩子三种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敬畏意识。
(5)家庭教育:爸爸提供方向感,妈妈提供幸福感。母性之爱:培养德行礼仪,品格气质;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思想奠基。父母的修养和习惯,往往是最好或是最坏的教育。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6)家庭教育:不能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锁裹挟,家庭教育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早期教育,要适时适度,并非都是越早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教育,是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巧妙的忍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执着的栽培自己。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陈敬畅,男,苍南人,大学文化,原苍南县教学研究室主任、教科所所长。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