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云碎语 | 越剧《龙港的春天》观后感

文摘   文化   2024-09-30 11:47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缪志木 提供


一直以来,总认为传统越剧是穿古装的,说的都是前朝的故事。没想到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与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联合出品的越剧《龙港的春天》还可以不穿古装演出的。他们大胆地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的元素,使得传统艺术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这真的是一次在守正中创新。整个剧本的演绎不管从舞美、灯光、乐队、唱腔、剧情等方面,也都值得点赞。

先说剧本的标题,值得点赞。这里的“春天”,有好几层意思:一是指龙港的春天来了或者说龙港正是春天,含有“春”的意象;二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春天的故事》的续写,整场戏的乐曲中就时不时插入这一旋律;三是龙港设市后每个龙港人心里的“春天”;四是暗含繁华似锦的春意;五是对改革开放的纪念,龙港,正是“因改革而生,伴改革成长”产物吗?


缪志木 提供


再说跌宕起伏的剧情,值得点赞。陈小梅的丈夫林顺天迫于生计,狠心甩下患病的母亲、温柔体贴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外出打工三年未归。陈小梅为了照顾患病的婆婆,将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到处打工,一天也赚不得几个钱……那种艰辛,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来去龙港创业前的“老板”(包括我的妹妹和妹夫他们),他们家庭的处境真的是跟剧中人陈小梅的家庭相差无几;也想起了刚龙港创业时的表哥一家,钱未赚到,家里一点值钱的东西却被一场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想起了从航运公司下岗后的堂哥,在龙港苦苦挣扎的情景……那眼泪就没办法止住……难怪,听说很多办企业的老板,都在现场泪流不止。


上过高中的陈小梅在政府和王大海及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办起了企业,几年时间,生意风生水起。从原来的礼品包加工厂升级为礼品加工厂为了让企业再度升级,在王大海的支持下,陈小梅竟然要转业制造微晶玻璃,为了烧出让厂家满意的微晶玻璃,结果将整个企业烧没了,炉熄了,企业马上面临倒闭的风险……你说一个企业老总,连几个钱的电话费都缴不起了,这是何等的悲催啊!还好,在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企业起死回生。我想,政府和乡亲们真好啊!


第三是剧情中的人性美,值得点赞。陈小梅在自己负债累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到处借钱给工人发工资,这是多么善良企业老总!王大海为了陈小梅竟终身不娶,为了帮助陈小梅渡过难关,到处想办法借钱,还把自己卖给了因为不喜欢而已经退婚的娃娃亲李金花啊!作为情敌的李金花,在陈小梅陷入困境时,竟伸出热情的双手……


缪志木 提供


新编越剧《龙港的春天》是以龙港的改革发展为背景,以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主线,通过一位极其普通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政府和乡亲们帮助下,从渔民转变为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剧情跨越了近四十年,通过几个主演之口道出了剧中的龙港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展现了从几个小渔村成长为龙港市的蝶变。  


仅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讲述近四十年的故事,从凄婉的小渔村离别,到龙港的制度改革,再到今日的“凤凰涅槃”,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要给这个编剧、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点赞再点赞。


身为龙港人,亲历了龙港的诞生、改革与发展,对剧情所呈现的粗线条是认可的,对于某些细节的描述,在感觉上有点微词,比如开剧前的几段唱词,讲“龙港”很穷的。应当说当时很穷的是还没有“龙港”这一名字前的几个小渔村,正如童谣所念:“方岩下,方岩下,只见人走过,不见人留下。”还有“灯不明,路不平”什么的,那时期确实很穷。但自从有了龙港这个名字开始,这一个由农民造城的小镇,便名闻遐迩了,仅仅三年的时间便赢得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称号。

缪志木 提供

还有一处细节的演绎,林顺天外出打工三年未归,陈小梅把两个孩子装在箩筐里出去干活,这里是否有点不合逻辑?请问这两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生的?就算是林顺天外出打工之后生的,三年了,那孩子也应该有三岁了。三岁的孩子还坐在框里抱在手里吗?


当然,剧本也是文学的一种,文学的创作应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上面的“微词”可以不再计较,但不合逻辑的地方是否应该改改?


2024924日深夜写于舥艚


缪志木 提供


作者缪志木,舥艚人,小学教师,文章散见于各级文学刊物及报刊杂志。



   醉 云 作 品 专 栏  

(点击下面标题链接)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