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铜青:屋后的小河

文摘   2024-09-07 08:55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图片来自网络


屋后的小河,宽约10多米,长,就难以说清楚了。从屋后往北走20米,拐一个弯,往东,进入金钗河,进闸门,入海。至于源头,起码有两头。南山,鲸头山、濛州山,或者他们后面的崇山峻岭。西山,桥墩水库、天井垟、泰顺。这一瓢水,你问,它的源头来自哪里?谁说得清楚!就像手指头的一滴血,是动脉的,还是静脉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分不出源头。我就是喝这条河的水长大的。出生在韩家垟,搬到陈家宅,又回到韩家垟,最后定居朝西屋。这几个地方的河流不是连着的吗?


河流的第一功能是饮用。人们,不吃饭,仅饮水,能活10天。水是生命的源泉。从古至今,到上世纪末,农村的人们都饮用天然水。每家有口大水缸,装一担水,磨上明矾,吃上三五天,下面淀下一层淤泥,清洗后,又挑一担。喝水、烧饭、洗碗,都用这缸水。农民野外作业,图方便,习惯喝生水。渴了,到河边,双手作瓢,捧一瓢水,喝个饱。水流能自然净化,比水轻的,浮在上面;比水重的,沉了下去,水体清沏。春夏水多,而时浊;秋冬水少,而长清。40后、50后、60后的老年人,谁不是喝河里的水长大的?现在农村也吃自来水,一笼头一扭,水哗哗地出来。农村,城市都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水流的重要功能是灌溉。梯田,是自流灌溉。平畴,是人工灌溉,后来发展到机械、电动灌溉。几千来,农村的水车,逐渐改进,人踩轮轴,车板将河水刮进车筒,流到田里。水车尽怎么改进,一个人的辛苦,顾不了3亩稻田。后来的抽水机、电动机,电脑遥控,再后来,瓜园、果园的滴灌,喷灌,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率的利用。科学技术解放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生产力。所以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农业八字“宪法”,“水”摆在前面,说明水对粮食增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古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农村,未通公路的漫长岁月,农村的运输工具是船只。木船、河泥船、机动铁板船,运送肥料,农产品。旧社会,医生、教师、乡绅、警官坐长船,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体力劳动的人,不坐长船,坐不起,也没资格坐。赤脚农夫坐长船,闹天大的笑话!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内河出现小轮船,有载货的,有客轮,也有客货兼载的。从方岩下,经李家垟、宜山、钱库、到金乡的方金线。也有从方岩下,经刘店、缪家桥、芦浦、到钱库的方钱线。这两条线的船只都经过朝西屋村,我现在住房的后门。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我从方岩下往象岗走,乘铁板小轮船。船开到朝西屋地界,前面东拐,就是金钗陡门河。小客轮不听老大的使唤,拐过头来,直往东冲。船上有人喊,“老大,开错了,不是走陡门河呀!”船老大也说:“我也知道不能向东,水流把船冲下去呀!”船只失控,船客恐慌,一些人站起来,船只晃动。总算有人冷静地喊:“大家坐下去,不要慌。老大,转舵,顺流往南岩靠……”很快,船靠向南岸,有人抓住南岸的水草,小客轮才停了下来。天气预报,明天有台风暴雨,今天金钗闸门提前开闸放水,高落差的水流使小客轮改变了方向。客人上岸,有人牵缆绳,船只调头,到直河,客人重新上船。安全行驶,安全到家。那艘船十几个人,生命堪忧。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呀!一晃30来年!


有一段时间,农村副业发展,晴伦布角料褪色水下河,河道污染,死鱼烂虾,飘浮水面,夏天酷热,臭气熏天。2016年,浙江省组织“五水共治”。龙港狠抓污染水治理,铲除污染源,清理污染水,建立河道领导责任制,设立河道责任牌。今年6月,龙港市进行城区内河分段清淤。把河水排干,将污泥浊水抽干,换上清洁水。每天,有专门船只,捞取水面漂浮物,做到河底、河面两清洁。


秋天的早晨,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到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清风徐来,河面掀起鱼鳞似的波纹,一轮又一轮地由南向北起伏着,绸缎般抖抖地过去。十几天没下雨了,水体清沏,游鱼可数。晚上,两岸彩灯齐放,和岸上高楼的灯光,交相辉映,河面波光粼粼……生活象小河一样的安宁而平静。


2024年9月2 日于龙港


作者王铜青,笔名杨青,龙港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温州晚报》《今日龙港》《龙港文学》等发表。

本期特约责编:王立新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