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诗容:兑糖

文摘   文化   2024-09-12 07:00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龙港  池长峰

当你看到标题这个词,有所不解而疑惑。因“兑糖”一词,是由社会事实的自由职业而来的被“命名”,谓曰:“兑糖”或称“兑糖客”。这个词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就被消失了,因为公社化生产队社员不能单独外出做生意,所以兑糖只好呆在家里过集体工分制劳动。
过去的兑糖客,在乡村出身低微而又极为贫困的家庭,除有几分自家田外,也难能维持全家生计。但有部份贫苦佃户,他们想方设法向求财主富农租种田亩,约定一年多少谷租。“谷租年年加,如果不给,恐怕明年不给你种,一年累到冬剩下粮食无几”。这有点相象劳工模式,叫“种租田”:另有一种,代财主种田。断定全年工钱多少,折谷付给,叫做“代长年”。并且要留住财主家里,农活干好,还要打杂,睡在柴仓间,吃得剩饭冷菜,身处苦境,有谁受过这般生活?有则民谣:“财主嬉嬉穿绸衣,穷苦人家饭粒稀”。笔者联想到早年高中课本上仅记两句:“卖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这也是描述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你想全家老少能糊口,天天伤心苦恼,忍气吞声受累,生活在底下的则无法形容其苦难困境。
做兑糖这种别具类色的小贩生意,并不是他们自己愿意去干这行的。由于家境穷到极点,而处于无路可走,逼出来的一条出路。说起该行,名声也难听,既被人鄙视,又是自己脸皮也羞愧。似乎是三十六行以外的行当,给社会上认为十分低贱的流浪叫卖郎。因此,做这行的人,出门都是起早摸黑,怕碰见熟人害羞,所以都到异乡去,过了个把月回一次,把钱交家里安顿好生活又出去,往返连续。江南地兑糖客都到福建赚吃,散布在闽南闽北和闽东等地,串街游乡挨门逐户,以叮叮铛之声为叫卖。


照片来自网络

职业虽低下,但须经介绍才能进入这个行当,或者有亲朋戚友做兑糖的,跟他出去先学点规矩,且要真心实意拜某某为老司,才可在江湖上混迹,兑糖自有“班派”。它有一套规矩术语,你不懂这套规矩,必定会被业内逐出去,甩掉兑糖篰。因此说,先要认定班内某某是你的司父。行业虽然不起眼,但要想学得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凡事皆有师,无师不成道。
叫卖有套生意经:
叮叮铛,叮叮铛!(打糖刀与小铁锤摇动的声音)
讲:大家来兑糖,来兑糖!念:猪头骨,破布沫;旧铜、旧铁、旧衣裳。讲:兑糖、兑糖,兑点糖儿吃吃!念:糖儿桂花香,敲点给嘴尝尝;
麦糖润喉止咳嗽,味道甜甜又清凉。宝宝乖乖,屁股拍拍。媄媄笑笑,糖儿就来。
叮叮铛,叮叮铛!
现在可明白“兑糖”的词义了?它利用破旧废品的东西来兑换饴糖,以食品换废品,再把废品送卖换取钞票。通过交换转化方法,获取一点毛利。这与上古社会以物换货,以货换物及以物换物的经商理念相似,所不同的是兑糖流动面较广泛,山城乡村,处处有叮叮铛,兑糖客足迹遍异乡。

龙港  池长峰 摄


该文转载2023年8月29日“嘉雅艺术网”

作者徐诗容,龙港人,龙港市三味书坛书画院名誉理事、市书法家协会名誉顾问、市作家协会顾问、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