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芦浦丨杨乃琦:芦浦的桥与井

文摘   2024-10-14 09:27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芦浦东门垟双桥    应重庆 摄


芦浦的桥


芦浦境内,河道纵横,水网交错。以监后垟河、林家院河、石路河、儒桥头河、南宕河、东门垟河、芦浦河、黄楼下河、前垟底河等河道组成主要蓄水网络,全域河道长38公里,水面面积34.2万平方,蓄水量78.66万立方,河道平均宽度9米,平均水深2.3米,正常水位2米。河道通畅,御洪排涝能力较强,系典型的江南水乡。


芦浦大小桥梁不下50座,最著名的是年糕桥、十板桥、东门垟的三夹二桥、迥龙桥、博士桥;南宕有河坭桥;监后垟有北门桥、种福桥;林家院有马鲛桥、思源桥;黄楼下有龙凤桥、隆庆桥等等。


年糕桥,本地叫糢糍桥,建于宋嘉祐七年(1062),系苍南县境内最早的一座桥梁,距今962年,南侧桥沿上刻“时嘉祐七年岁次壬寅十一月甲辰朔二十一甲子树特记矣,勾当僧加遂,首座僧如及住持沙门良辰石匠杨小”。附有“文保碑”,苍南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公布年糕桥,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曰:该桥系单孔石梁桥,南北走向,长6.6米,阔1.6米,桥面用三條石板並排直铺,桥台以不规整块石疊砌,桥梁一侧有大宋嘉祐七年(公元一O六二年)题刻,该桥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至于年糕桥是“圣僧和尚”用糢糍变的,那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圣僧和尚(周思铎)死后三十八年才建年糕桥的。(详见拙作《年糕桥是圣僧用糢糍变的吗?》一文)


芦浦还有一座桥叫“阔板桥”(十板桥)今圮,令人难以释怀。该桥在原应家祠堂附近,桥沿题刻“文明桥”字样,这桥应该称十板桥。江南垟的桥,用十条石板铺成的不多见,其阔度可想而知。桥旁有一古榕树,树龄应在五百年以上,数人合抱不过来。树基部有一树洞,内可藏人,平时香烟缭绕成了“树神”。大榕树浓荫覆盖整个桥面及四周,榕树根须沿河岸砌石延伸至芦浦老街。每当赤日炎炎,桥面凉风习习,村民们袒胸露背,或躺或坐于桥沿石板纳凉聊天,中间行人穿过两不碍,蝉声阵阵,似琴非琴,一蝉始奏,百蝉齐宣,袅袅余音,爰滌烦襟。笔者童年时在阔板桥上捣泥人嬉爽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后来大榕树在大炼钢铁时被砍掉了。前几年造公路,路从桥边过,桥变成了旱桥。再后来桥面上堆布角,小孩玩火把“布角”烧着桥板发烫时,消防队赶到喷水扑救,热胀冷缩,桥板断裂成废桥,应家村民用水泥浆涂抹,仅露出二块桥板,现静静的躺在芦浦盛发花园附近成了“乡愁”。


史料有载的元丰桥及黄珣舍桥,就是芦浦水门桥在现今报德道观附近,近年填河造路,桥也不见踪影,沧海桑田了。


浦二井(杨八万饮马池)  应重庆 摄


芦浦的井


光芦浦村就有一井、二井、双井等,最有名的是二井,最传奇的是一井,凑一个一墙两井相连互通的暂称“双井”。


宋朝古井一井在芦浦文化礼堂后,原称胭脂井,因井前有娘娘妈殿。传说娘娘妈用此井水洗脸,洗尽胭脂花粉故称胭脂井,也叫一井。


《一井记》:芦浦千年古邑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有年糕桥、国相牌坊等文保单位,或卧或峙,似诉辉煌历史,水井有:一井、二井、双井;其中一井又称“胭脂井”。因井前有娘娘宫(现改为太阴道观),此井水系“娘娘姆”用来洗尽铅华之用故称胭脂井,井水清冽,久旱不涸。

又传:宋仁宗年间建芦江寺时,圣僧和尚施遁土之术,木头从井里出来,堆积如山时;小和尚喊声够了够了!最后一根木头就卡在井底出不来了。据说旱时井底隐约可见木桩云。

略书俚句,是为记。


芦浦的井以二井为有名,是一口15×20米的长方形古井,井底铺有石板,四周筑有围墙,水深1.5米,水质清冽、甘甜,比自来水好喝多了。过去没有自来水,芦浦老街、新街居民及附近村民均到二井挑水吃,夏天挑水要排队;附近村庄做佛事都到这里“请水”。二井里不准洗衣服、洗澡,村民自觉遵守约定俗成,互相监督。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弃之不用,水质就不那么好了。据传说,二井原为元泰定年间芦浦杨八万财主的洗马池,后家道中落,洗马池积水变成井,因有一井在先,故称二井。现在的二井,井水发臭死鱼很多……

《二井记》:芦浦千年古邑,历史悠久,北宋咸平三年之天富南监盐课司,徙于此地。与天富北监场之永嘉场相埒,故称南监。每当秋季,浦之两岸芦花似雪,美不胜收,故又名芦江。宋有城,明设市,即南监市,明清迄今,人烟稠密。
沿海多卤地,淡水稀缺,于是水井成为居民生活中非常重要之设施,芦浦亦然,兰若报恩院后,原有一井,供娘娘妈梳妆之用,故称胭脂井。此井称二井,有别于一井也。二井始创于元代泰定年间,去今已近七百年矣。其时此地有富人名曰杨八万,有良田千顷,粮仓五幢,富甲江南垟,乐善好施,赈济困苦。家丁逾百,马匹甘馀,就地挖池,以供洗马。大池占地亩馀,缭以垣墙。斗转星移,几经兴衰,缩成一水井也,清冽异常,约定俗成,不准洗滌,专供饮用,有佛事者,亦来请水,可谓圣洁。自从通自来水后,此井弃之不用。惜哉!此古迹也,佥曰宜修旧如旧,留住乡愁,于是醵金修葺,恢复原貎。有禆于思源,故撰文以纪之,勒诸贞珉。是为记。


双井:芦浦村除了一井、二井,还有个“双井”,你问芦浦人双井在哪里?80%的人不知道,且听余简单道来。芦浦除了“三仙”还有“三俊”,何为三俊?杨万和的杨文良(在巴西)、杨源利的杨乃瑚,养生堂的陈银章也,乃瑚居中,乃瑚(余大哥)与文良后门相通;乃瑚与银章一墙之隔,墙之两端各有一四方小井,虽浅,但水质清冽,可供洗滌,盐份重很少饮用。故暂名双井。墙上有洞,供互递点心、水果之用,足见两家之情谊……。


芦浦其它村应该也有水井,没听说有名的。县后有个娘娘浃(池塘)时间久远,不知何时形成,水质清冽,久旱不涸,现用青石围成栏杆象一口井似的保护了起来……

 

2024925日于龙港

芦浦邻家水井  应重庆 摄


作者杨乃琦,芦浦人,退休干部。已出作品有《南监杨氏》《人文古镇话芦浦》《翰墨雅韵·苏渊雷墨迹选》《中国现代宗祠·苍南卷》《苍南县家训族规选注》《鲸头杨老爷》《陈高》《千年芦浦》《江南风情》《自适文存》等。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