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庄厚土丨杨敬秀:兄勤讲肄,弟计奇赢——刘绍宽的三位舅舅

文摘   文化   2024-10-26 07:01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编者按】

“舥艚公社”公众号开设专栏“厚庄厚土”,专门刊发研究和涉及刘绍宽先生的文章。

刘绍宽,字次饶,号厚庄。厚庄是一个人,是一摞文献,更是一个厚厚的村庄,厚庄是温州(特别是龙港)这一片倾注了众多像先生这样贤达之士的智慧和情感的厚土!厚庄先生心无旁骛,淡泊名利,扎根乡土,造福乡梓,因热爱而坚韧,因坚韧而厚重。厚庄先生是龙港最具代表性的精神面相。

本期推出龙港市刘绍宽研究会会员、龙港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杨敬秀的最新力作《兄勤——刘绍宽的三位舅舅》,以飨共勉。

龙港市平等张家堡 照片来自网络


今龙港市平等社区张家堡后仓的杨家,是刘绍宽伯母(养母)的外家。刘绍宽曾说:“余舅家杨氏,诗礼之族也。”刘绍宽养母的三位亲兄弟,便是刘绍宽的三位亲舅舅分别是老大杨逊伯、老二杨愚楼、老三杨筠坪。三位都系张家堡豪绅杨配篯与李宜人所出。长子杨纯约,字逊伯,号小溪。次子杨纯谨,册名镜澄,字仲愚,晚号愚楼。三子杨纯敏,册名镜清,字叔平,号筠坪。他们都幼习诗文,志在科举,著籍学官。刘绍宽对杨家的诗礼之族的生活范式,做了很生动的诠释:绍宽每忆诸舅兄弟定省之暇晨夕怡怡署月之夕列席中庭与谈经史文字家掌故名人皆娓娓可列坐曝南檐下亦如之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刘绍宽得以成为一代教育家、一位著名的学者。


刘绍宽出生未满周岁,生母薛氏便去世了。“在襁褓,未解桮棬。”这是不幸。不幸中的万幸是,刘绍宽出生第二年便被带到张家堡抚养。这要感谢两位女性。第一位是他的祖母。“祖母怜之,为谋就外家居焉。”由于她的谋划和全力支持,杨氏得以顺利回到张家堡的娘家。第二位是他的嗣母杨氏。“先妣抚为己子,鬻之外家。”由于她的含辛茹苦,刘绍宽得以“少依外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她们成就了如今我们所认识的刘绍宽。因此,对于张家堡他母亲的外家,刘绍宽一辈子念念不忘,无论身在何处,他总是萦绕于心,萦肠惹肚。特别是步入中年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以相同的语词、相似的语句,在诗文中表达这种情怀。如《先妣事略》:“绍宽少依外氏。”《五十述怀百韵》:“尽室外家寄。”《杨君甓墓志铭》:“余生期岁母育外家《钱世励墓志铭》:“余少依外家杨氏。”《六十书怀》:“少长于外家杨氏。”《林友声先生暨德配孺人六十寿序》:“余少依外家杨氏”《文林郎杨墓志铭》:“绍宽周岁先母育舅家”《鲍竹君传》:“余少长于外家。”《节母徐孺人七十寿》:“余少舅氏,于诸家事知之甚悉。”张家堡,张家堡的外公舅舅家,尤其他的三位亲舅舅,深刻地影响了刘绍宽的成长,在他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张家堡外家,刘绍宽得到各种关爱,尤其是三位舅舅的关爱。“尽室外家寄,矜孤舅偏。幼方卵翼,长为篇。”刘绍宽孤儿寡母虽然寄居篱下,但是,舅舅们对他们却怀有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诸舅亦友爱綦笃。”在刘绍宽幼小时予以庇护,长大后又教他读书写字。直到五十三岁时要移居平阳县城,他仍然记得:“诸舅教诲之,辟咡常在侧。”时常想起舅舅的谆谆教诲。因此,刘绍宽说:“绍宽于舅氏舅甥父子也”可见感情之醇正深厚。那时,三位舅舅都还没有儿子。刘绍宽来到舅舅家的当年,表弟慕侃,诸位舅舅对他们仍然一视同仁,“一如昆季。”


 林勇提供


一、大舅父纯约


杨逊伯是刘绍宽的大舅父,自少颖异,思维敏捷,写文章,提笔立就。逊伯十八岁,补博士弟子,为了进一步深造,其父又安排他外出寻找名师,拜于瑞安孙太仆侍郎兄弟门下。平阳县令陈友诗见了他的文章,很是欣赏,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师兄弟。后来陈友诗辞官离开平阳,数年后,逊伯参加秋试,杭州相遇。陈友诗感叹道:“何君犹未第也?”为逊伯鸣不平


既然科举之路不通,逊伯索性闭门谢客,专心讲课授徒,二十余年,年年有弟子著籍学官。逊伯教书育人,谆谆善诱。杨悌八九岁时,跟随其父逊伯诵《诗经》,读至《东山》、《江汉》诸篇,逊伯则击节和之。后读《左氏春秋》,逊伯先为讲解,口讲指画,以引起杨悌的兴趣。到第二天再朗诵复习,就全都记住了。杨悌童年不喜欢读私塾,却喜欢在其父亲身旁读书。杨悌说,他小时候粗解文字,是他父亲启发的结果。


逊伯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从少接受其父亲的教诲,平时谨言慎行,从不与人忤逆抵触。他经常以其父的训语和事迹来告诫他人。邻居有紧急事情,则热心予以帮助。他平时不喜欢去城里走动,也不去拜谒地方长官。他交友谨慎,更愿意从书本中寻找人生乐趣。逊伯自少年时就会写作骈丽文字,间或写一些长短言及古今体诗,然而作品不多,作了也不自存录,因此传诵于世的也就更少了。


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去世,五十八岁。增生功保举训导,后授为文林郎。


杨镜澄(愚楼)的手迹


二、二舅父纯谨


杨纯谨是刘绍宽的二舅父,他恢廓大度,有过人之才。吴庆坻这样评价他:君之学,日省身。君之才,能治军。君之望,释众纷。君之泽,流乡枌。


“君之学,日省身。”同治四年,纯谨补县学生,不久食饩,文誉大起。瑞安孙衣言与杨配交好,见纯谨所作的文章,非常惊讶。孙衣言任江宁布政时,招纯谨到他的官署读书。孙衣言告归,又命他入其家塾,与其房族子弟共学。纯谨沈潜颛静,覃研群籍,学问越发精纯。然而,数次参加省试,却没有考中。戊子应京兆试,又报罢。纯谨慨然曰:“吾不得志于时,命也。归而为一乡扶植后进,不犹愈于人世浮荣乎?”于是就在杨府祠设亲仁社学,教家乡出生贫寒的子弟,以培养人才为念,延纳接引,如恐不及。


“君之才,能治军。”咸丰九年,平阳钱仓发生金钱会农民起义。江南与钱仓一衣带水,土地饶沃,金钱会欲占为己有,谋划渡过鳌江,进攻江南。杨配率领乡人大治团练,出私钱,储军实。那时纯谨才十七岁,却能够带领八都健儿巡江三日,金钱会受到震慑,不敢过江。杨配病亡,纯谨与伯兄小溪、从兄芷庭遵照事先制定的计划,与家乡父老划江自守,直到闽师越境打败了金钱会,才作罢。


“君之望,释众纷。”晚年居一楼,楼上客常满,以疑事质问,纯谨应答如流。或争讼曲直,一言立解。夜深客去,当即铺开纸张学颜真卿书法,或点勘诗、古文辞。白天有所为,晚上必有所记,虽劳累疲倦,从不辍笔。


“君之泽,流乡枌。”纯谨温和恭敬,似书生般宽柔,然而性格坚强,赴义若渴,少时已具胆略,能够捍卫乡里。孙太仆对纯谨抱有厚望,而纯谨却屏迹乡井,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不过,纯谨在家乡,父老乡亲都需要倚靠他。


有两件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其为人。


纯谨曾经去杭州参加省试,路过缙云,自己出资租赁船只。上船时,同行者早已占据船舱,纯谨后到,就找一个角落处坐下。到了河中央,恰逢下雨,身体衣物淋湿,纯谨仍然笑谈自如。泰顺周恩煦当时同舟,不禁感叹:“杨君为贤于人远矣。”


光绪丙戌、丁亥间,平阳诸生赴郡考试,有人衣物被窃诉求永嘉典史署,却为吏所侮辱,因而群情激昂,于是罢考。纯谨日夜奔走,进行斡旋。而平阳训导刚愎自用,欲罗织罪名,以兴大狱,纯谨心中更加不平。而温州郡守则先入为主,听信一面之词,将要陷害纯谨,在公庭中,纯谨立而陈辞,温州郡守说:“此公庭也,何不以礼?”纯谨说:“镜澄无罪,此膝不能屈。”能够在危急中保持静定。


1844年出生,1902年农历七月十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著有《左传比事俪语》。


 刘绍宽撰《文林郎杨公墓志铭》(《厚庄诗文续集》文五)


三、三舅父纯敏


纯敏时跟随二兄纯谨学习邑廩膳生以例成均授文林


纯约纯谨治学为主大家庭的生计重担就纯敏单独承担家里田产约余顷须收取佃租缴纳赋税此外,自己耕种数预测天气,安排农活,每年计算农业的投入和收成又综合一年所有的收入,以待一家来年之年节祭祀馈赠亲戚周济邻里以及预备不时之需有定量确保有余裕因此,纯谨没有家室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做学问后来三兄弟分家析产特意选择肥田数百亩提供给李宜人所需这些田地也是由纯敏来打理


纯敏1846年农历十一月廿七日1897年农历八月廿五日十二刘绍宽为三舅所写的墓志铭,同时也表达了对三位舅舅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贤论学首重治生

营并骛胡以精

兄勤

各致其力有成

矧伊德俪淑有

宾顺雍睦宜其家庭

与乡赋宴歌鹿

蔚起奕叶弥

湖之原郁葱佳城

铭兹幽石维养


龙港市平等张家堡 照片来自网络


作者杨敬秀,龙港市刘绍宽研究会会员,龙港市第一中学副校级协理员,高级教师。有文章发表于《厦门日报》《玉海文化研究》《乐清文史》《温州教育》《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现代教育科学》《教学与管理》等报刊。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